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专家述评

  • pIgR在肠-肝免疫与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谢晓曼;许祖知;赵冬;柴进;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是黏膜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通过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的跨上皮转运,构建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并与肠道菌群稳态调控的宿主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对肠-肝轴互作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pIgR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深入探讨其与肠-肝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关联机制。以pIgR信号通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作用为靶点可为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这既是新的研究挑战,也是潜在机遇。

    2025年08期 v.51;No.23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基础研究

  • P16调控PERK-eIF2α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

    惠宏权;张召;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P16)干预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真核起始因子2α(PERK-eIF2α)通路,抑制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与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中P16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构建P16过表达SW480细胞,并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过表达效率。采用平板克隆、Cell Counting Kit-8(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P16过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建立祼鼠SW480移植瘤模型,观察P1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GRP78、CHOP、P16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PERK-eIF2α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P16 mRNA水平表达低(P<0.05)。与野生型SW480细胞组比较,P16过表达组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凋亡水平促进(P<0.05);肿瘤质量与体积减小(P<0.05),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CHOP阳性率增大(P<0.05),P16、Cleaved caspase-3、Bax、p-PERK、p-eIF2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P16可能通过激活PERK-eIF2α通路诱导内质网应激,发挥抗肿瘤作用。

    2025年08期 v.51;No.236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CCDC134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牛泽;顾艳梅;王建嵘;李玉民;

    目的 探讨人含卷曲结构域蛋白质134(CCDC13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TCGA及HCCDB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评估CCDC13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CCDC134蛋白在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结果 CCDC134在肝癌组织及血清中均呈显著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表达水平与存活状态、T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CCDC134高表达可能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01),优于甲胎蛋白的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CDC1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 1)。CCDC134的高表达与性别、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进一步证实,肝癌患者血清中CCDC13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3 2),与组织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CCDC134在肝癌中显著高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肝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个体化治疗靶点。

    2025年08期 v.51;No.236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索口腔溃疡与食管癌的因果关系

    郑世铭;李隆乾;王成;张勐;班冰冰;秦卓霖;菅启航;杨建宝;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口腔溃疡与食管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中口腔溃疡和食管癌的数据估计因果关系。口腔溃疡数据集包含336 138例样本和10 894 59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食管癌数据集来源于IEU数据库、FinnGen数据库和GWAS catalog数据库。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作为补充。Cochran's Q检验用于异质性分析,MR-Egger截距及MR多效性残差和异常值全局检验评估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分析单个SNP对MR结果的影响。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提示,口腔溃疡与不同数据库中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而反向MR未发现食管癌与口腔溃疡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P>0.05)。正向和反向MR分析Cochran's Q检验提示ukb-a-427和ebi-a-GCST90018841、 ukb-a-427和finngen_R12_C3_OESOPHAGUS_EXALLC之间不存在异质性(P>0.05),但正向MR分析ukb-a-427和GCST003739之间存在异质性(逆方差加权法P=0.048,MR-Egger回归P=0.040),反向Cochran's Q提示无异质性(P>0.05)。MR Egger截距测试未发现水平多效性(P>0.05),MR多效性残差和异常值未发现离群值,留一法分析结果表明MR结果可靠。结论 MR分析发现口腔溃疡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存在负向因果关系。

    2025年08期 v.51;No.236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循证医学

  • 基于线粒体自噬相关lncRNA构建胃癌预后预测模型

    陈伟;刘涛;李桐桐;许建江;姜雷;

    目的 基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胃癌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获取与胃癌相关的RNA-seq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维思图识别差异表达的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使用Wilcoxon检验识别线粒体自噬相关lncRNA(MRL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基于MRLs的胃癌预后模型。根据模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并在验证队列中进一步评估该风险模型的预测价值。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主成分分析评估模型的准确性,进行GO和KEGG分析检查与风险模型相关的富集功能和通路。分析MRLs模型对各种胃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ULCAN数据库验证模型lncRNA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最后,使用lncSEA 2.0数据库分析LINC01614与胃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获得6个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COL1A1、 CHGA、 FN1、 SFRP4、 CHGB和CA2),并建立了一个包含4个线粒体自噬相关lncRNA(LINC01614、AC107021.2、AP005262.1和AC022467.1)的胃癌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危组患者预后不良(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表明MRLs风险评分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且该模型对5年生存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0.740)。研究发现MRLs风险模型与胃癌患者的各种临床变量和多种药物敏感性特征显著关联。此外,还发现LINC01614与胃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结论 基于4个lncRNA的MRLs风险模型可以辅助评估胃癌患者的生存和药物敏感性,LINC01614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2025年08期 v.51;No.236 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癌围手术期呼吸训练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吴怡纯;陈林旭;朱颜;舒海华;

    目的 对近15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训练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挖掘其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2010年1月—2024年10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采用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5.7.R5软件将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77篇中文文献和244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四川大学。载文量和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分别为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Lung cancer。结论 肺癌围手术期呼吸训练、远程居家呼吸训练、呼吸训练联合传统中医康复技术等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呼吸训练方案的优化、临床应用推广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等预后指标的长期影响。

    2025年08期 v.51;No.236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共卫生

  • 甘肃省部分地区胃癌筛查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王雷;朱晓亮;赵艺皓;邵瑞太;

    目的 调查影响胃癌筛查项目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改进筛查工作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为指导,构建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于2024年12月—2025年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陇南市,对符合研究标准的筛查目标人群与筛查服务提供方开展个人深度访谈。结果 防癌知识知晓水平、对胃镜检查的恐惧、胃癌家族史、健康教育、无痛胃镜、检查费用、亲友建议和医生推荐等因素会影响目标人群筛查依从性;政策与经费支持、激励机制、内镜技术水平、技能培训、基层医疗人力水平及质量控制体系等是影响胃癌筛查服务提供方的主要因素。结论 相关支持政策、内镜技能培训、完善的质控体系促进了筛查项目实施;防癌知识掌握较好、有胃癌家族史、得到亲友或医生建议的目标人群筛查意愿较高,而无痛胃镜、免费筛查、防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其筛查主动性。经费不足、激励缺乏、基层卫生服务人力短缺、内镜医师能力不足制约了筛查实施,而缺乏防癌知识、对内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及较高的治疗费用阻碍了目标人群参与筛查。

    2025年08期 v.51;No.236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PV疫苗对下生殖道癌前病变术后复发的影响

    姜可凡;李鹏;王俊玲;蔺茹;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P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可能会降低术后下生殖道病变复发风险。本研究系统综述了HPV疫苗在预防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术后复发中的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未来探索其在下生殖道癌前病变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v.51;No.236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郭凌云;董艳;毛杰;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是调控细胞分裂与转录过程的核心蛋白激酶,其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传统的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中因特异性不佳而易同时抑制多种激酶,导致不良反应较多;相比之下,特异性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突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此外,将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或其配体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免疫治疗策略,已在部分临床研究中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生理功能、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最新应用和展望。

    2025年08期 v.51;No.236 69-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治疗研究进展

    毛尔东;周霞东;郭楠;梁佳;张发展;任维维;吕佰荣;张昭;何明彦;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大部分结直肠癌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如伴发肠梗阻,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处理较为棘手。目前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处理方式众多,在治疗策略选择上仍存在很大争议,而自膨胀金属支架、经肛引流管等“非手术”手段及桥接-新辅助综合治疗理念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目前最新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8期 v.51;No.23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营养指数或营养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黄霄;李霖泽;秦文科;张辉;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在胃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影响手术耐受性、治疗反应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预后。因此,采用有效的营养指数来识别营养风险、监测营养干预效果,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营养评分及指数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待为临床医生评估胃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1;No.23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CT评估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王晓欢;王晓东;赵海峰;李锐彤;张璇;张皓;

    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它能够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其药物疗效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且病理学评价结果具有创伤性和滞后性。因此,术前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以及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在评价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无创性评估手段,为优化胃癌治疗策略、提升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8期 v.51;No.23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