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氧化铜和铬酸溶液媒染正常神经髓鞘的研究

    曾俊三

    <正> 髓鞘为类脂质的复杂化合物。媒染髓鞘的方法,一般常用的为:韦格特(Weigert)氏法,韦格特-帕尔(Weigert-pal)氏法及库尔-奇斯基(Kul-tschitzky)氏法等。此等染色法,都必须经铬盐溶液媒染后,才能与苏木精结合。又髓鞘易溶于脂溶剂,在进行石蜡或火棉胶包埋前必须先经一次或二次媒染,才能使髓鞘固定,故媒染剂的选择,是染好正常神经髓鞘的关键性问题。

    1960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经络本质的研究Ⅰ 脊髓横切对合谷——鼻抑痛作用的影响

    张经济,马世襄,张庸

    <正> 经络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理论的一部分,在临床治疗中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曾提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经络的重要。在中医针灸的临床中,循经取穴,也常收到特异的效果。但近代关于经络的存在及其存在的物质基础,还研究得很少。最近有关研究经络的一些报导,多是证明经络与内脏的某些关系,关于经络的本质(物质基础)则研究更少。因此,我们这一部分工作主要想证明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为经络的本质研究提供一些实验的材料。

    1960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胃电图的影响

    张经济,马世襄

    <正> 在研究针灸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在针刺对胃脏机能的影响方面,曾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观察,这些观察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针灸的机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一般用橡皮球联接马利氏气鼓记录胃运动的方法,由于传递动力学和器械隋性等的影响,对于胃脏运动的一些精微变化,不容易反映出来,因此我们考虑到改用胃脏电位的变化来作为胃脏机能活动的指标。自1786年Galvani 发现生物电流以后,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

    1960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不同穴位对狗胃运动的影响

    宋从新,赵兴国,杨浪明

    <正> 针刺动物的一定穴位能引起胃运动的改变,国内生理学界陆续有了报导。汪宋宝报告,针刺或温刺狗体表面的不同部位,都能影响空胃运动,一般以温刺效果较强。刺戟“足三里”多能增强空胃运动,针刺腹部次之,针刺“胃腧”出现较明显的兴奋作用或抑制作用,而刺戟“大杼”则影响很小。张荣宝用0.25%奴佛卡因注射刺戟狗的“足三里”,发现能引起胃周期运动的亢进,而刺戟“秩边”穴则无显著影响,或引起抑制效应。沈永康等利用腹窗观察针刺“足三里”“阑尾”两穴对胃肠蠕动的影响,证明针刺后绝大部分蠕动加强。另

    1960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门神和合谷对脉搏的影响

    杨浪明,赵兴国,李存林

    <正> 一定的经穴和一定的内脏有其特殊的机能联系,而各经穴之间又有其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这是祖国医学的重大发现。近年来在党提倡祖国医学的伟大号召下,国内生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同志们在经络内脏机能的关系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在循环生理方面,魏保令等对针刺狗的足三里引起心电图的变化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本教研组张庸、张经济以健康成人为对象,进行了针刺神门(心经元穴)和冲阳(胃经元穴)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针刺神门引起心电图的改变较之针刺冲阳为显著,表明心经元穴与心脏机能的联系较之胃经

    1960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合谷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正> 针刺俞穴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以前曾有简报,本文报告七例正常成人针刺后三小时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并测定了针刺对高血糖浓度的影响。实验及结果受试者于晨起后,空腹接受试验。三天中共进行三次“第一次作针刺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刺合谷停针20分钟,针刺前及针刺后2′—180′之间共采血5—7次观察血糖浓度之变化。第二

    1960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验方精选(三)

    刘星元

    <正> (一)乳痛奇方兼可托散一切肿毒①远志一味(量患部大小为量)米泔水浸洗,研末。每服三钱用好酒一盅调习,澄清饮之,并将药渣敷患处。②凤尾草三——五钱捣烂,入无灰酒煎数沸,尽量饮之至醉未溃破者以渣敷患处。(二)治乳头开花诸药不效者寒水石一钱研细末,和入冰片五厘。以

    1960年01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俞穴对某些体液生化常值的影响Ⅰ 针刺合谷对胃液导电度的影响

    王云发,严秉瓯,乔德峻,段金生

    <正> 研究针灸影响内脏活动的工作文献中见到的还不很多,藤井秀二报告灸牌俞曾使胃收缩波显著增高,而石川氏针刺曲池却得相反的结果。张立藩、胡三宽二氏还用电针研究了对胃周期性活动的影响。我院生理教研组同志们曾在狗身上观察了电针刺百会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但诸氏的工作多着重于生理活动现象的观察,而胃活动的生化变化的物质基础却很少有过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导电度的方法研究针刺对胃液离子变化的影响以便探究针刺的生物化学机制。我们首先发现针刺合谷之后胃液中离子活度的改变甚大。为了

    1960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俞穴对某些体液生化常值的影响Ⅱ 针刺合谷对唾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姚侃,段金生,王云发

    <正> 为了了解针刺合谷后对机体各种体液或消化液化学成分的影响,前已报告了针刺合谷对血糖的影响。本文报告作者研究针刺对唾液成分影响的结果。一、实验部分及结果我们在三位健康的成年男子身上进行了20余次实验,受试者晨起空腹(有时在早餐后)收集唾液,休息10——30分钟,针刺合谷,留针10——20分钟,留针后第10分钟开始收集唾液,唾液收集完毕后,去针,针前针后每次各收集唾液约6毫升,收集之唾液分别进行以下

    1960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于乙醯胆硷降压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正> 针刺的作用机制问题目前虽然还不很清楚,但很多是人认为针疗效是通刺侵的过中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我们前一阶段的研究证明,针刺兔白会穴可以抑制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本文报告针刺兔之喉门及喉俞穴有抑制乙醯胆(?)的降压作用,并且进一步地阐明它的作用机制。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

    1960年01期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兔喉俞穴对于肾上腺素加压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正> 针刺免百会穴能够抗衡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以及针刺喉门、喉俞穴能够抗衡乙醯胆硷的减压作用,已获得初步结果。关于这种抗衡血压的机制问题,我们设想是针刺通过植物性神经的调节机能而达到的。我们曾用麦角胺封闭交感神经作用的方法初步证明了针刺兔喉门,喉俞穴对于抑制乙醯胆硷的降压作用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针刺的抗衡血压作用与植物神经的关系,我们又观察了针刺兔同样的穴位(左侧喉俞穴,右侧喉门穴)对于肾上腺素加压作用的影响,以及切断颈迷走神经以后针刺作用的影响。

    1960年0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病人得亚洲甲型流感的情况

    王钧龙

    <正> 1957年的流行病期间(主要是在9、10月间),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工业区,一个普通的对过敏性特别感兴趣的医师,发现了34个患亚欧甲型流感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分为三祖:第一组124例是以前有流行病史的,(55例有呼吸困难,30例得过过敏性鼻炎,20例患过荨麻疹或是血管神经性水肿,13例有呼吸系统过敏,6例有离位湿疹或是接触性皮炎)。第二组在同一家庭里没有患过过敏性疾病的59例。第三组161例既往没有个人或是家庭过敏性疾病史。

    1960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小儿麻痺症17例的疗效观察

    赵义清

    <正> 一、前言:小儿麻痹症又名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多发生在三岁以下小儿,是由于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本病发起的前期是突然的高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或有昏迷,烧退后即出现上肢或下肢的瘫痪现象,在中医是属于温病的范畴,所以治疗本病,无论是药物治疗或针炙治疗,都要以清热通经络为原则,我院在本年3—9月内,共经治疗17例都以针灸作主治,少数的用药物作辅助,12例全愈5例基本治愈,治疗率达70.6%,基本治愈率达100%

    1960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椎麻醉后皮肤穴位导电量的改变

    <正> 在“动物脊椎麻醉后皮肤穴位导电率的改变”一文的启示下,我们在临床上给脊椎麻醉的患者测量了穴位的导电率,共做23例,谨将我们测得的结果及点滴体会汇报于后。操作方法及结果一、进行脊椎麻醉前先在上肢少商穴及下肢隐白穴处测量一次导电率。二、用6%普鲁卡因2毫升做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用0.3%对卡因(?)0毫升做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后10分,20分及30分钟测量上下肢穴位之导电率。

    1960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P生化功能的研究Ⅰ、芦汀(Rutin)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生化因素的影响

    乔德峻,王云发

    <正> 虽然现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近来对其致病因素除以往所了解的与年龄,动脉内压力的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还深入的研究了动脉内膜的代谢情况,特别是对体内脂质代谢的改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体内脂质代谢的改变似为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因素。有较多的资料指出,血中胆固醇的增高,磷脂与胆固醇比率的降低,β-脂蛋白的降低,均为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芦汀是属于维生素P 族的一种醣苷类物质,维生素P 对于血管壁的通透性及弹性均有影

    1960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60名藏族青年正常血糖浓度的测定

    段金生,姚侃

    <正> 文献中有关少数民族同胞正常血糖浓度常值测定的报告不多。我们测定了160名16岁—25岁藏族男女青年的血糖浓度,他们都是来自甘肃和青海的各个藏族自治地区的西北民族学院学生。离开原籍来兰州的期限为半年至三年不等。实验采用方法为Folin-Malnros 二氏微量血糖浓度测定法。受试者在清晨起床后(空腹)5—50分钟之内,内耳垂取血0.02毫升,直接注入6毫升,酸溶液中,离心,取上层无蛋白滤液4毫升依Folin-Malmros 二氏方法进行测定。

    1960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硅酸盐水泥作吸附剂进行菠菜中胡萝卜素的色层分析研究

    王云发

    <正> 氏的色层分析法是分离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最好的方法。几十年来分离出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依靠这种方法获得成功的。氏在实验过程中曾用过不下百余种吸附剂,其中分离较好的为蔗糖。其后由于吸附剂种类愈来愈多,制备方法也日益改进,不仅可分开类胡萝卜素一类的物质,而且还能将同一色素的同分异构物分开。目前已知有很多吸附剂能将胡萝卜素自其它色素中分开,其中最常用的有氧化镁,其次还有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钙,活性碳等。氧化镁能使绿叶中胡萝卜素与同时存在的叶绿

    1960年01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藏族白血球总数和分类的调查

    张经济,马世襄,刘守源,郭辉纯

    <正> 血液生理正常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报导尚少,尤其是关于少数兄弟民族的生理常数,则研究得更少。甘肃位于祖国西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临床工作上,常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就诊,因此关于各少数民族生理常数的调查确定,就更显得重要和迫切,1956年张爱诚氏曾报告了40名藏族学生白血球分类的调查,例数较少,全部检查均采用静脉血所做,与一般临床检查时采用耳垂和手指刺血不同。且采血时间多在午后,这样由于进食等的影响,其结果与基础情况可能有所差异。有鉴于此,我们在西北民族学院163名藏族学生中进行了白血球总数和白血球分类的调查,今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1960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地区青年基础代谢的测定

    宋从新,邵元先

    <正> 我国人的基础代谢曾有Nechehes1932在北京Siddall1937在南方,Kilborn 1937在四川,龚兰真1939在北京测定过。吴襄与郭祖超将1944年以前有关我国不同年龄基础代谢资料作一总评,得出我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平均值。解放后各地系统而广证地对我国工农及大学生的基础代谢作了调查和研究(倪慧等1953,赵轶千1957,北医),本文主要在兰州地区正常青年中进行了初步测定。

    1960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地区健康成人红血球数目白血球总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

    韩友唐,杜季良,王莉,林畅荣,韩文惠,张经济

    <正> 血液学在实践医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红血球数目,血缸蛋白含量和白血球总数及分类已为病人入院时的检查常规。但是关于正常人血液生理常数的研究,国内资料尚十分不足,从能找到的文献来看仅有十余篇。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有一些医学书籍中,尚采用欧美人的标准。尤其是我国地大人多,各地区各民族都可能有不同的生理标准,因此就不能满足于少数的统计调查结果,要不应该引用国外的数值作为标准。兰州地区位于祖国西北,地势高拔海平面1500余公尺,大气压630mmHg,气候干燥少雨,民族较多,由于这些原因,兰州地区正常人的生理常数也可能不同于祖国其他各地,但是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文献报导,我们在本院三年级(1957—1962)131位健康的成年男女同

    1960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氯化乙酯治疗灼伤

    巴·柯米萨烈恩科

    <正> 当烫伤时迅速地给以首次救治和进行合规格的局部治疗是很重要的。有些人采用冷疗法,例如采用冷水疗法,同时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的是氯化乙酯。取1~2安瓿(取决于烫伤的度数)氯化乙酯,依次地,—部分—部分地(每—部分的距离为20—30毫米)洗滌创作表面恢钡匠鱿炙恼骱?即可停止洗滌?疵娌槐卣诟恰T诖矶茸粕耸?首先必须刺破大水泡。对于小的水泡照例地是不能触摸的,这样我们从来未发现过化脓的情形。对于新灼伤的患者采用此种疗法其效果是极为显著的。采用氯

    1960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噎丸对实验性肿瘤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四年级学生科研小组

    <正> 在前一篇报告中,报导了抗噎丸有抑制艾氏腹水癌(体内)生长的作用。为了解其作用部位和方式,我们观察了抗噎丸对艾氏腹水癌皮下实体型生长的局部影响及其对艾氏腹水癌细胞体外生长的直接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实验方法及结果(一)抗噎丸对艾氏腹水癌皮下实体型生长的影响:采用普通杂交小白鼠20只,实验给与对照组各半。以0.2毫升第7日艾氏腹水癌腹水接

    1960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脏血管瘤

    Wallach J.B. ,唐淑贞

    <正> 偶然见到有31年年久的左肾血管瘤患者的病历。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长期的血尿、发热,寒战和左腰部的疼痛。在逆性肾盂X 线照象上看到左侧上肾盞充盈缺损。进行了胃脏切除术,在显微镜的观察下,下了单发血管瘤的诊断。从文献上刊载的87例肾脏血管瘤的研究中证明,任何年龄的两性病

    1960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00例人民公社女社员月经期卫生调查分析

    <正> 在大办人民公社解放妇女劳动力的情况下,党对于广大的农村劳动妇女更体现了无限的关怀与爱护,当然搞好公社妇女的卫生,保征她们的身体健康,更好的参加劳动,使人民公社加速的发展是我们妇产科医务工作者们的光荣任务,因此我们教研组经全体同志认真研究讨论后确定先从调查女社员的月经期卫生工作著手,深入了解她们的卫生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疾病的发病率。给以后如何增进妇女健康的工作奠定基础。调查对象及方法:前面已提及本组主要的对象是公社女社员的月经期卫生,其中包括已婚妇女901人(90.1%)未婚99人(9.9%)。

    1960年01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迷走神经在心——胃反射中的作用

    В.П.Рюмин,张经济

    <正> 作者以前在蛙和狗的实验中证明,用机械或电流的刺激刺激心脏时,能引起胃脏活动的反射性改变。而且证明其中枢位于延脑。本文的目的,是想证明迷走神经在这反种射中的作用。实验进行于青蛙,所有实验均于实验前切除延脑以上的脑髓,然后比较在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前后用感应电流刺激心

    1960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古白蛉及中华白蛉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研究

    1.在甘肃省兰州河口地区进行蒙古白蛉及中华白蛉感染人株及犬株利什曼原虫,计解剖蒙古白蛉323只,阳性58只(17.9%),中华白蛉53只,阳性23只(41.5%)。前者鞭毛体多在白蛉的胃及后肠部,但亦可发展至前胃部。后者鞭毛体多在胃及前胃部,但亦可在后肠部发现。2.两种白蛉对黑热病原虫的感染率有显著性的差别。但都具感受性,在兰州地区中华白蛉为主要传病媒介,蒙古白蛉次之,但从流行病学上,蒙古白蛉占该地区白蛉密度的94.3%,而中华白蛉仅占5.7%,蒙古白蛉的媒介作用不容忽视的。3.使用蒙古白蛉消化道内的鞭毛体,腹腔注射给健康田鼠三只黄鼠二只,皮肤划痕接种一只未获结果。

    1960年01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旋毛虫的检见及实验研究

    刘德山,于继岗

    1.在甘肃省检查104只狐类,其中49只有旋毛虫感染(47.10%),22只狗有6只(27.2%)有感染,此外在1,376只家野鼠类,151只猪及4只鸟鸦均未查获。2.实验动物感染旋毛虫,虫体于6日后开始成熟,15日后在肌肉血管中出现幼虫,19日后出现于肌纤维中,45日后始成囊。3.幼虫开始在肌肉中出现时,先是腊肠状不具活动性的幼虫, 经24—36小时后成为卷曲状的活动性幼虫。前者经动物试验不能感染动物,后者具感染性。4.含旋毛虫幼虫的肉品经冷冻72小时以内不能致死。5.蝇类幼虫可以短时间携带旋毛虫幼虫,蛹及成蝇则不能携带。6.初步探讨甘肃省旋毛虫病自然疫源地问题。

    1960年01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肃产当归的药理研究(一)当归流浸膏与当归药制剂的药理和毒性

    张培棪,梁重栋,鞠慧敏,刘玉卿,赵(?)涛

    <正> 当归为中医妇科圣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在农神本草经即已收截。主治“咳逆上气”,“妇人漏下绝子”。“女人沥血,腰痛,崩中”。“月经不调等。迄今仍为国内外医药界所重视。1899年德国E.Menk 制药厂即从中国当归中提制“优美露”(Eumenoi)推销我国。(?)后国人也相继制造“健美露”(Jimenol),“当归丸”(Jancol)等行销于市场。当归为繖形科植物。甘肃岷县产当归学名为“Angelica Sinensis Diels”。中国当归弛名干世,其中95%以上则产甘肃。根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所需当归数量构为1000万斤。国外出口所需数量约为200—300万斤。总共每年约需1200—1300万斤。解放前岷县当归产量甚低。1949年仅26万斤。解放后历年产量虽有增长,但其最高产量亦鲜有

    1960年01期 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7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病的疗效观察报告

    杨英福,赵怀玉,恩和巴图

    <正> 溃疡病的疗法很多,在苏联则用睡眠疗法封闭疗法、组织疗法;在英美则采用抗酸疗法,以多餐少量的饮食疗法另加抗酸剂及镇静剂为主;配合其他的手术疗法如迷走神经切除等,用药的种类繁多。由于对溃疡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还不一致,所以采用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在我院采用的方法也不外乎苏联与英美的办法,方法确也不少,功效也还不错,但须认识另一个事实,即溃疡病有其时间性的特征,即时发时愈,调整饮食,妥善地安排生活,即不用药物治疗也能病情改善,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个印象,溃疡病的疗法虽多,但特效疗法很

    1960年01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蛇根草治疗高血压疗程中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宋焕章,邝耀中

    <正> 蛇根草制剂用以治疗高血压其效已为世界所公认。国外于1933年Chopra 氏已有报导,现已广泛使用。近年来国内使用此药始较普遍,自董氏于1956年首将此药介绍于国内后,国内相继有蔡,二氏,石、陈二氏,胡、吴二氏及欧阳宗仁氏等对蛇根草治疗高血压病及蛇根草中毒之报告。蛇根草(Rauwolfia Serpentina)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四:降压,镇静,心动徐缓及胃肠道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各学者之意见亦有分岐。

    1960年01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泛性颅内钙化 X 线分析——附弓型属原虫性脑脊(?)炎一例报告

    王莲初

    <正> 颅内发生广泛性钙化者,颇为少见,最近我院发现一例,根据X 线所见,考虑可能为弓型属原虫性脑脊髓炎(Toxoplasmosis),虽临床材料不足,难以确诊,但此类情况,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告;因之就广泛性颅内钙化问题,以X 线诊断观点,进行分析,以供同道参考。病例报告患者尹××,男性八岁,住院号1741,于59年5月23日入院,主诉为间歇性发作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流口水,眼球右斜已七、八年。

    1960年01期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关节炎的蜜蜂毒治疗

    陈化民

    <正> 风湿性多发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气候改变剧烈,日温差大的北方地区更为多见。在平时的发病,多为病情经过比较缓慢,仅有相当轻的心脏病变和轻微的多发关节炎,渗出不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比较小,甚至是在体温和血沉正常,全身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在去年大跃进的鼓舞下,我们吸取了山西医学蜂毒治疗的经验,在临床上用蜂毒注射治疗风湿性疾患十数例,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兹将初步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作为今后推广使用的参者。

    1960年0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内异物——发团的一例报告

    张淑芳

    <正> 胃内异物的种类很多,如果核、头发、鱼骨、钮扣、线头、剪刀、缝针、小玩具等。但胃内团状块异物为较罕见之病例,可分为四种,即1.毛发团。2.植物团。3.植物毛发混合团。4.结石。迄今为止,关于胃内团状块异物国外虽有数百例报告,但国内仅报告过五例。王兆云氏(1954)首先报告胃内发团一例,手术取出发团其重600克。后张毅林与李遵先二氏(1955)报”因胃内植物球引起肠梗阻症状的一例:手术取出重25克及33克的植物球各一个。王祖煌氏(1956)又作了胃内发团的一例报告,该病例为一8岁男孩,有五个月

    1960年01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肺脓肿与肺癌时肺血管之结扎术

    В.Н.Сахаров ,王士鸿

    <正> 我们对41例肺脓肿,肺癌与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作了肺血管结扎术。其中慢性机转与肺结核病患者共33例;肺癌患者8例。结扎肺血管是在患者病情严重,胸膜之脏层引起休克或广泛粘连及肺根积有致密浸润物等情况下,不可能施行根治手术时进

    1960年01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脏腺癌转移的然自消失(病历记载)

    Hallahan J.D. ,唐淑贞

    <正> 病历记载的25岁患者,他由于患左肾腺癌而动手术。手术前发现在肺上有5个转移灶,由于转移的扩大,在手术以后的时期内不能进行光疗。手术后经过二年零九个月证

    1960年01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锥体外运动系统疾患30例临床观察

    张训初,陈庆和

    <正> 锥体外运动系统Extra pyramidal motor system 包括苍白球,新绞状体,红核,黑质,Luysi 氏体,视丘下核,中脑被盖,小脑,视丘背部和皮层(额,顶、颞和枕叶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各部之间复杂联系。本系统受侵时即有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其主要表现为:(1)不自主运动;(2)自主运动的减少或消失;及(3)肌紧张力的增强或减弱。上述症状在情感激动时增重,于睡眠时消失,本系统疾患之临床表现大致有下列诸型。

    1960年01期 13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例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分析及有关病因探讨

    王学信

    <正> 在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很高的,据mayen—Gross 氏的统计,平均人类的发病率为0.4—0.8%。因而在精神病的住院患者中,几乎有一半患者是精神分裂症。据1951年瑞典的统计,本病占该国住院精神病人的68%,占全国居民的0.33%据1954年苏联的统计,本病占该国精神病住院患者的54.9%。据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统计,,本病占该院精神病科住院数的51.68%,据南京精神病防治院的统计,本病占该院住院重型精神病患者的50.3%。本院脑系精神科自1953年—1958年底共收容重型精神病患者

    1960年01期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连素对阿弗他性口炎的疗效观察——附20例病例报告

    颉志坚

    <正> 阿弗他性口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口炎,在临床上很常见。阿弗他来自希腊文aqhtha,含有灼热及溃疡形成之意。本病多见于幼儿及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阿弗他通常是淡黄色黄白色或浅灰色的园形或椭园形的浅在性溃疡,四周有轻度凸起,并有显明之红色边缘,界限极为清楚,触之很痛,并易出血。阿弗他多发生在唇颊颚舌以及其他部分(如阴部)的粘膜上,常呈单发性,亦可有数个不定,但十个以上者甚少见,有的阿弗他具有极特殊的发病周期,亦有些阿弗他和溃疡性口炎或鹅口疮合并发生,但因其症状典型,故不难作出诊断。至于在

    1960年01期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固封剂

    谢保太

    <正> 用正丁醇(N—BH+yl—elcohol)来代替100%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在目前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封固剂。这种方法在比较干燥的地方更为适宜,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用此方法进行封固,效果良好,组织片比较清晰,这种方法不但缩短了时间近乎(1/3)。最重要的是合乎党的节约号召,用此方法不用100%酒精和二甲苯透明。制出之组织切片也一样可以达病理检查之目的。配方:

    1960年0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