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膀胱机能的改变对经络电位的影响

    杨浪明;陈文元;

    <正> 经络是联系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各部的一个反应与协调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协调机体各部分的机能,使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经络起源于内脏,而又外散于机体各部,因此每个脏腑的机能变化,就可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例如内脏器官患病时,皮肤上出现压痛点,而压痛点恒为患病内脏有关经络的穴位。由于内脏与体

    196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泛化与经络的关系

    张君竹;郭辉纯;李存林;马俊明;张经济;

    <正> 关于经络本质问题的研究,近数年来国内外均有不少的报导,由于各学者研究时所用指标的差异,研究角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经络的本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与看法,如电磁传导理论①,光波导管理论②,特殊结构论③,淋巴反应系统④等。但是在大多数的研究中,观察到由于针刺后许多内脏机能的改变,皮肤感觉的改变,在切断相

    1962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剌对脊髓电活动的影响

    郭辉纯;张君竹;张经济;

    <正> 关于经络本质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单位都在进行,根据各方面所获得的结果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如:电磁传导①,特殊结构②,淋巴应对系抗等种种假设(3—5)。但是根据我们自已研究的结果及国内外许多报告,我们认为经络与神经系统有其极密切的联系,经络的本质可以认为是中枢神经中的一种主要机能性联系,通过外

    1962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免疫学研究 一、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疫苗自动免疫后之保护能力实验

    王良明;兰中芬;方有令;

    <正> 现已知道若给动物接种某种肿瘤,待肿瘤发展而自行消退后则此动物对同种肿瘤具有一定之保护能力,但是否所有肿瘤(包括人类的各种肿瘤)都具有此规律性,目前尚研究得很不够,因此关于肿瘤之免疫学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在过去五十多年来,学者们为了要利用免疫学的方法来做肿瘤的防治,诊断,曾用动物做了不少的实验,但

    1962年01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白鼠艾氐腹水癌免疫学研究 二、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免疫血清之保护能力实验

    王良明;兰中芬;方有会;

    <正> 根据我们过去的实验(1),小白鼠经艾氏腹水癌疫苗注射后能够获得对同种以及异肿瘤经胞之较明显之保护能力,这说明艾氏腹水癌有自动免疫作用,此外我们也想研究有关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免疫血清是否具有保护能力,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不久将来利用血清学方法来防治以及诊断癌肿具有很大的意义。

    1962年01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0例传染性肝炎肝脏穿刺标本的病理分析

    王锐;苏韵琴;阙锦荣;

    <正> 传染性肝炎,因死亡率甚低,故对其病理改变长期未能阐明。1865年 Virchow 氏认为系由于急性十二指肠炎使总胆管开口堵塞所致,并称之为卡答性黄疽。1886年包特金氏首先正确的指出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1914年 Eppinger 氏解剖3例死于损伤之“卡答性性黄疽”的尸体,始发现本病时肝实质之损害。至1939年 Roholm 氏及 I Ver-

    1962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藏红花的药理研究 (一)对子宫作用的初步总结

    张培棪;王继光;梁重栋;

    <正> 一、绪言藏红花又名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在我国妇科方面的应用,已有极悠久的历史。传系张鶱得种子于西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番红花出于西番回回地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再观本草插图,两者均系指菊科的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可知古时或将二者混为一物。藏红花(Crocus sativatas L.)实属鸢尾科(Iridaceae)植物,为多年生草

    1962年01期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蒜浸的制备

    温玉麟;

    <正> 本文作者用新法制得了一种大蒜浸的标准制剂。指出:该制剂系透明淡褐色液体,比重0.97—1.0,PH 为4.2—5.2,干燥残渣11—13%,含醇量48—50%(按容量),具杀细作用(对金黄色链球菌)的

    196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藏红花的药理研究 (二)藏红花对正常小白鼠动情周期的影响

    梁重楝;郭■;张培棪;

    <正> 一、引言在前一报告中,我们已经证明,藏红花无论对动物的离体、在体或整体子宫均呈选择性兴奋作用。并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与祖国医学中“破瘀生新,活血通经”以及“妇人调经”等用途有关。本文进一步探讨藏红花除兴奋子宫外,是否尚直接或间接通过激素影响性周期,从而达到调经作用。关于植物中含有性激素样作用的物质

    1962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藏红花药理的研究 (三)藏红花的毒性试验

    王继光;张培棪;

    <正> 在第一、二次报告中,曾证明:(一)藏红花对兔、犬及豚鼠等动物的子宫,包括已孕与未孕,离体与在体以及慢性子宫瘘管均有兴奋作用;(二)它能延长小白鼠动情周期全角化的持续时间。本文主要进行了藏红花毒性的实验观察,以便临床应用时参考。

    1962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地龙的药理作用(三) 地龙有效成分B1对家兔肾功能和大白鼠血压的影响

    王继光;吴琴芳;孟富敏;李志云;张培棪;

    <正> 在前报告中证实:广地龙中所含降血压有效成分除次黄嘌呤(HyPoxanthinum)外,地龙 B_1具有显著降血作用。其特点为:先出现轻度的短暂而骤然的血压降低,继以略升,随后出现缓慢而持久的血压下降。并初步证明:地龙 B_1的毒性不大,小白鼠一次尾静脉注射 LD_(50)=221克/公斤为了深入其毒理作用及慢性降压效果,进行了地龙 B_1对家兔肾功能和正常及实难性高血压大白鼠血压的观察:

    1962年01期 59-64+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链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继光;梁重栋;郭■;吴琴芳;张培棪;

    <正> 黄连素(Berberinum)主含于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teeta)中的一种生物硷。其分子式为 C_(20_H_(17)NO_5。黄连性苦寒,无毒,主用于清心火、燥脾湿、凉血、消瘀、厚肠、止泻,用作泻火燥湿之健胃药;又治胃酸缺乏之消化不良症,初期赤痢,慢性肠炎,漏浓眼等。黄连素为黄色无臭味苦的结晶体,加温至120℃时始熔融变

    1962年01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种除七害野生植物的药理研究(二)——铁棒鎚等16种野生植物对小白鼠毒性的初步观察

    梁重栋;穆秀岚;张培棪;

    <正> 1959年为了配合甘肃省除七害野生植物的调查和现场试验的研究工作,我们药理小组根据生药采集和试验小组的意见,进行了其中16种药物对小白鼠的毒性的试验,以期了解其一般毒性及初步探讨有否试用于灭鼠的可能性,今谨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药物及制剂药物:苦豆根(豆料,Sophora a(?)opecusoides L.)、野棉花根和叶(Anem

    1962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母野金针菜等三十二种中药对动物实验性结核症的疗效观察

    王继光;冯迂清;杨藻宸;

    <正> 中药对抗结核菌的作用,最近十余年来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这一方面的研究。徐振氏(1947)在试管内证明五灵脂、地丁、细辛、荆芥、千里花、川泽泻、升麻、鸟不缩、油虫蛛、马蹄金、公丁香、五咲、葛藤等十三种中药有对抗结核杆菌的作用,其中以五灵脂疗效最强,杨藻宸、张昌绍氏(1949)证明防已科植物倒地拱(Stephania ceph-

    1962年01期 7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绍一种肠瘘修补法

    擅吉元;蒋次鹏;尹良培;

    <正> 缝合肠瘘为手术疗法之一,但常因局部炎症以及消化液的刺激,使组织脆弱,影响癒合;因此,成功率较低,而其他疗法不仅很难得到预期肯定的疗效,而且,经年累月地摧残病人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三年来,我们共处理肠瘘12例,其中10例试用松弛皮片复盖法治疗,均获一期癒合,大大地缩短了疗程,特介绍于下:

    1962年01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乾癣疥癣治疗药——大蒜制煎剂

    温玉麟;

    <正> 最近澳大利亚专利报导了治疗干癣和疥癣等皮肤病的各种有效制剂,这些制剂中主要成分为大蒜煎。根据专利的介绍,大蒜煎的制法是:取大蒜切细,用10倍量的水浸溃12小时之后,煑沸此混合物3小时,滤过,压榨蒜渣,合并滤液与榨取液即得。取大蒜煎和蓖麻油,与各种不同软膏基质(如蜂蜡、地蜡、矿物油、鲸蜡、羊毛脂、石蜡等

    1962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隐性骶骨裂性排尿失常治疗的若干问题

    史成礼;刘国楝;

    <正> 我院泌尿外科自1958年开始注意到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尿急尿频及假性尿失禁病人,绝大多数经以骶骨为中心的前后位摄片,证实都有隐性骶骨裂。关于它的发病率、发病原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问题有专文发表。自开始收治此种病人至今己有14例进行了手术,经过10—20个月的观察,疗效良好。现将对该病治疗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加以讨论:

    1962年01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氢链霉素软膏的稳定性研究

    钟静芬;

    <正> 作者研究了用聚乙烯二醇和凡士林做基质的双氢链霉素软膏,在5°和25℃种温度下贮存五年后的稳定性。结果证明:1.双氢链霉素在聚乙烯二醇类基质中的释放扩散作用,较用凡林做基质者好。2、用聚乙烯二醇类做基质时,其双氢链霉素的抑菌效力亦较用凡士林做基质

    1962年01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4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刘铭锐;李克仁;郝湘蓉;赵锦敏;王安太;

    <正> 银屑病(牛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丘诊鳞屑性疾病,发病原因不太明嘹,也无特殊治疗办法。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在夏季减轻,冬季加重的皮肤病,对于发病与季节与职业的关系谈的均很少,而且不中肯。对于好发部位,只指出以四肢伸侧及头部为好发部位,而对躯干好发部位,大都忽视,而且对本病多发于工人同志等方面,均未

    1962年01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屑病的生物化学研究

    刘铭锐;李克仁;赵锦敏;王安太;郝湘蓉;

    <正> 一、引言皮肤病的生物化学的研究在国内外还不多,对于常见的原因不明的银屑病的生物化学的研究则更少。1960年月英国人 A.Tickner 等在英国皮肤科杂志曾报告“银屑病的血清胆固醇、尿酸与蛋白”一文,内中谈到86例住院病人中42例是男的,44例是女的。有19.8%的病人血清胆固醇高达250mg%,而且指出血清胆固醇与疾病的范围有关,

    1962年01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依色林溶液变红后效力的变化

    温玉麟;

    <正> 本文作者取具有不同分解程度的本品溶液,对胆硷酯酶的阻害作用的最小有效浓度,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证明:新配制的无色溶液与100C 加热30分钟后的溶液,在对阻害胆硷酯

    1962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见消化系病324例胃液分析报告

    马仲达;杨英福;

    <正> 一、材料与方法:本文分祈病例,系收集我院1956年元月至1957年12月两年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曾作过胃液分析之病历,不论其所患何种胃肠疾病,经 X 光■餐透视或胃镜检查与否,及有无合并症,均列入本文分析之内,在胃液分段分析法中,凡未采取标本至试餐后60分钟者,一概拾弃不予统计。

    1962年01期 1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3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张训初;王俭;陈庆和;张三韬;

    <正>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远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祖国医籍即有所阐述,如内经生气通天论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其后汉代张机金匮要略中即有专论中风的章节。明清以来大部医家在中风的症状方面均有较为准确的见解,特别是在发病诱因方面亦进行了相当探讨,因而得出了节制饮食和避免情绪兴奋的预防方向(明赵可献医匮)。本症之严重性根据国外文献报告正在日益增加,为死亡原因之第三位。国内

    1962年01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眼科中之寄生虫病 一、眼部猪囊虫病

    张苓芝;刘德山;

    1.国内眼部寄生虫病,据近50年来记载共有11种,其中眼部猪囊虫病,国內报告共39例。2.报告兰州发现之一例視网膜下猪囊虫病。3.对我国眼部猪囊虫病之发病率,部位及诊断治疗问题作了文献分析及讨论。

    1962年01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司匹林在APC片中的稳定性

    温玉麟;

    <正> 本文对下面四种 APC 片处方中的阿司匹林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处方:每1000片各成分的克数如下: 制法:取 P 与 C 用10%淀粉糊制粒,于50℃干燥12小时,使含水量在0.6%附近,之后加入阿司匹林、滑石粉和淀粉等物质用机压法制片。稳定性试验:取被试品分别在45℃、室温(25—30℃)和冷藏(9—12℃)温

    1962年01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