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炳;周佳音;
<正> 从我们前项工作说明,选用适宜的电针刺激参数刺激扎管穴可以明显提高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镇痛效果。但是,少数受术者仍有镇痛不全的现象。因此,在探讨针麻镇痛原理时,除了考虑筛选更为有效的穴位以及改进电针刺激参数等因素外,同时还应重视受术者的个体差异。目前,国内对针麻镇痛效果的术前预测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我们在开展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过程中,
1980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
<正> 泥疗是治疗溃疡病的一种方法,将土泥敷贴于腹前壁和腰部,温度40—42℃,每次20分钟,疗程10—11次。作者在泥疗前后对95例12指肠溃疡患者作了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敷泥后5—10分钟出现幽门粘膜明显充血,幽门显著扩张,并且开放时间较原先延长。敷泥后平均10—15分钟89例12指肠溃疡病人12指肠腔中出现黄色泡状分泌物,6例出现白色分泌物。一疗程后,复查32例,29例有效,其中泥疗前18例12指肠
1980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守谦;张经济;宋从新;
<正> 在完整的机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和付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之间,呈交互抑制关系。许多观察指出,在针麻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有所降低。关于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在针麻过程中的变化,则报导甚少。血液ChE活性是衡量付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之一。血液ChE活性升高或降低,常标志着付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或减弱。我们在72例胃大部切除和子宫全切的针麻患者,测定了针麻前和针麻诱导后15分
1980年02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德山;
<正> 近年来,国内外在医学昆虫学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多种学科的互相渗透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除了从昆虫的遗传学、免疫学、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新技术的应用外,近年在国内外也开展了应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医学昆虫学的工作。在昆虫学的亚微形态学和功能形态学以及昆虫生理、病理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观察的样品只能得到二维影象,而且只限于观察极
1980年02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宝珊;许文英;甘雨芬;
<正> 丙烯酰胺是合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单体,是制造增塑剂及合成胶的原料,是地下工程和水塤的良好防水剂,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关于丙烯酰胺毒性研究,国内、国外皆有研究报告。但关于其胚胎毒性,至今尚未见有关报导。近年来,我国丙烯酰胺的生产和应用发展较快,对外界环境污染机会日益增多。日本曾发生由于修建下水道,使用丙烯酰胺做防水剂而污染地下水,造成当地居
1980年02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慎远;冯家笙;严义坪;
<正> 脊神经后根的机能是传入性的,前根的机能是传出性的。这就是生理学中有名的Bell——Magendie定律。一般都认为,脊神经的前根完全是由传出纤维组成,它包括支配骨骼肌的α和有髓纤维。脊髓胸腰段的前根中,还附有纤细的、薄髓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后根的神经纤维是由来自皮肤、肌肉和内脏的传入纤维所组成。多年来,临床工作者根据对于患有各种疼痛的患者施行后根切除术,企图缓解患
1980年02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郗瑞生;魏兴国;
<正> 前已报导,大脑皮质通过锥体束与传导躯干、四肢痛觉的脊髓背角细胞直接联络,并认为这直接的联络可能是大脑皮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发挥下行抑制影响的解剖学基础。三叉神经脊束核是与传导面部痛觉有关的一个结构,它是否也接受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呢?现在我们从可能存在着针刺镇痛下行作用途径的设想出发,探讨大脑皮质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脊束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
1980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国强;
<正> 他觉性耳鸣属客观性耳鸣,是比较少见的病例。国外早在1862年Politzer首先描述其症状。1959年肖轼之总结了国外文献已有百余例报告。国内1957年李春福首先报告后,肖轼之(1959、胡名亭(1960)、蔡钺候(1960)、白瑜(1960)、孙经林(1963)、梁美庚(1964)、丁永安(1964)、马钟英(1965)、刘秉东(1979)等,亦均有相继报告,共18例。其中肌源性耳鸣
1980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ratama,S;蒋次鹏;
<正> 荷兰报告2例发生急性荨麻疹的包虫病,分别为摩洛哥人和南斯拉夫人。笫1例由于摩托车的意外损伤引起囊肿破裂,笫2例由于肝脏针吸式活检所致的破裂。病人均作手术摘除囊肿,术后给予唯期半年的一疗程甲苯味唑治
1980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金章;叶建荣;冯守诚;
<正>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其预后比较严重,而治疗也比较复杂,既要争取截瘫的恢复,又要保证脊柱病变的痊愈。在治疗方法上各家意见不一。现将我院1961—1978年74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病例进行随访,并就其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1961年4月—1978年2月共收治429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74例合并不同程度截
1980年02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otte,K.H.;Meiske,W.;袁宝珊;
<正> 支气管癌,特别是末稍支气管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无症状的末稍支气管癌手术适应性较高,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但是,此病较难诊断,常误诊为肺结节,术前经病理诊断者只占全部病例的80—85%。作者把病人胸部X线平片的表现转换成数字序列,籍助电子计算机确定某些表现的意义。该研究系根据482名病人的胸部X线平片,全部病人皆经病理诊断,证明为单一肺损害。将这些病人分为三组:①癌组,②良性瘤组,
1980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怀玉;普长生;颉光耀;张启崑;
<正> 结核性腹膜炎在临床的表现,并非完全象教课书讲的那样,条理分清,井然有序易于诊断。虽然大部分病人的诊断结合肺内或肺外病灶可以判定。但少数病例病情发展错综复杂,症状与体征又无特异性,常导致初诊判断上的错误。我院从1964年—1979年6月共收治结核性腹膜炎病人150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56%,误诊13例,其中手术或手术加病理检查证实各2例,腹水符合标准者4例,其余5例均经动态观
1980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志忠;刘桂云;朱德平;
<正>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自从1964年发现病源病毒后,对它的研究进展比较迅速,陆续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传播。然而,由于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广泛,加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型或不明显者较多,有些病毒携带者甚至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不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为肝炎后肝硬化,以至原发性肝癌。所以寻找一种简便、灵敏、适合大面积普查的检验方法,非常
1980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允中;韦好儒;梁光;艾叶;李崇高;王先荣;赵宜为;
<正> 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的倾向性,这已被国内,外所证实。不管是通过患者亲属中发病率调查,还是对双生子患病的一致性、相似性的研究,均提示该症的体质性背景。皮纹学亦具有遗传特征,它的异常,多与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有关和伴行。作者等特收集了各种精神病患者的皮纹表现,现仅将精神分裂症者加以报导。对象选择和观察结果
1980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苗兰卿;
<正> 复发性口炎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由于病因不明确,到目前还没有有效疗法。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给本病病因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机体的免疫状态取决于免疫活性细胞的存在和功能。如果缺少产生各种免疫效应因子的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即T细胞)、缺少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囊淋巴细胞(即B细胞)或混合缺少,则发生免疫缺陷疾病,分别称之为细胞
1980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含璋;郝湘蓉;刘铭锐;赵锦敏;常索兰;武三卯;李守信;刘丕宗;陈效文;陈生邦;李素贞;何金萍;
<正> 黑热病虽然曾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但皮肤型黑热病却很少见。根据文献报导和内部资料,到目前为止,发现皮肤型黑热病共95例。去年我们在甘肃首次发现了一例,现将此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予以报告。病例报告刘××,男,30岁,农民。以面部红肿反复发作13年,颈侧皮肤出现密集的小结性皮损八年多,于79年5月9日入院。66年初,左眼睑轻度红肿,长期不消,继之,
1980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大权;崔成;
<正> 病历报告:病人男性,38岁、工人。于1979年8月29日入院。住院号60912。主诉:左额前眶部麻木剧烈疼痛,左眼睑不能抬起,视物双影一个月。起病时先左眶部麻木随后剧烈疼痛,性质呈钻样持续痛,无恶心呕吐,同时出现视物双影,左眼睑不能抬起,病前后无发热。入院时头痛已基本消失,但左额麻木如前。否认既往有发作性头痛、多饮、多尿病史。入院时检查:左眼睑下垂,左眼处于外斜位,不能内收,
1980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铭锐;
<正>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色素性、萎缩性疾病。往往从婴儿时期开始发生,可有持久的雀斑状皮疹、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疣状赘生物。最早的症状往往是眼睛怕光及结膜发红,日晒后皮肤容易发生红斑,严重时面部及手部可发生急性湿疹样皮炎,以后开始出现色素斑。3—4岁时,色素斑明显,数目也增多,多半发生在面、颈部、前臂及手背等处,也可发生在体之他处。除色素斑外,患处可发生毛细管
1980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玉元;王克明;姚忠喜;李铁钧;陈小安;
<正>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因食道下端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而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者,临床上屡见不鲜,但并发自发性脾静脉破裂而造成腹腔内急速大量出血者却甚为罕见。现报告本院1979年11月5日收治的一例,并作扼要讨论。住院号:62691 女性 39岁汉族陕西籍患者入院当日下午6时许在户外上厕所时发生恶心呕吐、接着昏倒,约一小时后被他人发现送至门诊,当时神志清楚,面色灰白、四肢冰冷、烦躁不安,脉搏摸不
1980年02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佳音;
<正> 为了探讨针刺麻醉中针刺的镇痛效果,临床针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迫切希望有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测定痛阈的方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测痛仪器。为了尽快开展针麻镇痛原理的研究,我们根据弹簧测痛棒的制作原理,自行设计试制了一种简易的弹力压力测痛棒。这种测痛装置的原材料容易购买,成本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对基层医疗单位及时开展针麻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条
1980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次鹏;
<正> 包虫病(棘球蚴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国,日益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由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亚的国际包虫病学会发起,在非洲阿尔及耳召开过首屈世界包虫病学会议,近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名倡议,先后于1974、1976年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和非洲肯尼亚举行过有关包虫病的学术会议。1977年第4期《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载文,全面列述世界各国包虫病的疫情,强调
1980年02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德明;
<正> 人类从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从生物学本质方面来看,也就是说衰老的机制是什么?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不很清楚的。虽然目前国内外有不少的研究,但距阐明本质仍为遥远。本文拟侧重于近年来神经系统在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学: 1.高尔基复合体: Sosa和de Zorilla(66)对兎年龄变化中脊神经节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的研究,并
1980年02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农新;
急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试管内和动物体内的研究发现,一种β—内酰胺环类抗菌素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合并应用,可以增加对微生物的杀灭力。这种发现引起了临床应用中的争论。因而我们将2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的患者任意分为两组,单独或合并静脉内给药。结果两组平均退热天数相同,单独用药组为6.3天(SEM,1.49d)。合并组为6.6天,(SEM,1.02d)两组均无细菌学的失败或复发,患者不需行心脏瓣膜手术,也未发生死亡。因此,单独用一种适当的β内酰环类抗菌素静脉注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是妥当和适宜的。
1980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