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甘肃小防风的植物来源和鉴定研究

    周印锁;马志刚;郭庆芳;王惠英;

    <正> 防风为常用中药之一。药用部分为根,神农本草經列为上品,有发表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按本草书籍記載,古代所用的防风也不止一种,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关防风Saposhnikovia divaticata(Turcz.)Shischk。川防风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云防风Seseli delavayi Franch。而以关防风为主要来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习用,与甘肃习

    1981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脑皮质与丘脑束旁孩的下行联系

    宋景民;张桂芝;

    于毁伤皮质体感区和运动区的脑标本上,见伤侧丘脑束旁核中出现终末前溃变纤维,说明束旁核从上述皮质区直接接受投射纤维。束旁核是与痛觉或镇痛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结构,直接的皮质纤维投射可能是大脑皮质对束旁核施加抑制影响的途径。

    1981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迷离右锁骨下动脈及罕见的主动脈弓分支異常一例报告

    王锡成;魏兴国;刘应试;

    <正> 大量解剖学資料表明:在人类主动脈弓各分支的变異中,人們对右鎖骨下动脈的畸变給予相当地重視。迄1844年Quain編写的《人体动脈解剖学》一书出版为止,至少有77例有关迷离的右鎖骨下动脈的报告。直至1899年Holzapfel从文献中发现这种变異已有198例之多。其中許多作者在叙述此迷离动脈的同时还用发生学知識加以解释;有些学者用統計学方法以主动脈弓分支变化的种种类型来探討迷离右鎖骨下动脈的出现率,晚近的一些著作

    1981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斑疹伤寒1050例临床分析

    刘逢举;马仲达;仓传家;

    <正>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为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在解放前全国各地均有报导,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及卫生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虽有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本病的发生未能完全終止,故仍应引起重視。本文收集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市传染病院等四个医院近三十年(1951~1980年)中的住院治疗的流行性

    1981年01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术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

    杨志忠;朱德平;

    <正> 测定血清甲胎蛋白(下称AFP)含量已成为目前診断原发性肝細胞癌(下称肝癌)的常规方法,其方法虽然很多,但都难以滿足早期診断和大面积普查的应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則具有簡便、灵敏、特異,能进行定量测定等优点。此法还可动态观察AFP含量变化,对其它疾病所引起的AFP增高具有鉴别診断的意义。使用这种方法不需精密仪器和复杂設备,所以很适用于大面积普查肝癌时应用。1977年9月,我們开始应用此法測定血清AFP,当年共測定患者160人份。现将結果报告如下:

    1981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性克汀病治疗前后手及腕骨的X线动态观察

    姜兆侯;张令翊;吴纬;高林;

    <正> 地方性克汀病可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和形态,在手及腕部骨骼亦有一定表现;如骨骺出现延迟,碎裂不整,呈泡沫状改变,干骺端边緣不整,先期鈣化带增宽,掌骨干骺端肥大,腕骨堆挤及坏死,骺綫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等。此等改变在經甲状腺素治疗后可有某种程度的改善。以X綫观察这种改善情况,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我們在該病流行区普查了4827人口,經临床实驗室(包括血清4碘酪氨酸的測定,甲状腺

    1981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及贲门癌107例临床总结

    陈世谋;李光远;王彤;

    <正> 食管癌及賁门癌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我省武威地区大河公社上消化道癌普查报告,其食管賁门癌的发病率为57.77/10万人口。我院胸外科自1965年6月至1977年6月共住院治疗食管癌及賁门癌107例,现将这一阶段的病例資料,作一初步的总結与分析。

    1981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纹皮蝇(Hypoberma Iineata)所致人体皮肤蝇蛆病七例报告

    于继岗;曹和洵;

    本文报告了在甘肃及青海地区发观的七例皮下蝇蛆病。甘肃省发现病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以及临夏、天祝等地区,为畜牧区或接近畜牧区,可以看出:蝇蛆病並不少见。对纹皮蝇第一期幼虫的形态作了简单描述,並对七例蝇蛆病患者的发病规律,做了讨论。

    1981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6例临床分析

    崔有基;赵力学;

    <正> 感染性多发性神經根炎的命名較多,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Guillaill—Barre's Syndrome),感染性神經炎等。它是一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儿科比較常见的神经系統疾病。近几年来,国内文献有多次报告,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在兰州地区本病亦非少见。现将我院儿科近年来收治的16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加以临床分析,并对几个有关問題略加讨論。

    1981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铅性腹纹痛三例报告

    戴国栋;

    <正> 鉛性腹絞痛,近年来較为少见,我組于1979年5月收治三例,现报告于下。例一,住院号57954,男,33岁,浙江籍,鉛冶炼工,间断接触鉛4年。因陣发性下腹部剧痛三小时,于1979年5月6日住院。患者廿天前觉下腹隐痛,近五日来消化不良,两腿酸痛,腹胀,便秘(有时腹泻),下腹部痛更加明显。昨晚十时許,突然全腹痛,尤如肠在搅动,难忍,以臍周围明显,並逐漸加剧。疼痛不向他处放

    1981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及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陈修诚;徐天如;李钟洵;贾保全;

    <正> 自1971年Shafik介紹此种方法后,我科从1972年10月至1978年11月,六年中共施行此种手术10例,並对該手术方法作了部分改进。现将我們对这些手术病例的临床体会,結合随訪結果作一概括的报导。临床資料:见表Ⅰ(见后附表Ⅰ)

    1981年0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积石山麓一个自然村地方性克汀病的家系调查

    李崇高;梁光;

    <正> 甘肃省康乐县鳴鹿公社鳴关大队是一个較大的自然村,在方园2~3里内共有11个生产队,全部汉族,总人口为1,278人。該村距兰州西南200多公里,紧接积石山脈北麓白石山和尖石山的峽窄川地,为典型高寒阴湿山区。該地区为地方性甲

    1981年01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州陆栖寡毛类初步调查报告

    冯孝义;

    <正> 关于兰州的蚯蚓調查,过去尚无报导,系空白点,为了推动寡毛类区系工作的开展和动物資源的調查。我們于1973~1978年进行了兰州陆栖寡毛类的調查,现将研究所得,作一初步报告。兰州地处北緯36度3分10秒,东經10度50分55秒。皋州山屏障其南,北塔山綿瓦其北;均东西向綿延,黄河流經其间,故系一冲积的河谷盆地。海拔1500公尺。

    1981年01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倪才贤;

    <正> 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光能加速胆紅貭溶液的氧化作用,但它对人体内的胆紅貭能否产生相同的結果,却未給予足够的关注,直至1957年,英国一位护士首先发现阳光可以退黄,她观察到在靠近窗戶阳光充足处的新生嬰儿,生理性黄疸在暴露处皮肤較衣被遮盖处为輕,且此仲嬰儿的黄疸消退亦較其他嬰儿为快。在她的提示下,开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很快的开展了这方面的观察和研究,証明阳光和兰色熒

    1981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研究进展

    裘明德;

    <正> 包虫(棘球囊肿)病是一种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疾患。系因吞食棘球絛虫虫卵而感染。寄生于人体的棘球絛虫有四种:細粒棘球絛虫(E.granulosus),多房棘球絛虫(E.multilocularia),伏氏棘球絛虫(E.vogeli)及寡棘球絛虫(E.oligarthrus),前者多见,后二种仅见于中、南美洲。

    1981年01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臀位分娩(附340例臀位分娩病例分析)

    郑南华;

    <正> 臀位分娩是常见的異常产之一,因其經阴道分娩易发生困难而造成难产。其发生率根据文献記載約占分娩总数之4%。虽然多数能順利經阴道娩出,但一般认为臀位嬰儿死亡率为头位产之3~8倍。臀位产嬰儿死亡率約为0.65~9.2%不等。

    1981年01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氯联苯(PCBs)由母体转移给婴儿的研究

    Hirokadzu Kodama;Hideo Ota;袁宝珊;

    <正> 多氯联苯是一种分布广而且性貭十分稳定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組織、血液和乳汁中。目前,对孕妇、胎儿和婴儿体内多氯联苯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十分重視。作者于1974—1977年研究了多氯联苯由母体轉移給嬰儿的問題。該研究的对象是日本爱知县地方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其嬰儿。收集的样品有:

    1981年0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多核草履虫筛选致突变物

    福岛晋一·小川搏;盐田千代·川祐成;张新文;

    <正>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当中,大量地接触或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貭,其中有許多物貭对人体是有害的。化学物貭的毒性作用之一,是具有造成遺传因子的突变作用,这不仅可成为遺传性疾患和流产增加的原因,而且还可以誘发癌症,使癌症增加。因此,充分研究化学物貭的毒性作用並採取相应的預防措施,对于增进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1年01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