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晓民;张经济;朱邦豪;
在6只狗的小肠浆膜面各埋植5对双极电极,观察在禁食情况下从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的肠腔内注入红霉素后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十二指肠注入红霉素后,立即在注药局部诱发出不规律的峰电活动,持续20~120秒;在22分钟左右,在十二指肠部位诱发出提前发生的Ⅲ相。回肠末端注入红霉素后,同样能诱发起自十二指肠的早发Ⅲ相,但缺乏局部的峰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小肠不同部位注入红霉素能诱发IDMECⅢ相提前发生,这可能与红霉素吸收后通过循环引起胃动素释放有关,但十二指肠局部还存在有对红霉素直接反应的受体。
1988年04期 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晓宏;王凤连;李萍;梁希若;
应用干扰素微量板测定法(以A549细胞-VSV为测定系统),观察了六味地黄丸(LWDHW)对人扁桃体细胞的干扰素诱生和协同增强NDV诱生作用。结果显示:用终末浓度为5.0mg/ml的LWDHW处理人扁桃体细胞可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干扰素效价;用5.0和12.5mg/ml两种浓度的LWDHW预先处理扁桃体细胞后再进行NDV常规诱生,干扰素产量显著增加。通过热敏感试验和干扰素中和试验,初步证明干扰素样本的性质主要是人α干扰素。
1988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程体娟;周桂华;张有权;张培棪;梁重栋;
本文采用扭体、热板及足跖刺激法,对碘杂环-64(HCI-64)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8mg/kgHCI-64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P<0.05),并能显著提高由热和电刺激所致的小鼠痛阈值(P<0.05及P<0.01),其痛阈提高率与消炎痛近似,5mg/kgHCI-64则无镇痛作用。HCI-64ipED_(50)为8.997mg/kg。结果提示:HCI-64可能为麻醉性镇痛药。
1988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大年;孙以方;王达纬;张培棪;王流芳;
本文报道四溴荧光素对体外培养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当药物浓度为1、10、50、100ug/ml时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1.3%、16.0%、22.3%和33.0%。同时电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失去增殖能力。对移植性肿瘤S180的抑瘤率为44.6%。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_(50)为263.0±42.9mg/kg。~3H—TdR参入实验认为其抑制肿瘤作用与影响DNA合成有关。
1988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虹;赵中夫;刘德山;
应用SDS-PAGE技术对猪囊尾蚴三种抗原制备物(囊液、囊体及囊液纯化抗原Y_1)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及分子量测定;并以囊尾蚴孵育液抗原为对照,比较了囊液及其纯化抗原的免疫电泳沉淀弧。结果显示,囊液及囊体粗抗原均为多种分子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组成的抗原混合物,(囊液囊体分别显示17及24条蛋白区带),纯化抗原Y_1的SDS-PAGE图谱出现5条与囊液相同的蛋白区带,分子量范围92,400~38,100,其免疫电泳沉淀弧与囊液粗抗原主弧及孵育液沉淀弧相似,提示囊液及其纯化抗原含有虫体代谢或分泌产物,为纯化抗原在ESALI诊断中特异性的增高提供了依据。
1988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军;朱晓霞;
<正> 砷在医学检验和环境监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自然界分布广范,而且又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常给试样的前处理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和麻烦。为交流信息,现将我们数年来使用的实验室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样品的前处理对砷试样的前处理,按照样品的性质和特点,通常包括一般性处理和热消解两部分: 一、一般处理:土壤样品:风干后,剔除残留的植物茎、叶、石块,用玛瑙乳钵研磨,通过20目
1988年04期 18-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逯志超;刘筱坤;吴淑芳;朱保权;阳家媛;
<正> 智力低下已成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据报道国外发病率约为3~10%,国内为0.8~4.10%。本组病例占儿科门诊病例的2.24%。智力低下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及优生优育工作,就必须对其病因进行认真地探讨,现将所观察的388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1.本组388例中,男307例,女81例。就诊年龄:3~6月11例,~12月61例,1~3岁188例,~5岁75例,~7岁24例,7岁以上29例。胎次:第一胎343人,第二胎以上45人。孕龄:25岁以下52人,35岁以上9人。本组病例1/4来自农村,多数为本市及近郊区居民。
1988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庆和;王欢;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发病急性期根据CT扫描易于做出正确诊断。同时根据CT扫描对脑室出血的出血源亦有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本组病例自1985,5~1987。1月经CT扫描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53例,其中脑出血血肿穿破脑室壁而引起的脑室出血22例,而原发于脑室出血3例。结合文献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生命预后进行简单探讨。病例1:男性,29岁,右利,工人,因头痛、呕吐两天于1986,9,3日入院。患者于三天前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频繁,翌晨右侧肢体活动
1988年0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诚;
<正>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SAE或Binswanger’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老年性动脉硬化性疾病。本病首先是由Binswanger(1894)描述了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在皮层下白质有动脉硬化改变的病人。后来Olszewski(1962)回顾性的研究了41例SAE病人,其病理特点为皮层下灰质和白质中的深穿枝血管硬化,导致小的梗塞和白质弥漫性髓鞘脱失。而皮层下弓状纤维相对保留。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在临床上不易得出诊断,往往需要病理证实。自CT问世之后,对本病
1988年04期 24-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大中;
<正> 无脉症又名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Takayasu病等,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于内科或神经科,早期症状轻微时容易漏诊。我院1975~1987年共收治2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年龄及性别 23例中年龄分布为18~65岁,平均33.8岁。30岁以下11例,31~45岁8例,45岁以上4例,说明本病主要侵犯青壮年。男7例,女16例(69%),男女之比为1:23。症状及体征本病的临床表现依损害血管部位及范围而定,主要表现为:
1988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家扬;刘国栋;钟甘平;施耀卿;曼厚芬;陈稼;
<正> 输尿管因外伤造成缺损或因疾病而必需部份或全部切除输尿管时需应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肾造瘘术等以解决尿液的引流问题。有时也采用肠道代替输尿管或以膀胱瓣与输尿管吻合术等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手术都有一定的缺点。40—50年代,国外曾用Vitallium、Tantalum、Polyvinyl和聚乙烯等合成材料制造输尿管的替代物,均因感染、尿盐沉着及移位等问题而失败。60年代开始使用硅橡胶、聚四氟乙的(Teflon)、dacron、尼龙、Gore-Tex等代替输尿管,
1988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其文;汤旭磊;李茂欣;魏明珠;高林;汤文章;谢连生;徐鸿达;
<正>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是一种少见的代谢性骨病,临床较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总结我科1973~1986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2例,讨论其诊断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4例。起病年龄20~48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8月,最长8年,平均4.2年。12例中有家族性甲旁亢2例。8例确诊前曾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肌营养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折、单纯性骨囊肿等病,2例做了不必要的手术。二、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系中晚期病例,11例有骨病,其分型为单纯骨病型9例,混合型2例,单纯肾结石型1例。临床表现见表1。三、实验室检查:见表2。四、x线检查:见表3。
1988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呼和牧人;郭夫心;孙兰影;
<正> 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已引起产科医生重视,被列为高危妊娠。本文对我院分娩165例过期妊娠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分析一、发生率过期妊娠按Naegele计算法,月经正常孕妇妊娠≥12周者,月经不规则者参考早妊反应,内诊检查,初次胎动时间以及B超双顶径进行核实,本院1985,4~1987,5共分娩2643例,其中过期妊娠165例占6.2%,与国内报道的2.5—8.8%及国外报
1988年04期 34-3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穆丽萍;马兰芳;
<正> 恶性组织细胞病主要累及造血组织,如肝、脾、淋巴结和骨髓,亦可侵犯非造血组织,如肺、心脏、浆膜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等,其临床特点非常复杂,病程急剧短促。现将本院住院病人及会诊的23例进行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及临床表现 23例中男18例,女5例,男女之比3.6:1。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0岁,病程2~110天。23例均发烧,肝大7例,脾大5例,淋巴结肿大3例,骨痛4例,重度贫血4例,出血、黄疸各2例,截瘫、皮肤紫癜,肺部感染、眼眶蜂窝组织炎各1例
1988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峰;
<正> 我科放射治疗于1964—1986年共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245例,占同期恶性肿瘤收治数的4.5%,居第六位。资料及分析性别、年龄:男性189例,女性56例,男女之比3.37:1。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5岁,50岁以下者212例,占86.5%,各年龄组分布见表1。就诊时主要受侵部位:245例恶性淋巴瘤中,以颈部、腋下淋巴结就诊者例数最多,其次是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总数128例,占本组病例数的52.2%。病变发生在纵隔淋巴者40例,占16.3%,其中多数
1988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玉珍;王金友;王轶;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泛发性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及周身结缔组织皆可受累。但常以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性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最终导致关节的破坏,强直和畸形,还可累及肺与胸膜。临床上分成人和少年两种类型。本组就我院1985~1986两年,根据美国类风湿学会诊断标准确诊的16岁以上的住院病例中,资料完整的50例进行分析讨论。
1988年04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铭锐;李文竹;邱莹;张选奋;赖穆惠;白华春;
<正>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类似中医白疮,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数的5~10%,在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804‰。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尚无特效疗法,现在各种治疗方法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为了探索治疗银屑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的药品,我们多年来使用中药黄芪制剂对银屑病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5.6%;但由于中药汤药加工不方便、又难喝。常不能被患者接受,于是我们委托兰
1988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华;吕春娇;宋连荣;张俊社;赵怀玉;普长生;马力;
<正> 寄生于胃粘膜的革兰氏阴性螺旋形杆菌的发现已有100多年,1982年后国内外学者对该菌的临床重要性和检查方法都受到重视,并暂定名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CP),多数学者认为该菌参与漫性活动性胃部消化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尤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高发,但它与胃癌及肠化生无直接关系。现将我们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本组213例患者,男136例,女77例,男女之比为1.77:1,年龄20~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
1988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贤珍;徐凤霞;
<正> 葡萄球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是大多数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个主要成分。国内外对SPA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在免疫学的应用上报道更多。SPA痢疾杆菌诊断血清在痢疾杆菌定群和分型中的应用已有多篇报道,但适用于基层应用又快速准确的方法并不多。为此,我们用SPA包被痢疾杆菌抗体,以协同凝集玻片法对痢疾杆菌119株进行型别鉴定,结果与常规法相符,现报道于后。材料和方法
1988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洪琦;林秀君;
<正>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胃癌高发区。胃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发现胃癌的重要方法,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纤维胃镜的应用,摄取细胞,(钳咬组织)直接观察病变区,使胃癌检出率显著提高,对小胃癌(直径<1.0cm),微小胃癌(直径<0.5cm)可以被检出,说明胃镜印、刷片脱落细胞学对检出胃癌具有一定价值。
1988年04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秀霞;林秀君;
<正> 子宫颈癌的发生居女生殖器癌症的首位,其预后与癌变的程度,发现早晚,治疗方案等密切相关。如果能早期诊断,采取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率可随之提高达100%。事实证明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的方法在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宫颈癌病例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如对被检查者无任何损伤及痛苦,而且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率高。适用于大面积的普查,为宫颈癌的防治检查最主要的初筛方法。我院于1973~1986年进行了13746例宫颈刮片脱落细胞的检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1988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杰;张浩;杜坚力;郭敏;刘尚武;
<正> 亚硝酸钠系工业原料,也可供药用。本品呈微黄色结晶,味稍苦而成,颇似食盐。国内已有数批误将亚硝酸钠用作食盐引起中毒的病例。1987年12月7日我院收治14例急性亚硝酸钠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发病经过 1.发病经过:病人系某工程队工人,均在同灶进餐,于晨8时进餐后10分钟至2小时内相继发
1988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永珠;陈世谋;
<正> 例1女,33岁。1985年3月10日铁钉刺伤左大腿内侧,持续出血,在当地医院清创,加压包扎及抗感染治疗一周而愈。因患肢疼痛,4月26日口服三七片治疗,次日,左大腿肿胀,剧烈疼痛,来我院急诊。体查:左大腿内侧有一约15×20cm大小肿块,边缘不清,质软,压痛,中央有二个圆点状伤痕。局部穿刺抽出血液。血红蛋白7克,出血时间30秒,凝血时间1分30秒。急诊手术探查,,切开血肿,清除积血及血凝块600毫升。股腘管有0.5
1988年04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英远;柴瑞卿;王家驰;
<正>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它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两大合并症。但至今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近年来,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胰岛素发现以前,糖尿病病人多死于酮症酸中毒及感染。以后,由于胰岛素及各种抗生素的治疗,这些疾病已大大减少。但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糖尿
1988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有成;
<正> 男,62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0小时。体温36.8℃,BP160/120,右中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7年前有腹部外伤史。入院诊断:①急性阑尾炎,②动脉粥样硬化症。手术中腹腔有300ml血性渗液,大网膜右下部有15×6cm的三角形坏死区,与正常网膜组织分界清楚,其顶端为一米粒大小的结节。阑尾正常。即切除坏死的网膜。病理:网膜变性坏死;近端血管内纤维素样物
1988年0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卫生学吴丛周,等.菜豆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毒理实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7;21(3)137—138。吴丛周,等.编织车间噪声对人体水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代谢影响的调查,Inter Noise噪声控制1987;961 基础医学曹和询、苏东明、徐小元、周斌月.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提高包虫病免疫诊断的敏感性.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7;3(6):2~6.
1988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1988年04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