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丹参注射液的镇痛作用

    党月兰;李淑玉;张玉琳;曲艺;延国伟;

    丹参注射液8、12g/kg、ip能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嘶叫和热板反应,作用高峰在给药后1h,可维持3h左右。给小鼠脑室内注射15mg(生药)可明显提高其痛阈,提示,丹参注射液有镇痛作用,且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

    1990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荷瘤与顺铂对小鼠组织中cAMP含量的影响

    李文惠;常远;李亢宗;

    本文用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法,给接种S180瘤株的小鼠以顺铂后,测定血、肝、肾组织中cAMP含量的变化来探讨顺铂治疗肿瘤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荷瘤使小鼠肝、肾组织中cAMP含量升离;而顺铂可使荷瘤鼠肝、肾中cAMP含量趋于正常。血浆中cAMP的含量各组鼠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199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人胎儿形态学的研究 Ⅱ胎儿肺叶间裂和肺的分叶

    王先荣;刘志勋;薛庆善;郝依群;杨善禄;

    本文报告对国人3-10月龄胎儿尸体611例的1222侧肺的叶间裂和分叶的观察,结果表明:完全肺叶间裂占77.49%;不完全肺叶间裂占22.18%;无肺叶间裂占0.32%。按肺的叶间裂(完全叶间裂和不完全叶间裂)和肺叶的多少,可将肺分为8型:最少一叶,最多不完全五叶。左肺以二叶为主占90.67%,右肺以三叶和不完全三叶为主占87.39%。左肺三叶以上很少只占5.89%,四叶以上只见于右肺。一叶和不完全二叶左肺是右肺的7倍。

    1990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香菇菌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

    白润江;刘振英;王凤连;程国权;席时芳;

    香菇菌多糖针剂小鼠皮下注射,可以增加小鼠体重,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小鼠外周血E-玫瑰花形成,增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对移植性肿瘤Hep、B_(2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EC及S(180)的抑瘤作用不明显。

    1990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之间的关系

    温漓潮;陆爱平;史平;吴小平;汪涛;裴正礼;李德华;吕春娇;赵怀玉;普长生;马力;

    对1230例具有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粘膜活检及4例术后良恶性疾病大胃标本的胃粘膜按要求取材,进行了HE及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其中13例进行了透射电镜研究。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以下简称CP)阳性率为78.2%,发现此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探讨了C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甘肃省胃癌高发区CP对胃癌发生的影响。通过电镜观察到CP菌体位于粘膜上皮不规则的微绒毛之间,细菌大多聚集于微绒毛之表面。

    1990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天门冬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的比较观察

    倪京满;赵汝能;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甘肃天门冬属1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分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及天门冬属的分类地位。

    1990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苯烯酰胺醇的合成

    陈仪会;张卫东;杨安涯;

    本文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桂皮酸,通过酰氯化反应后,再与氨基乙醇进行胺解,合成了苯烯酰胺醇。本品具有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对不同病因引起的两侧或四肢痉挛,经过口服或肌肉注射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可以得到恢复,对椎间盘硬化,肌肉长期麻痹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使用安全。

    1990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复发性黄疸长期误诊一例

    赵力学;

    <正> 患者女,28岁。1978年结婚至今怀孕6次,除一胎3个月早产未出现黄疸外,其余5胎均在妊娠6~7月出现全身黄疸,皮肤骚痒,大便时呈白陶土样。妊娠终止后黄疸及上述症状自然消退。患者足月分娩4胎,婴儿未出现黄疸。4胎中现存活一胎已长至2.5岁,体健。另外三胎:一胎娩出死胎,一胎生后7天死亡,一胎成活1岁,因患肺炎而死亡,前两胎死因不清。患者每次妊娠出现黄疸

    1990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含盐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及相对湿度

    张新民;王俊卿;王宝玉;马秋红;

    本文用静态法测定了五种含盐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并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含盐水溶液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浓度及盐离子价数之间关系的一个经验公式。用此公式所得计算值与实验值及文献值相吻合,为某些需控制相对湿度的场合提供了一些水盐恒湿体系。

    1990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肃龙胆科药用植物

    马骥;赵汝能;

    <正> 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全世界(1)约80属、700余种,广布全球、主产温带。我国有22属、427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高山,以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种类最多。(2)据统计有12属、约70多种供药用。含苦味素类、(口山)酮甙类、生物硷、黄酮、三萜、皂甙及香豆精类有效成份。著名中药龙胆、秦艽均属此科。甘肃为龙胆科植物产区之一,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研究的潜力和价值。作者就所得1324份甘肃龙胆科植物标本,结合民族药、民间药调查,参阅有关文献,初步整理出甘肃所产龙胆科药用植物30种、5变种、隶属于7个属。对其种类、生境、分布及药用价值简要分述如下:

    1990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尼曼-匹克病一例

    林丽星;孙振先;李如柏;

    <正> 马某,男,6个月。因腹大五月于1989年元月入院。足月顺产,第二胎,生后一月开始腹大,进行性肿大伴面色苍白,大便稀,次数频,胃纳好。无发烧、惊厥、咳嗽和出血倾向。小便正常。生后以母乳喂养,现仍不会坐,不会抓玩具,父母体健,系近亲结婚,其姐因肝脾大于11/2岁死亡。体查:神清,贫血貌,表情呆板,运动及发育迟缓,智商87。头围44cm,身长66cm,体重8.5kg,皮肤未见色素沉着,各组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肋骨串珠(+),两肺呈肺泡型呼吸音粗糙。心脏无异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明显,无脐周静脉曲张,肝大肋下10cm,质硬,表面光滑。脾肋下8cm,质硬。腹水征(-),右侧有腹股沟斜疝。四肢肌张力尚正常。腱反射不亢进。眼底见黄斑区有约视乳头之1/3大小的樱桃红斑。实验室检查:Hb 8.5g/dl,RBC270万/μl,WBC 12700/μl,N 36%,L 64%,单核及淋巴细胞胞浆内有空泡。血小板80000/μl,肝功:TTT9~μ,ZnTT8~μ,GPT 40~μ(赖氏法),HBsAg(-),空腹血糖

    1990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用青、链霉素时链霉素血药浓度测法的改进

    郭连平;

    <正> 多种抗菌素联合应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监测其中某一抗菌素在体内的浓度,以防止药物过量或疗效不足,常用的方法有:同位素标记的特异酶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法等、由于这些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特殊仪器,在一般单位较难开展,近年来国内开展微生物法测定庆大霉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取得较好效果,但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如为何用微生物法测定某一抗菌药物在血中浓度的报道尚少,为此,我们摸索了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时,用微生物法测定链霉素血中浓度的具体方法与可行性。

    1990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结节241例分析

    武国祥;苟长征;

    <正> 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处理意见尚未统一。结节与癌的关系各地报道不一。由于甘肃为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区,甲状腺单发结节极为常见,因此对单发结节的诊断和处理须加探讨。现就我科1974~1984年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241例加以分析,并提出对单发结节的处理意见。资料:全组241例,良性188例,癌症53例。

    1990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异位妊娠134例的临床分析

    张兰英;马路琪;

    <正> 异位妊娠发病急,处理不当往往危及生命,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为探索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现将我院收治的134例异位妊娠病例分析如下: 一般临床资料我院于1980~1988年共收治134例异位妊娠病人,均由于手术或其它检查治疗所确诊。年龄在14~45岁之间,好发于生育高峰年龄,发生于26~35岁之间的有86例,占64.2%。

    1990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二例

    陈萱萱;侯相鳞;陈龙;

    <正> 例1,男,54岁,头晕乏力四个月,反复鼻衄,视物不清一月于1988.10入院。既往体健。Hb 20-40g/L,Wbc 4.8×10~9/L,plt 16×10~9/L,Ret2%,红细胞呈明显钱串状改变。血沉175mm/h,总蛋白7.2g%,蛋白电泳:r39.1,在r区见M蛋白带,免疫球蛋白:IgG13mg/ml、IgA 1.2mg/ml、IgM>46mg/ml,抗“κ”、“λ”轻链血清见一沉淀线,IgM呈增宽船形沉淀弧,尿蛋白电泳(一)。骨髓增生尚活跃,淋样浆细胞占10.8%,该细胞个小,胞浆少、多突

    1990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抢救小儿感染性休克114例效果分析

    马怀亮;张建军;郭长劳;

    <正> 感染性休克是由重症感染引起的急性微循环血流障碍,是儿科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甚高。近年由于抢救措施不断完善,微循环理论及莨菪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病死率已下降为14.1%。现将1980.1~1988.1我科及天水市一院儿科收治的114例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根尖周病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尤新成;杨兰;苏伦武;

    <正>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的原则是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病原刺激物。传统的根管充填术,一直被广泛有效地应用着。多年来,人们在新药引用、新技术开发和器械改良等方面进行子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扩大了适应症范围,使治疗日趋完善。但较之更为简单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近十年才出现的。Lakshmanan、

    1990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结核19例临床误诊分析及报告

    李国祯;严祥;王艺彬;乔梁;王锐;董庆芬;

    <正> 肝结核并非少见,但临床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56.8~1986.6收治、经病理证实(手术9例,肝穿8例,尸检1例,腹腔镜1例)的肝结核19例,但临床曾误诊,现分析讨论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7岁,15~40岁15例占78.9%。病期最短20天,最长4年。

    1990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各期雌三醇和雌酮含量的变化

    戚俐珠;孙兰影;陈月玲;陈毓真;李亢宗;李兆琳;李俊;

    <正> 我们于1988年在国内首先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测定孕妇尿中痕量雌三醇和雌酮。测定了40例孕妇尿中雌三醇和雌酮的含量,并对6例的测定结果与化学测定法进行了比较,二者结果基本吻合。本文对住院分娩的38例产妇胎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孕妇的年龄分布是:22岁4例,23岁5例,24岁9例,25岁8例,26岁4例,27岁4例,28岁1例,29岁2例,30岁1例。孕42周分娩者2例,余均在预产期前后一周左右分娩。男孩24人,女孩14人。剖腹产分娩1人(臀位),余

    1990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临床诊断探讨(附12例分析)

    马三岗;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心脏损害,逐渐为临床工作者重视,本文分析12例RA心脏损害资料及典型病例,旨在探讨RA心脏损害的临床诊断问题,供同道参考。资料分析一、诊断本文45例RA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RA诊断标准。其中12例心脏损害,经临床及有关检查可排除其它心脏病。二、临床资料 12例心脏损害中:男3例,

    1990年01期 44-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急症手术的麻醉处理(附348例60岁以上急症手术麻醉报告)

    李珏;马丽华;

    <正> 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老年人总数及比率逐渐增加,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老人亦日益普遍。日本某医院统计1965年手术总数665例,老年人81例(12%),到1978年2263例,老年人365例(16.1%)。我国近年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需手术治疗的相应增加。安徽省立医院自1974~1983年共行麻醉33196例,其中60岁以上1268例(3.8%),在1268例老年病人中属急症手术者602例,占老年麻醉的47.5%。我院1976~

    1990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亢合并病窦综合症一例

    李杰;刘宝厚;陈德明;

    <正> 甲亢合并病窦综合症国内外均有报道,但此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何某,女,50岁。因右上腹胀满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干呕,口干口,胁肋疼痛,厌油,乏力,多汗,怕热,大便稀溏(3~4次/日)一月余就诊,门诊体查肝大肋下6cm及剑突下8cm,但肝功絮状反应及HBsAg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故以“肝大原因待查”,于1988年8月12日收住入院。既往曾因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于1987年5月在外院检查确诊为“甲亢”。否认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T36℃ P64次/分 R18次/分

    199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表胃电图临床应用观察分析(附130例胃镜对照)

    漆义;

    <正> 我院胃镜胃电图室近二年来共做胃电图519例。应用国产XS-3B胃镜和EGG-1A胃电图仪,对13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和体征的病人进行了选择性对照检查。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GC)及13例胃溃疡病(GU)均经病理证实。材料和方法本组男98例,女32例;年龄19-74岁。检查前停服中西药物2天,禁食6-12小时。采用皮腹表面电极从腹壁记录的方法,一般采用胃窦和胃体二个电极,个别用了贲门部。试餐用丐包50克。参照1987、5、全国胃电图学术会议(合肥)

    1990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4例输入性疟疾的临床分析

    冯庆荣;

    <正> 疟疾是我国南方常见传染病之一。解放前每年发病人数在3000万以上。资料表明,北京也曾有疟疾病发生的历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视下,北京地区的疟疾已基本消灭。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人口流动频繁,北京市第一传染病院又先后收治了少量疟疾病人。本文统计了该院1973~1987年收住的54例疟疾病例并做一分析。近年疟疾的发病率又有上升的趋势,1984年收治的疟疾患者最多(8例),见附图。

    1990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例不典型肺包虫囊肿的临床X线分析

    孙孟雄;姜兆侯;

    <正> 典型的肺包虫囊肿临床X线诊断并不困难,即使有并发症者大部分亦可据流行病学及X线特征作出诊断,其误诊率不到10%。但仍有少数不典型表现者易与肺肿瘤、胸腔积液、结核、炎症性病变等相混淆。本文就作者在兰医一院进修期间遇到的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作一临床X线分析。

    1990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铁性贫血与头发微量元素铁锌铜锰含量分析

    苏华新;李松运;龚汉璋;

    <正> 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较为常见,尤其是儿童。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探讨微量元素与贫血的关系,本文于1989年1月~6月,对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头发铁锌铜锰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一)贫血组选择3~7岁贫血儿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有明显缺铁病史及临床表现,血红蛋白、血细胞形态和血清铁蛋白等几个方面指标符合轻度营养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990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良性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三例

    杨淑琴;

    <正> 良性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简称BHGP)是一种以下肢反复出现紫癜、红细胞沉降率增速和血清丙种球蛋白浓度增高为特点的异常球蛋白血症。自1943年Waldenstroem首先报告以来,国内外陆续有所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

    1990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首例丁型肝炎

    张国华;李俊山;柳锐;刘逢举;于少军;

    <正> 国内丁型肝炎(即δ肝炎)临床诊断由于受试剂来源的限制,有关于型肝炎的临床文献报道不多,甘肃尚未见有正式病例报告。现将在我科住院病人中发现丁型肝炎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3岁,汉族,兰州远郊区农民。自述既往体健无肝病史,近年有外出经商做工史,HDV(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接触史不详。1987.11月初开始自觉乏力、肝区胀痛,无明显纳差、腹胀等。来诊前一周发现尿色深黄、巩膜皮肤黄染。

    1990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并发高血压性脑出血一例

    王满侠;陈庆和;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占48%最为常见。高血压80%-90%是因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其余10%-20%由症状性高血压引起。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仅占后者的0.64%,由它引起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则更为少见。我院1985.1~1988.12经CT扫描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219例中,仅此一例,现报告如下: 关某,男性,26岁,九年前高考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未引起注意。于1988年8月因劳累后

    1990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藏药简史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上)

    罗达尚;郭继明;赵汝能;关肇宽;王旻;

    本文综述了藏药发展简史和近20年来对藏药植物资源调查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最后提出今后的设想与建议。

    1990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蝶鞍内囊虫病

    张赛;张天龄;

    <正> 神经系统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是人类神经系统较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仍流行于世界许多地区。NCC的囊虫可寄宿在脑实质、蛛网膜下腔、脑池、脑室系统或脊髓。蝶鞍内囊虫较为罕见,至今,文献报告经手术或尸检证实的仅十几例。结合文献,本文对蝶鞍内囊虫病的临床表现,CT扫描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综述如下:

    1990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合传授知识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

    张仰太;

    <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批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当然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在信息社会化的当今时代,主要目标应当是结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超常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勤于思考,思维中的创造性因素随着专业等各方面知识的提高而逐渐增长。他们对当前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再现型”的思维

    1990年01期 63-6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省第一个卫生部批新药——独一味片正式批准生产

    <正> 独一味(Lamiopholomis rotata (Benth) Kudo)是一种藏药。由兰州医学院中草药研究所研制的独一味片是甘肃省建国以来第一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药,新药证书编号(89)卫药证字Z-08号,批准文号(89)卫药试字Z-06号。化学方面本品除含有黄酮和皂甙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1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药理实验证实本品有很强的镇痛,止血,抗菌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经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医学院附属一、二院及兰州军区总医院临床观察559例病例,对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放环出血和各种炎症,有效率达87.9%,优于阳性对照组药物(如止血药V_k,6-氨基已酸,安络血;止痛药止痛片、痛经丸),且起效快,对放环出血者不取环可治愈;对外科20多个病种356

    1990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