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甘肃醉鱼草低极性成分分析

    张映华,李冲,高燕,张承忠,陶保全

    目的首次对甘肃醉鱼草低极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黄色油状物质,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并核对质谱标准图谱。结果从分离出的317种组分中鉴定出66种化合物。结论其主要成分是14-异丙基-8,11,13-罗汉松三烯-13-醇(7.68%),20-羽扇烯-3β-醇乙酸酯(4.57%)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2005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首届编辑委员会成立

    <正>2005年7月13日,《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首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及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召开,兰州大学郑晓静副校长、景涛副校长、甘肃省人民医院郭天康院长到会。郑晓静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以景涛为主任委员的28位编辑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2005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

    王婷,乔华,常威,梁莉

    目的建立用RP-HPLC法测定替米沙坦血药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将替米沙坦及内标同血浆杂质分离,以替米沙坦同缬沙坦峰高比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血药浓度。结果建立了用RP-HPLC法测定替米沙坦血药浓度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YMCODS-A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V(CH3CN):V[0.01mol/LKH2PO4(85%H3PO4调pH=3.1)]=50:50;流速为1mL/min;选用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50nm,检测波长为375nm。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31.601H-0.2859,r=0.9999。线性范围为1-100ng/mL。方法回收率为97.3%-99.6%。日内RSD为0.6%-3.8%,日间RSD为0.8%-4.2%。结论本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分析。

    2005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

    乔华,常威,王婷,梁莉,张晓云

    目的建立用RP-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将二甲双胍同血浆杂质分离,以二甲双胍峰高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血药浓度。结果建立了用RP-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kma公司的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V(CH3CN):V[0.02mol/LKH2PO4(每100mL含18%SDS0.32mL,85%H3PO4调pH=4.0)]=71:29;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0.0498H-0.00002,r=0.9999,n=3,线性范围为0.030-4.000mg/L。方法回收率为98.2%-99.0%,日内RSD为0.7%-4.6%,日间RSD为1.2%-5.8%。结论样品处理简便快速,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分析。

    2005年03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岭铁线莲挥发油类成分研究

    徐涛,杨永建,万德光

    目的研究秦岭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秦岭铁线莲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离并分析鉴定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大的有十六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肉豆蔻酸、十六酸甲酯。结论首次研究了秦岭铁线莲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并鉴定出37个化合物。。

    2005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sIL-2R的变化与免疫功能

    尹兰宁,宋爱琳,寇治民

    目的探讨和研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收集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γ-谷酰胺转移酶(γ-GT)、内毒素(ET)、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本组资料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与胆结石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的sIL-2R在胆道引流前伴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降而上升,术后则伴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手术前后sIL-2R水平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良性梗阻性黄疸时,血清中的sIL-2R的浓度变化对梗阻性黄疸的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5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L-乳酸包裹阿霉素颗粒的实验研究及治疗骨肿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宋建民,田义杰,李德杏

    目的为边缘或瘤内切除的骨肿瘤瘤腔寻找一种既可以充填,又可以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减少局部肿瘤复发的瘤腔充填材料。方法合成聚L-乳酸,包容阿霉素制成颗粒,检测其体外释药特性。用家兔做动物毒理试验,在股骨髁上钻孔,将定量药物颗粒填充在骨腔中,对照组只钻孔不放药,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血药含量,检测肝肾功能。对13例骨肿瘤术后瘤腔用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与骨水泥以1/2比例混合后充填,与7例单用骨水泥充填者对照,观察手术部位与全身的毒副反应。结果合成的聚L-乳酸粘分子量为10550,包裹阿霉素颗粒的阿霉素含量为2.87%。,体外缓释时间在25d以上。试验动物血液内未测到阿霉素含量,对动物肝肾功能无影响。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在充填的骨骼局部,早期造成骨髓组织坏死、变性,后期纤维组织增生,并在局部逐渐降解。临床应用早期强度好,后期也未见局部骨折。所有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的全身损害表现及类似化疗时的副作用出现,肿瘤复发较对照组晚。结论聚L-乳酸包裹阿霉素颗粒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与骨水泥混合充填骨肿瘤术后残腔,操作方便,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

    2005年03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王晶,王一庆,王金羊

    目的观察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非肾脏疾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入选糖尿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伴早期肾损害三组患者195例,再将各组随机分为二个亚治疗组,分别给予ACEI及ACEI加中药治疗。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及冠心病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P<0.01),亚组1经ACEI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亚组2经ACEI加中药治疗后,UAER比亚组1降低(P<0.05)。结论ACEI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尿蛋白排出,延缓肾损害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ACEI治疗。

    2005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宋爱琳,尹兰宁,寇治民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2005年03期 24-2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早期恶性淋巴瘤

    胥萍,童明辉,吴婷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早期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57个淋巴结)颈部恶性淋巴瘤的超声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的特征、分布的部位及结外病变。结果颈部淋巴结肿大,长径与短径比值(L/S)<2;8例内部为低回声,4例低回声内部出现液性暗区,皮质非均匀增宽(46/57),髓质结构紊乱变窄或呈线状(42/57);CDFI显示(49/57)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呈不规则的树枝状或紊乱,呈点状周边有血流信号包绕(8/57);淋巴结血流速度增加,阻力指数较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2005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院抗糖尿病药物应用分析

    刘光斌,刘效栓

    目的了解医院抗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1999—2004年使用抗糖尿病药物的数据,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抗糖尿病药物市场潜力大,各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新型口服糖尿病药物的用量将不断增加。

    2005年03期 28-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孙红兵,石岩彬,庞华

    目的探讨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伤残鉴定中应考虑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此类损伤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同意见深入分析,讨论三种不同的鉴定结论中,哪一种更为客观、更趋全面、合理。结果第一种鉴定意见过于简单、片面;第二种鉴定意见缺乏科学性,不宜借鉴;第三种鉴定意见符合实事求是、综合评定的鉴定原则。结论残疾人因交通事故致健侧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应采取整体评价、综合评定的方法。。

    2005年03期 31-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袁莉萍,雷晓燕,朱保权,徐平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间在兰州市6个区县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125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23.48%,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2%,喉头哽咽0.53%,张口呼吸3.31%,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62%。梦呓0.37%,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1%。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兰州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医生、儿保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

    2005年03期 33-3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食管心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潘明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对PSVT类型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主要有体表心电图(ECG)和经食管心电生理(Transesophagelatrialpacing,TEAP)。本文结合586例PSVT的临床及电生理分析,探讨TEAP的诊断价值。

    2005年03期 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胆道术后腹膜外间隙感染16例分析

    赵玉元

    <正>胆道术后腹膜后/外间隙感染相对少见,但若发生,后果多较为严重,部分病例治疗甚为困难,应予以高度重视。1临床资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从1982年10月-2002年10月手术治疗胆道术后腹膜后/外间隙感染16例,占同期胆道手术的0.37%,占同期胆道术后感染

    2005年0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杨鹏,刘纯,王宏

    <正>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肺通气、灌注显像有着独特的优势。两种显像的相结合,比单纯用肺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1年10月-2004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

    2005年0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颅脑损伤急性期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触灵,侯一平,张新定,宋焱峰

    <正>随着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日益深入以及临床救治水平的逐渐提高,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创伤后各种并发症(如感染)所致的病死率相对有所提高,约占治疗后期病死率的70%-80%。为了进一步探索创伤性脑损害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拟

    2005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268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结果分析

    苏娜,崔龙秀

    <正>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由真菌所致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更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进一步了解本地区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情况,现将2002—2004年度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真菌致医院感染情况作统计分析。

    2005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分析

    滕廷朋,曹农,张程光

    <正>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自1997年引入我国后逐渐被推广应用。甘肃省金昌市八冶医院于2001年3月-2005年3月采用美国巴德补片(Bard补片-聚丙烯材料)对腹股沟斜疝、直疝、复发疝、切口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100例,随机抽取本院传统疝修补术97例,对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2005年03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

    李向齐,杨海平,陈韦平,段建敏,秦大山

    <正>肾上腺髓质增生(AMH)是近20年来被逐步认识的一种罕见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酷似嗜铬细胞瘤,治疗方法视具体病情而定。甘肃省临洮县医院自1994—2003年收治肾上腺增生患者7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予以探讨。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48岁。7例患

    2005年03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4例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及治疗分析

    石峰,黄玫

    <正>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yprimarymalig-nanttumor,MPMT)亦称重复癌,系指在同一器官的不同组织来源、同一系统不同器官及不同系统的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原发恶性肿瘤。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978—1992年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5992例,其中经病理学证实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34例,其构成比为0.57%。本组病例为不同器官不同组织来源的、先后发生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资料与方法

    2005年03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4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马鹏程,白进良,魏花萍

    <正>以往认为嗜铬细胞瘤是少见疾病,但随着对本病的重视和检测技术的提高,许多病例得以从高血压中筛选出来,从而使很多患者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1991年7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3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35.5岁,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者12例(35.3%),

    2005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超在产科急症诊断中的价值

    常敬伯,杨梅

    <正>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及超声分辨力的提高,B超对产科急诊的诊断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提高,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检查手段。本文对甘肃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产科急症做一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

    2005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硬膜外阻滞不同注药方法效果的临床观察

    姜波,薛虹

    <正>硬膜外阻滞以装备简便,费用低廉为其优点,对贫困地区仍是主要使用的麻醉方法,由于它属于不完善麻醉,为了达到麻醉满意,采用单次硬膜外阻滞后再置管的方法,既提高了麻醉效果,又缩短了起效时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0例需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手术种类不限,ASAI-Ⅱ级,年龄15—62岁,

    2005年03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肺炎60例临床对照观察

    李永胜,杨蓉佳,曲强,施红,刘娟

    <正>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04年11月起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60例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痰热清注射液25mL+生理盐水50mL组,病毒唑0.5g+庆大霉素80000U+α-糜蛋白酶4000U+生理盐水50mL组,每日2次,每

    2005年0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复方维甲酸霜的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变态反应及刺激性实验研究

    刘丽春,滕宝霞,苏晓洁,靳秀珍

    <正>复方维甲酸霜是甘肃省人民医院研制的一种新型疤痕软化制剂,主要成分为维甲酸、维生素E、甲壳素等,从1998年研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为此,笔者参照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毒理要求,进行了该药的皮肤急性毒性、皮肤过敏试验、皮肤刺激试验;观察动物破损皮肤短期内接触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动物皮肤重复接触受试药物后,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接触受试药物所产生的刺激

    2005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柳颐龄,孙书云,李芳莲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1月在腹泻病流行期间,用干扰素水针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并对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RV-Ag)跟踪监测。1资料与方法

    2005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科解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赵晓艳,柳颐龄,刘欣琪,辛建梅

    <正>发热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尤其是高热,易导致5岁以下小儿发生惊厥,因此及时退热非常重要。临床常用的解热药有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及安乃近等。以往使用的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丁毒副作用大,现已渐渐减少使用,常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到很好疗效,布洛芬作用更明显,而且相对较安全。现就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兰化医

    2005年03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七及常见伪品鉴别

    何华,焦凯,张玉春

    <正>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野生或栽培。其性温,味甘、微苦,主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能。临床用于出血、跌打损伤、胸腹刺痛及痈疽肿毒等。其提取物三七皂苷有强心、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由于三七在中医骨伤科、外科、妇科等具有广泛的用途和

    2005年03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降醇护肝口服液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滕宝霞,刘丽春,谢楠,刘迺发

    <正>乙醇主要在肝脏代谢,在生理条件下经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为乙醛,药物直接作用于肝代谢酶系,加强乙醇及其产物的消除速率,减轻其对肝组织和细胞的损伤。降醇护肝口服液是在传统方“葛花解酲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减少寒性药物,增加五加科药物,调整葛花和葛根的数量,借鉴近年来对天然解酒药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本实验检测了肝细胞中的ADH、SOD、MDA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细胞病

    2005年03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复方地黄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史彦斌,陈相,管玉珠,宋建武

    <正>复方地黄片是以生地、当归、菊花等8味中药的提取物浸膏粉为主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的片剂,当归是处方中君药。该制剂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对面部肌肉紧张、盗汗虚汗等有较好的疗效。为了减少用量及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本文将上述药物用水煎醇沉进行提取,侧重对水煎过程进行了工艺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阿魏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中药材粗细度、加水量、提取时间与次数等条件进行选择,优选出最佳工

    2005年03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和抗癌治疗前后SCL-90、SDS与SAS对比评价研究

    赵辉,孙玉凤,潘桂花,赵勤,王琳,周江红,魏兴兰

    <正>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是一个重大的精神刺激,是一个负性生活事件,必定引起心理应激。恶性肿瘤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我们对52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定,并就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病人心理障碍的干预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5年03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院精神药品的应用分析

    潘秋燕,张蕾,王巧明

    <正>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精神药品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医生对病人的用药有了更大的选择性。由于人们对精神药品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滥用精神药品产生依赖性的病例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了解甘肃省人民医院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对门诊药房2005年1—6月精神药品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精神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3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IF-1α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杨晓军,高鹏,车团结,黄海云

    <正>肿瘤缺氧是实体瘤常见现象,缺氧可触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急性保护反应,使得肿瘤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α)是一个在人类大多数实体瘤中呈过度表达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能量代谢、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耐药性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α的结构,生物活性和其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2005年03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刘晓薇,杨立,刘晓云,曾明

    <正>临床上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Mccord提出了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概念被逐渐得到

    2005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IGF-1的抗凋亡作用

    汪清,姚裕家

    <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多肽,参与多种生理功能,是机体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其结构与胰岛素前体有高度同源性,且可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因而称之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是一含有70多个氨基酸的碱性肽,可介导生长激素对机体的促生长作用,IGF-1主要与细胞膜上的IGF受体相作用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IGF-1在脑组织中存在,是生后脑发育所必需的生长调节因子。

    2005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刺五加叶皂甙研究进展

    陈凌,王利

    <正>刺五加是一种落叶植物,与人参同属于五加科,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的作用,其医疗价值极高。刺五加叶皂甙(Acantbepanaxsentico-sussaponin,ASS)是刺五加叶中提取的含有16种皂甙成分的总皂甙,共分得16种三萜皂甙,除已知3种外,其余13种新的活性成分均确定了结构。其中刺五加甙A3、A4和D3是首次从天然界中分离得到的Mesombryan-themoidigenicacid型三萜皂甙,近年研究中发现ASS有多种药理作用。

    2005年03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超声伪像形成的物理因素分析

    王静

    <正>人体超声成像是用不可见也听不到的超声波能量实现的一种人体组织成像方法。依据的是声波强度在人体内的分布,其机制是高频短波段的声波和组织之间的机械振动引起的相互作用。用于成像的声波是从人体组织反射回来的分量,所以超声诊断所依据的正是脉冲回波检测技术,即利用超声波在传播路线上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

    2005年03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简则及投稿要求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季刊,A4开本,国内发行。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专题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医学文摘等收录。开设的栏目主要有述评、基础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方法、研究综述等,欢迎具有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有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简报、快报等学术论文投稿。

    2005年03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