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医学

  • 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给予水蛭素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吴瑛;任安乐;

    目的通过观察水蛭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能否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方法采用胶原酶生理盐水0.8μL(1μL含胶原酶0.5U和肝素6 U)注入法制作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甘露醇6h、甘露醇3d、水蛭素6h、水蛭素3d、甘露醇+水蛭素6h、甘露醇+水蛭素3d组。光镜下定性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脑出血后GFAP的表达。结果甘露醇+水蛭素6h组及3d组的灰度值分别高于单用水蛭素组或单用甘露醇组(P<0.05),且6h组灰度值高于3d组(P<0.05),说明近期效果优于远期效果。结论脑出血早期在控制脑水肿基础上加用水蛭素可阻止过度的GFAP上调,抑制过度的反应性胶质化,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向正常方向发展,可减轻急性期脑组织损伤,脑出血后早期应用水蛭素有可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2009年01期 v.35;No.1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

    贾如江;侯丽艳;张有成;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psiRNA-VEGFR-3),并观察其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中VEGFR-3基因表达的效果及生物学效应。方法设计并合成1对VEGFR-3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定向克隆至载体pSUPER,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2000将构建的psiRNA-VEGFR-3载体转入LoVo细胞中,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转染前后VEGFR-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细胞生长变化、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针对VEGFR-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RNA-VEGFR-3可显著抑制LoVo细胞中VEGFR-3基因的表达(P<0.01);转染psiRNA-VEGFR-3后能够诱导LoVo细胞发生明显凋亡。结论psiRNA-VEGFR-3载体能够在LoVo细胞中引发RNA干扰效应,通过下调VEGFR-3基因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LoVo细胞发生明显凋亡。

    2009年01期 v.35;No.12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近端癌组织中的表达

    乔蕾;董信春;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胃贲门癌和胃窦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良预后的原因,指导胃癌术后的治疗。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贲门癌组织标本64例和胃窦癌组织标本67例,常规病理检查,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表达,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胃贲门癌组EGFR和VEGF蛋白表达率高于胃窦癌组(P<0.05)。胃贲门癌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于胃窦癌组(P<0.05)。结论胃贲门部癌组织中的EGFR和VEGF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胃贲门部癌生物学行为差、预后不良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了贲门癌有较高复发和转移危险,提示有加强贲门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2009年01期 v.35;No.127 9-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创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的建立

    苟云久;赵静;杨永珠;谢二庆;李志勇;高秉仁;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30只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入纳米磁流体和生理盐水,16周后观察模型制作前后家兔跛行情况、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测定血清胆固醇、血脂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皮肤温度降低和颜色改变,血清胆固醇、血脂、血浆内皮素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动脉内膜出现脂纹、纤维瘢块、粥样瘢块等变化。结论股动脉穿刺注入纳米磁流体制作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可靠等优点。

    2009年01期 v.35;No.12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组织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影响

    弥海宁;何科基;杨言苹;李洪华;李兴文;赵晓宁;李晓琴;

    目的检测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肠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1~2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前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的表达。结果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22.1%,部分缓解44.1%,总有效率达66.2%。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者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降低(P<0.05);临床无效者化疗前后PCNA、VEGF及MVD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化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为37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疗效肯定,PCNA、VEGF及MVD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2009年01期 v.35;No.127 15-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氧化应激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岳红梅;黄会远;吕燕;刘璟;龚飞;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9例OSAHS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总抗氧化力(T-AOC)和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OSAHS患者血清中SOD、T-AOC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OSAHS轻度组与重度组的SOD、丙二醛、T-AO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二醛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性最好。结论OSAHS患者因间断缺氧致体内活性氧增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程度以及活性氧的产生与OSAHS患者病情分度呈正相关,而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损伤的程度与OSAHS患者病情分度呈负相关;丙二醛与OSAHS患者的病情相关性最好。

    2009年01期 v.35;No.12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海南汉、黎族人群中ABO基因的DNA多态性

    周代锋;蔡望伟;王政;蒙晶;王小英;

    目的研究海南汉、黎族人群中ABO基因DNA多态性及其基因频率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255例海南汉族人样本DNA和379例海南黎族人样本DNA的ABO血型基因型,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比较海南汉、黎族的ABO血型基因频率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确定其在中国地理分布上的位置。结果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鉴定出6种ABO血型基因型AA、AB、AO~1、BB、BO~1、O~1O~1,其鉴定的ABO基因分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符合;在海南汉族人群中O~1O~1、BO~1、AO~1、AB、AA、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4.90%、23.53%、22.75%、6.27%、6.27%和6.27%,A、B、O~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0.78%、21.18%和58.04%;在海南黎族人群中O~1O~1、BO~1、AO~1、AB、AA、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0.87%、26.39%、16.09%、13.19%、6.86%和6.60%, A、B、O~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50%、26.39%和52.11%。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海南汉族ABO血型分布介于北方和西北各省组与长江流域和西南区组之间,而海南黎族ABO血型分布与我国各省区的ABO血型分布4个组的聚类现象不明显。结论海南汉、黎族人群ABO血型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的遗传多态性。

    2009年01期 v.35;No.12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姚前进;冷玉芳;张红;

    目的研究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肺动脉高压对其的影响。方法24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年龄≤8岁,体重≤25kg,ASA分级Ⅱ~Ⅲ级。按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A组)12例,有肺动脉高压组(B组)12例。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转流20min(T_2)、开放升主动脉20min(T_3)、停机2h(T_4)、停机6h(T_5)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mL,测定血浆MMP-9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血浆MMP-9和TNF-α水平均高于T_1;A组MMP-9在T_3达到高峰,TNF-α在T_4达到高峰,以后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T_1水平;B组于T_3~T_5各时点血浆MMP-9和TNF-α水平均高于A组。结论体外循环可以激活患儿MMP-9与TNF-α,促使血浆MMP-9与TNF-α水平显著升高,肺动脉高压是影响体外循环后MMP-9与TNF-α升高的因素之一。

    2009年01期 v.35;No.12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预后指数关系

    田尤新;张建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预后指数及甲状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64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的VEGF、VEGF-C、CD34表达,按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的甲状腺癌预后指数计算法计算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数。结果随着VEGF及VEGF-C表达的增高,MVD显著增高。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VEGF-C、MVD与预后指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VEGF-C的表达水平反映甲状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情况,用做甲状腺癌的预后辅助指标。

    2009年01期 v.35;No.12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张晓萍;刘辉;袁健;冯振兴;李勇;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对DNA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24例,采用二甲苯脱蜡法和改良TES水浴法提取DNA。通过对所提DNA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二甲苯脱蜡法提取样品D_(260)/D_(280)比值在1.6~1.8之间的为62.5%,电泳条带清晰可见;改良TES水浴法提取样品D_(260)/D_(280)比值在1.6~1.8之间的为41.2%,电泳条带模糊不清。结论二甲苯脱蜡法提取DNA简单快速,需要的组织样品少,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石蜡包埋组织DNA的提取方法。

    2009年01期 v.35;No.12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百年■大1909-2009

  • 兰州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简介

    <正>兰州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为甘肃省教委重点学科和甘肃医药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成为西北泌尿外科学专业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为

    2009年01期 v.35;No.12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循证医学

  • 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评价

    杨梅;林丽星;张志玲;袁二伟;田金徽;杨克虎;

    目的评价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2008年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研究类型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14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治疗组为常规治疗+苯巴比妥,对照组为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R)为1.42,95%可信区间(CI)为(1.21,1.67),P<0.000;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为0.33,95%CI为(0.21,0.52), 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苯巴比妥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能降低惊厥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病死率。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不高,且缺乏长期疗效评价的证据,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失访偏倚和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有必要进行大规模、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证实苯巴比妥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09年01期 v.35;No.12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术后旧三联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旧三联抗排斥反应效果的系统评价

    张晓惠;杨克虎;田金徽;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旧三联(环孢霉素A+硫唑嘌呤+激素) +ATG)]与Non-ATG组(旧三联)抗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66~2008-03)、EMBASE(1974~2008-03)、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 -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03)、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8-03)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肾移植术后旧三联+ATG与旧三联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Handbook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包括794例患者。与旧三联组比较,旧三联+ATG组减少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了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但增加了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而在术后6、12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旧三联基础上使用ATG抗排斥反应时须注意其不良反应,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给药。

    2009年01期 v.35;No.12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质量评价

    移康;王云芳;田金徽;马彬;刘雅莉;杨克虎;周伟;

    目的系统评价全世界关于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质量。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以QUADAS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19个,其中英文82篇,中文137篇。纳入文献疾病谱组成人群描述较好,部分参照偏倚、多重参照偏倚、金标准解读偏倚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待评价试验的实施报告较差,疾病进展偏倚、试验解读偏倚、临床解读偏倚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英文文献在偏倚的控制和报告质量上略好于中文文献。结论总纳入文献的偏倚主要来源于待评价试验解读结果和临床解读结果时未实施盲法,文献的报告质量较差。

    2009年01期 v.35;No.127 48-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学

  • 银杏达莫对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陈莉;甄东户;狄瑾;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一定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功能。

    2009年01期 v.35;No.12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线莲石油醚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

    刘青;肖兵;叶静;杨伟丽;

    目的研究金线莲石油醚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四氧嘧啶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金线莲石油醚提取物600 mg/kg组和300mg/kg组。给药14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肝糖原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金线莲石油醚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使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并能显著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结论金线莲石油醚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显著,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2009年01期 v.35;No.12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玉泉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水彦芳;高燕;魏玉辉;李波霞;段好刚;秦红岩;张冬梅;武新安;

    目的考察玉泉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咪替丁、苯巴比妥钠和玉泉丸灌胃7d后,腹腔注射非那西丁,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的浓度,用DAS软件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盐水组、西咪替丁组、苯巴比妥钠组和玉泉丸组探针药物t_(1/2)分别为(93.51±9.21)、(161.67±10.95)、(85.36±8.98)和(31.12±7.09)min。结论玉泉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2009年01期 v.35;No.12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陈兴国;禹凯;朱金花;

    建立了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溶液为7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30mmol/L NaH_2PO_4,pH2.1,分离电压-15kV,检测波长214nm。在此最佳条件下,分析物可在1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槲皮素、芸香苷和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400、25~400、12.5~20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92、0.9999, 3种分析物的检测限(S/N=3)分别为2.52、3.10、3.64μg/mL。槲皮素、芸香苷、绿原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5%~103.7%、95.8%~97.6%、99.1%~103.8%。

    2009年01期 v.35;No.12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常压浓缩与减压浓缩对大黄水煎液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王惠霞;武新安;刘宗武;魏玉辉;

    目的考察常压、减压两种浓缩方法对大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采用水煎取后,分别采用常压和减压进行浓缩,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不同时段浓缩液中游离蒽醌与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对于结合蒽醌,除芦荟大黄素外,其余成分最终得率常压浓缩均高于减压浓缩;对于游离蒽醌,除大黄酸外,其余成分最终得率常压浓缩均低于减压浓缩。结论常压及减压浓缩对大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009年01期 v.35;No.127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膜分离与沉淀剂结合提取腌肠衣盐水中肝素纳的工艺研究

    李耀曾;曹芸;夏华;姚世霞;赵建邦;杜兴;张继萍;

    目的探讨膜分离与沉淀剂结合提取腌肠衣盐水中肝素纳的工艺改进。方法采用盐解-离子交换-膜分离及蛋白沉淀除杂法从中提取肝素纳。结果从废弃的腌肠衣盐水中提取肝素钠取得了成功,与传统工艺(盐解-离子交换法)比较,洗脱液体积可浓缩至原体积的15%左右,乙醇用量可减少85%左右,而效价分别从传统工艺的96.82U/mg增加到157.58U/mg,总收率比传统工艺提高了12.5%。结论工艺方法可行、可靠,适宜于中、小型规模的生产。

    2009年01期 v.35;No.127 68-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甘肃小檗属植物中生物碱类含量的比较

    郑晓峰;王勤;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甘肃省小檗属植物中有效成分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改变波长梯度洗脱HPLC法,Lichrosorb ODS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采用波长切换法,212、345nm,流动相0.02mol/LKH_2PO_4-乙腈,0~8min,乙腈32%~36%,8~20min,乙腈36%~51%,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采收季节、不同部位的小檗属植物中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生物碱含量皮部高于木质部,根部高于茎部;不同的小檗属植物种类的最佳采收季节不同。

    2009年01期 v.35;No.12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8种荒漠药用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结构

    王巧明;张黎明;杨建瑜;马骥;

    目的通过生物学观测和超微结构研究,获得对西北地区8种民族药及民间药的重要显微鉴定特征。方法在野外生物学观测的基础上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8种常见荒漠药用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结果8种荒漠药用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结构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结论其种子超微结构特征可为这些民族药及民间药的鉴定提供新的资料。

    2009年01期 v.35;No.12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预防医学

  • 兰州市人口中牙体楔状缺损成因调查

    何康;余占海;柳文娟;张斯;冯志远;

    目的了解兰州市人口中牙体楔状缺损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牙体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95例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按年龄、牙位、刷牙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牙体楔状缺损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为46.4%,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牙体楔状缺损发病率最高的牙位是第一双尖牙,占楔状缺损牙齿总数的29.3%。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与年龄、不良的刷牙方式、过硬的刷毛、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2009年01期 v.35;No.12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麻醉性能对比

    刘映龙;徐成明;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在乳腺肿瘤区段切除术中浸润麻醉的临床效果及血清皮质醇的变化,评价两种药物的麻醉效能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n=20)和利多卡因组(n=2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药物用量及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采麻醉前和麻醉20min后血液测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氯普鲁卡因组比利多卡因组起效快,痛觉恢复时间短,用药总量大,氯普鲁卡组用药总量为(25.0±5.0)mL,利多卡因组为20.0mL(P<0.05)。麻醉5min后,氯普鲁卡因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利多卡因组心率上升,20min后恢复至基础水平。麻醉20min后,两组血清皮质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的麻醉效能和利多卡因基本相当,氯普鲁卡因的用药量大于利多卡因,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均能抑制手术时机体的应激反应,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比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更为轻微。

    2009年01期 v.35;No.127 83-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硬膜外麻醉

    李体中;石翊飒;谢建琴;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75岁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2%利多卡因,均在L3~4硬膜外置管给予3mL后,一次性注入10mL,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硬膜外阻滞平面、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和恢复5min后疼痛程度、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及呼吸循环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较对照组快;痛觉恢复起始时间两组无差异;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最大程度及硬膜外阻滞平面两组无差异;痛觉恢复5min后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重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差异;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感觉和运动阻滞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01期 v.35;No.12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与布地奈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张菊忠;苏俊海;

    目的明确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与布地奈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确诊治疗的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和布地奈特组与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与布地奈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优于全身用药。

    2009年01期 v.35;No.127 89-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经内镜胆管细胞刷检和组织活检诊断胆管癌的价值

    黄晓俊;金安琴;王祥;刘子燕;樊红;冯彦虎;

    目的评价经内镜胆管细胞刷检、组织活检诊断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为胆管癌的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组织活检、细胞刷检+组织活检联合检查。结果30例胆管癌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阳性率为36.7%,胆管组织活检阳性率为43.3%,细胞刷检和组织活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8,P=0.598)。细胞刷检+组织活检联合检查阳性率为64.1%,联合检查与单独细胞刷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7,P=0.039),联合检查与单独组织活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1,P=0.121)。结论经内镜组织活检联合细胞刷检能进一步提高胆管癌诊断的阳性率,对诊断胆管癌有重要的价值。

    2009年01期 v.35;No.12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875例手术中冰冻切片与手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的比较

    林艳丽;王丽曾;

    目的比较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可能导致误诊的原因。方法将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和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5例中1800例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报告结果完全或基本符合,占96.0%;36例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报告结果不符,占192%,39例术中冰冻切片未能作出诊断,待石蜡结果确定,占2.08%。结论冰冻切片对手术确定病变性质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2009年01期 v.35;No.12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邱珊;李娜;颜晓霞;马晓明;冉燕;李兴芳;同重湘;

    目的观察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结核病不同分型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5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核病患者611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用Ac.Tdiff2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结核病患者Fbg、PLT升高,TT延长(P<0.01),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规化疗和对症治疗后,结核病患者好转组Fbg、PLT、TT明显降低(P>0.05),结核病患者未好转组指标无变化,仍高于正常人(P<0.01)。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PT延长(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PT缩短(P<0.05),结核性胸膜炎94例患者和结核性腹膜炎72例患者的TT延长并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发生变化并与治疗效果相关,不同型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也有显著差异,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2009年01期 v.35;No.127 98-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氯胺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冷玉芳;张红;王建林;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是多途径的,迄今为止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有氧自由基学说、细胞内钙超载和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氯胺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01期 v.35;No.12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李继霞;黄宝生;陈巨坤;

    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可高达50%以上,临床表现以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多见,往往需要透析治疗。造影剂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识别高风险患者是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关键。

    2009年01期 v.35;No.127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简则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8年,2005年起更名为现刊名连续出版,季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国外美国《化学文摘》(CA)等数据库和国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

    2009年01期 v.35;No.127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