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医学

  • 脊髓缺血期椎管内注射三磷酸腺苷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陈世海;汪玉良;侯一平;汪静;韵向东;汉华;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缺血期间椎管内给予三磷酸腺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磷酸腺苷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运动行为学和组织学评价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一步法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三磷酸腺苷组大鼠运动行为学和组织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元凋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缺血期间椎管内给予三磷酸腺苷可以明显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运动功能,减少脊髓神经元凋亡和坏死。

    2009年02期 v.35;No.128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栀子对离体兔Oddi括约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汪龙德;

    目的探讨单味栀子水煎剂对离体兔Oddi括约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将Oddi括约肌环放置于灌流肌槽中,累积加入不同浓度栀子水煎液,记录肌肉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栀子水煎剂可浓度依赖性地提高Oddi括约肌张力和收缩波频率(r=0.95,P<0.01;r=0.97,P<0.001),对Oddi括约肌自发性节律收缩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且不受六烃季胺及消炎痛的影响,但部分被阿托品所拮抗。结论栀子对Oddi括约肌自发性节律收缩的兴奋作用可能部分经由M受体介导。

    2009年02期 v.35;No.12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张凌云;冷玉芳;胡文胜;姚爱军;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中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10 mg/kg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假手术)、B组(盐水0.2 mL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假手术)、C组(氯胺酮10 mg/kg术前30 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D组(盐水0.2 mL术前30 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E组(锌原卟啉Ⅸ5 mg/kg、氯胺酮10 mg/kg术前30 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F组(锌原卟啉Ⅸ5 mg/kg、盐水0.2 mL术前30 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小肠缺血再灌注造模组大鼠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松血管夹,于再灌注6 h后取材,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测定肾组织HO-1的表达和定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取外周静脉血测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结果与B组比较,各损伤造模组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下降,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显著升高,HO-1表达上调(P<0.05或P<0.01);C组与D组比较,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上升,HO-1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E组、F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S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与C组比较,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下降,HO-1表达下调(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造成的肾脏损伤,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来实现的。

    2009年02期 v.35;No.12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中Ezrin和IL-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王秋兰;张煦;

    目的探讨Ezrin和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CIN3、28例CIN1-2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rin和IL-6的表达。结果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2组(P<0.05);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宫颈浸润癌中Ezrin和IL-6表达呈正相关r_s=0.794,P<0.05)。结论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2009年02期 v.35;No.128 13-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限食对高脂饮食大鼠体重、血脂及血糖的影响

    杜建海;陈红梅;蔺美玲;张小郁;郑天珍;李伟;瞿颂义;

    目的探讨限食对高脂饮食大鼠体重、血脂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限食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限食组给予高脂饮食组60%的饲料。每周称1次体重,连续喂养7周后测定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后体重增加,血脂、血糖升高;限食后体重明显减轻,血脂降低。结论限食抑制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增加与其改善体内脂肪代谢有关。

    2009年02期 v.35;No.12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中间横带面积百分比与胃排空的关系

    杨鹏;严祥;刘纯;刘永铭;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中间横带(MTB)面积百分比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48例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FD组和大剂量组,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获得全胃及分胃区时间一放射性计数比曲线,由曲线可知全胃半排时间(GET1/2)及不同测试点全胃、分胃区面积,计算不同胃区与全胃面积百分比。对GET 1/2和MTB面积百分比分别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FD组、大剂量组GET1/2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FD组MTB面积比显著性均增加(P<0.05),大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相MTB区面积百分比与GET1/2有相关性(P<0.05)。结论FD患者MTB面积百分比增加、GET1/2延长,MTB起到"闸门"的作用,对胃内食物分布及排空进行调节。

    2009年02期 v.35;No.12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和四妙汤对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含量的影响

    李宁;谢兴文;宋敏;

    目的探索桃红四物汤和四妙汤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其作用特点,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妙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和吲哚美辛组,后4组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制作,用药6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桃红四物汤组和吲哚美辛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四妙汤治疗组中IL-1β和IL-6均与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桃红四物汤比四妙汤更能有效地抑制Hulth法诱导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组织中IL-1β及IL-6的含量。

    2009年02期 v.35;No.128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西部医学

  • 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

    陈琰;李志强;聂红兵;周海静;练维娟;

    目的了解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儿童母亲问卷调查表,整群、分层抽样,抽取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5岁儿童和家长进行儿童龋齿的流行情况调查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东乡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47%,龋均为3.89颗,保安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6.36%,龋均为2.42颗,裕固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89%,龋均为3.16颗。保安族儿童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低于其他两个民族。3个民族中多数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没有认识到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结论针对3个民族儿童乳牙患龋率高以及就诊率低的特点,有必要加强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2009年02期 v.35;No.12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兰州羔羊轮状病毒株VP4基因稳定性及基因结构分析

    刘晨鸣;高雪军;赵雅静;魏至栋;冯德杰;朱莉萍;

    目的了解兰州羔羊轮状病毒(LLR)株VP_4基因遗传变异特点及与人源性轮状病毒基因结构上的相关性,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对人体的免疫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按疫苗生产过程将LLR疫苗株毒种LLR38代在新生牛肾原代细胞传至第49代,取LLR38、LLR43、LLR44、LLR49代进行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了LLR株传代病毒VP_4全基因的cDNA片段,构建成重组质粒,经酶切筛选,对克隆的VP_4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LLR株VP_4基因全长2362 bp,编码776个氨基酸。各代次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遗传稳定,核苷酸同源性在99.7%~100.0%,氨基酸同源性在99.0%~100.0%。不同P基因型来源轮状病毒在亲缘关系上没有明显的区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LLR株与13株人源病毒在基因结构上密切相关。结论LLR疫苗株VP_4基因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LLR株毒种及生产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2009年02期 v.35;No.12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市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

    郗宁;韩俭;吴玲;李宁荫;

    目的调查兰州市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方法常规分离志贺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et1A和s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和多重调控基因(virA)。结果兰州市志贺菌毒力基因virA、set1A阳性率为100%;ipaH阳性率为93.7%;ial、sen、set1B阳性率分别为56.2%、62.5%、25.0%,set1B仅在福氏志贺菌Ⅳ型中检出。结论兰州市志贺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virA、set1A和ipaH较稳定,可作为靶基因用于兰州市志贺菌的检验,set1B可用于筛选福氏志贺菌Ⅳ型菌株。

    2009年02期 v.35;No.12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p73基因G4C14-to-A4T14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的相关性

    张伟华;刘玉华;郭凤霞;谢小冬;杨荣;王旭东;

    目的评价p73基因G4C14-to-A4T14双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以及胃癌不同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双相对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p73基因G4C14- to-A4T14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了385例胃癌患者和412名健康对照者。胃癌组中有弥漫型胃癌305例(79.22%),肠型胃癌80例(20.78%)。对照组p73 AT/AT、AT/GC及GC/G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8.15%、47.09%和24.76%,胃癌组分别为21.98%、45.04%和32.98%。以AT/AT作为指示物,胃癌组(主要是弥漫型胃癌病例)的GC/G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优势比分别为1.71(95%CI,1.16~2.51)和1.87(1.24~2.81);胃癌组(主要是肠型胃癌)病例的AT/GC杂合子频率也高于对照组,优势比分别为1.23(95%CI,0.86~1.74)和1.40(95%CI,0.70~2.54)。结论p73基因G4AGC/GC纯合子基因型与我国西北人群胃癌,特别是弥漫型胃癌的高发风险相关;AT/GC基因型携带者以患肠型胃癌的风险更高。在胃癌发病率居中国首位的西北人群中,弥漫型胃癌占大多数。

    2009年02期 v.35;No.128 39-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药学

  • 大观霉素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曹馨匀;张云涛;杨福军;席仲兴;张甲菊;路东;

    目的建立大观霉素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大观霉素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和检测抗原,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Ab),鉴定mAb的特异性,并用于竞争ELISA检测。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大观霉素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大观霉素竞争ELISA检测的下限为1 ng/mL。结论抗大观霉素的mAb具有抗原结合特异性,可用于大观霉素竞争ELISA免疫学检测。

    2009年02期 v.35;No.12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李红芳;陈继军;王建军;王伟;杨博涵;李守丽;邹勇;

    目的建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并与家兔热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使用凝胶限量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限值为40 EU/mL,即将样品稀释至160倍,在该稀释度下样品对试验没有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间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2009年02期 v.35;No.12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二次膜分离提取藏牦牛血凝血酶的工艺

    曹芳;李耀曾;杜兴;夏华;

    目的探讨二次膜分离提取藏牦牛血凝血酶的工艺。方法根据藏牦牛血凝血酶原及其凝血酶的分子量,进行二次膜分离技术提取藏牦牛血凝血酶。结果采用二次膜分离技术提取藏牦牛血凝血酶,其比活力与活力回收分别比有机溶剂沉淀法提高了76.72 U/mg蛋白质和35.0%;其比活力比一次膜分离法提高了41.14 U/mg蛋白质。结论工艺可靠,方法可行,适宜于中小企业的生产。

    2009年02期 v.35;No.12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任锦霞;王小虎;赵林;吉宏;欧阳水根;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70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放疗组36例,同步放、化疗组34例,体外照射常规分割每周5次,2 Gy/f,总剂量:50 Gy/25 f/5 W,铱-192腔内近距离治疗1次/周;A点剂量:36~42 Gy/6~7 f。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静滴;顺铂30 mg,第1~4天静滴,28 d为1周期,共用两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晚期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化疗同步配合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

    2009年02期 v.35;No.12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张建轩;康晓东;朱世武;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72.21,P<0.05;X~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X~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X~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X~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2009年02期 v.35;No.128 58-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脑钠肽浓度检测的意义

    吕文涛;杨晓晖;张兴旺;王芳;谢萍;韩平治;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钠肽(BNP)浓度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MMP-9和BNP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左心室参数。结果CHF组血浆MMP-9和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CHF组血浆MMP-9和BNP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P<0.05),并且MMP-9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CHF血浆MMP-9与BNP水平密切相关,血浆MMP-9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浓度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2009年02期 v.35;No.12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楚文瑛;潘铭;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 MG)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CA12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与β_2-MG,速率法检测LDH。对照组为40例健康献血者。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A、CA125、LDH、β_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Ⅲ~Ⅳ期患者的血清水平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1);治疗后完全缓解组血清CEA、CA125、LDH、β_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CEA、CA125、LDH、β_2-MG水平正常与升高,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疾病活动和预后预测、缓解后复发,以及了解恶性淋巴瘤对治疗的反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02期 v.35;No.12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胆管癌患者血清和胆汁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242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金安琴;黄晓俊;高祝英;樊红;王祥;冯彦虎;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检测血清和胆汁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30例胆管癌患者和11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血清和胆汁CEA与CA242水平。结果血清CEA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与63.6%,血清CA242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与81.8%;胆汁CEA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与72.7%,胆汁CA242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7%与63.6%;血清CA242与胆汁CEA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与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CEA与CA24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 (P>0.05)和0.856(P<0.01),胆汁CEA与CA24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P<0.01)和0.491(P>0.05)。结论血清CA242和胆汁CEA单独诊断胆管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可作为临床诊断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血清CEA和胆汁CA242对临床诊断胆管癌无应用价值;血清CA242和胆汁CEA联合检查明显提高了诊断胆管癌的特异度,但敏感度有所下降。

    2009年02期 v.35;No.12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与化学治疗疗效关系

    刘蓓;赵丽;李娟;马海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核型检测与化学治疗疗效关系。方法采用G显带常规技术对ALL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68例ALL患儿均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L-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联合化学治疗,按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标准,+4、+10、+17、t(12;21)及正常核型为预后良好组,11q23、复杂核型及极差染色体未列出的其他异常核型为预后差组,t(9;22)及亚二倍体核型为预后极差组,观察各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预后良好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核型差及极差组(X~2=21.887,P<0.001),总有效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9.737,P<0.001)。结论染色体核型检测对ALL患儿化学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预后差组不应选用常规方案诱导治疗,而应选用疗效更好的方案。

    2009年02期 v.35;No.12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内源性配体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丁永刚;倪安民;邱英峰;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sNAFLD)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内源性配体(ap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sNAFLD患者和25例正常健康人空腹血浆apelin水平,分析其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的关系。结果sNAFLD组的血浆apeli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apelin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腰围、腰臀比、总胆固醇、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294~0.80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是影响血浆apel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apel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有关,并可能与s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9年02期 v.35;No.128 74-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软通道与硬通道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比较

    徐斌;刘宁;杨廷燕;孙世泽;周靖伟;

    目的观察使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1例,使用硅胶软管,B组39例,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及气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和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相同。

    2009年02期 v.35;No.128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观察

    毛亦佳;贾忠;马建军;刘亚丽;

    目的通过对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肾功能正常的68例Graves病患者分为A组(~(131)I+碳酸锂)、B组(~131)I),于~(131)I治疗0、14d和6个月回访,测定FT3、FT4和TSH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治疗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及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功能正常时,使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可以减少~(131)I剂量,改善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减少早发甲低的可能性。

    2009年02期 v.35;No.12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周永怀;程和平;曹若愚;

    目的探讨磁共振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balanced-FFE)序列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相控阵体线圈,对121例胆管疾病患者进行了balanced-FFE冠状位像扫描。结果Balanced-FFE像对胆管结石定位准确率为96.6%,定性准确率为97.7%;对胆管肿瘤定位准确率为91.3%,定性准确率为82.6%。结论Balanced-FFE序列不仅较准确地显示胆管内病变,而且能够显示胆管壁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在肝内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2009年02期 v.35;No.12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周俊;陈庆;许文渊;焦天祥;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弹簧式切割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103例肺部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103例经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恶性者74例,良性者20例,9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提示炎症的15例中有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总确诊率为89.3%(92/103)。并发症中气胸者14例(13.6%),其中有1例为迟发型大量气胸;肺内少量出血者7例(6.8%);少量血胸者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安全、准确性高、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技术。

    2009年02期 v.35;No.128 88-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盐饮食与低钠血症

    姚亚丽;李俨;秦建茹;张博;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后果及治疗措施。方法120例慢性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低盐饮食,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正常饮食,观察期3个月。结果观察组中有32例发生轻度低钠血症,8例出现严重低钠血症,2例因严重低钠血症合并碱中毒和严重低钠血症致心功能恶化死亡;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轻度低钠血症,没有发生严重低钠血症及死亡。结论对于心功能Ⅲ~Ⅳ级慢性CHF患者需长期或间断服用利尿剂,适当补充钠盐或者放宽钠盐的摄入,可有效防止低钠血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低钠血症患者口服钠盐安全有效。

    2009年02期 v.35;No.128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中型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魏宏学;李忠;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体会,探讨如何全切听神经鞘瘤并妥善保护面神经,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30例大中型听神经鞘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结果26例肿瘤全切除,3例肿瘤近全切除,1例肿瘤大部切除,保留面神经解剖23例。结论通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达到全切肿瘤、保留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之目的;缝合硬脑膜及骨瓣复位可明显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

    2009年02期 v.35;No.12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在诊断与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张淑红;余勤;

    慢性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本质,寻找简便易测的气道炎症标记物、监测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可以直接反映气道炎症,弥补了肺功能检查的不足,也可测定气道高反应性,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亦可作为预测支气管哮喘恶化及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药的指标。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方法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2期 v.35;No.12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杨艳芹;刘斌;

    人类滋养细胞是有异于体细胞的特殊细胞,具有独特的分化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特征是滋养细胞的侵袭与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参与滋养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特异蛋白等多方面综述滋养细胞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9年02期 v.35;No.128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分子病理学研究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康晓丽;何宁;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肾细胞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肾细胞癌为多血管的实体肿瘤,把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方面的分子病理学指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细胞癌灌注成像相结合,有助于深入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并进一步评价肾细胞癌的预后。

    2009年02期 v.35;No.128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简介

    <正>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以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主,1958年建科,1993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室,2000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2009年02期 v.35;No.12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简则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8年,2005年起更名为现刊名连续出版,季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国外美国《化学文摘》(CA)等数据库和国内

    2009年02期 v.35;No.12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