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医学

  • 藏药甘青乌头生物碱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体内外作用

    张春江;李薇;孙振鹏;赵星文;

    目的探讨藏药甘青乌头脂溶性生物碱(ALA)和水溶性生物碱(AWA)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细胞毒性,细胞病变作用法和蚀斑法测定甘青乌头生物碱体外抗HSV-2活性,以半数有效浓度和治疗指数为评价指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蚀斑法考察ALA和AWA体外抗HSV-2作用机制。用HSV-2建立小鼠脑炎模型,对AWA体内抗HSV-2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ALA和AWA对Vero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分别为3.57和7.87mg/mL。ALA和AWA半数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4.99和2.81 mg/mL,治疗指数分别为0.72和2.80。ALA和AWA均能直接灭活HSV-2,能够显著抑制HSV-2的感染性。ALA对吸附到非洲绿猴肾细胞的HSV-2没有抑制作用,能微弱抑制HSV-2大分子的增殖,对HSV-2 DNA的复制没有作用。AWA能够抑制HSV-2吸附,抑制HSV-2大分子的增殖,抑制HSV-2 DNA的合成,抑制倍数达10~2。AWA对小鼠的半数中毒质量浓度为0.28mg/kg。AWA延长了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对小鼠的死亡显示出10%的保护率。结论 AWA抗HSV-2的活性大于ALA,ALA主要通过直接灭活HSV-2,AWA通过抑制HSV-2复制循环的各个环节起作用。

    2010年04期 v.36;No.13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卡铂诱导卵巢癌细胞株OVCA3凋亡中p63及p53基因mRNA的变化

    王晓慧;雷军强;杨永秀;彭芝兰;

    目的探讨卡铂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的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卡铂诱导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卡铂能明显抑制OVCA_3的生长,其作用时间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低浓度卡铂(10μg/mL)对OVCA_3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高浓度卡铂(25μg/mL,P<0.05),随着OVCA_3凋亡率增加,存活的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加,且高浓度卡铂处理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和低浓度作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63、p53基因共同参与卵巢癌耐药环节,二者在卡铂作用后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

    2010年04期 v.36;No.13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单倍型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

    尤崇革;王轶;谢小冬;李建峰;

    目的 IL-1B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511和+3954以及IL-1RN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多态性组成的单倍型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联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来自西北地区的汉族240例RA患者和227名相配的健康人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应用SHEsis软件对其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 RA患者的单倍型IL-1B-511C/+3954C/IL-1RN*1和IL-1B-511C/+3954T/IL-1RN*1以及IL-1B-511T/+3954T/IL-1RN*1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30、0.029;OR=0.721、2.111、2.909;95%CI=0.551~0.944、1.060~4.204、1.066~7.902)。对研究对象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RA患者的单倍型IL-1B-511C/+3954T/IL-1RN*1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女性研究对象;单倍型IL-1B-511T/+3 954C/IL-1RN*2在女性研究对象中呈显著性差异(P=0.004,OR=2.932,95%CI=1.375~6.251)。男性只有单倍型IL-1B-511T/+3954T/IL-1RN*1被观察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0,OR=1173.4,95%CI=65.84~20914),而且患病风险较女性高(P=0.016,OR=6.019,95%CI=1.145~31.65)。结论单倍型IL-1B-511C/+3954T/IL-1RN*1、IL-1B-511T/+3954T/IL-1RN*1和IL-1B-511T/+3954C/IL-1RN*2是女性RA发病的高危因子;对单倍型IL-1B-511T/+3 954T/IL-1RN*1而言,男性携带者较女性携带者更易患病。性别分层分析也揭示IL-1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之间存在性别差异。

    2010年04期 v.36;No.134 11-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牛朊蛋白原核表达产物的复性与活性分析

    呼志斌;吴润;刘湘涛;陈建华;赵春林;

    目的复性黄牛朊蛋白原核表达产物,分析复性蛋白的活性,以获得有活性的牛重组朊蛋白。方法构建并诱导表达黄牛朊蛋白基因重组菌,复性其包涵体裂解物,对GST-BoPrP(93~241)(Q234R)复性产物进行GSTrap FF柱层析纯化,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观察其提纯和复性效果。结果重组菌可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2.4 ku的目的蛋白,包涵体裂解物经过透析复性后,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复性目的蛋白。各复性产物和纯化的GST-BoPrP(93~241)(Q234R)蛋白经免疫印迹鉴定,发现仅分子质量约为42.4 ku的条带与单抗4C11结合。结论获得高纯度复性黄牛朊蛋白原核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2010年04期 v.36;No.13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关永林;石正洪;李晨旭;郑祖根;胡建萍;鄢琦;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马松三色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的新生情况,原位杂交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引起脊髓组织中血管密度和血管分布改变,脊髓急性损伤后损伤局部出现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同时,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mRNA的表达上调,表达时间与血管变化的时间重叠。除了时间上的相互关联外,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新生与VEGF mRNA的表达在空间分布上是一致的。结论脊髓急性损伤可上调VEGFmRNA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有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损伤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与其毛细血管新生的调节密切相关。

    2010年04期 v.36;No.13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氧合酶-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前列环素产物的影响

    张辉;李玉民;李汛;周文策;张磊;孟文勃;朱晓亮;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其下游产物前列环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LT-IRI)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E1:假手术组;E2:肝移植组;E3:特异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肝移植组,留取血液及肝组织进行检测。HE染色确定组织损伤程度并统计;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GI_2、TxA_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_2(TxB_2)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水平。结果与E1组比较,HE染色病理切片见E2、E3组中肝脏均有病理损伤,但E3组较E2组明显减轻(P<0.05);E2、E3组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但E3组水平明显低于E2组(P<0.05);E2、E3组6-Keto-PGF-1a和TxB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E3组水平较E2组明显降低,以TxB_2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 COX-2高表达在LT-IRI中具有损伤性作用,抑制COX-2的高表达可降低其下游产物TxA_2,升高PGI_2水平,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可能减轻LT-IRI。

    2010年04期 v.36;No.13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prouty1载体的构建及对NF-κB转录活性的调控影响

    刘巍;李慧;廖世奇;

    目的构建pCMV-MYC-SPRY1表达载体,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pCMV-MYC-SPRY1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及对HEK293细胞增殖调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在肝文库里扩增SPRY1编码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构建到真核表达pCMV-MYC载体上,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其对下游报告基因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以及用GENMEDMTS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pCMV-MYC-SPRY1对HEK29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MV-MYC-SPRY1表达载体,表明SPRY1负调控NF-κB的活性,对HEK29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pCMV-MYC-SPRY1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NF-κB转导通路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PRY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2010年04期 v.36;No.134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与植物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乳腺和血管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段颖;李红芳;邱小青;张英福;田治峰;李长兴;黄金炳;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植物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乳腺和血管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给卵巢切除大鼠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17β-雌二醇合并黄体酮、黄体酮、染料木素、白藜芦醇或根皮素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乳腺和血管组织NF-κB的表达,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NF-κB在乳腺中表达定位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在血管壁中表达定位于内膜内皮细胞和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内。卵巢切除后表达降低,给予外源性的雌二醇、雌二醇合并黄体酮或黄体酮后表达增高;3种植物雌激素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雌、孕激素明显上调去卵巢大鼠乳腺、血管NF-κB的表达,植物雌激素染料木素、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对其形态学和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2010年04期 v.36;No.13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鼠复发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王艳红;杨孝来;葛斌;王莉;翟晶;杨丽宁;吴勇杰;

    目的建立大鼠复发性结肠炎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结肠炎组、自发性愈合组和复发性结肠炎组,用80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溶液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在造模第16天时,用30mg/kgTNBS 50%乙醇溶液进行第2次致炎诱导复发性结肠炎,对模型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检测病变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急性结肠炎组和自发性愈合组比较,复发性结肠炎组大鼠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结肠炎组比较,复发性结肠炎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PO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TNBS/乙醇在首次致炎两周后进行第2次致炎,可以模拟UC缓解-复发交替出现的特点,是较理想的人类UC模型,可以应用于UC缓解期复发的研究。

    2010年04期 v.36;No.134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药学

  • 茶多酚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王进;沈剑敏;黄华宇;张海霞;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在显微镜下挑选单个胰岛,收集5个胰岛为1组,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0~150μg/mL)茶多酚的葡萄糖溶液中孵化,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收集100个胰岛个体,用Fluo-3/AM染色,放置于含不同浓度茶多酚的葡萄糖溶液中孵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胰岛个体内Ca~(2+)荧光信号强度。结果与对照组(不含茶多酚的葡萄糖孵化溶液)相比,不同茶多酚浓度孵化液中胰岛素的浓度提高2~11倍(P<0.01);胰岛内Ca~(2+)荧光信号强度提高3~30倍(P<0.01)。结论茶多酚能够提高胰岛内Ca~(2+)浓度,并在胰岛水平上促进胰岛素分泌。

    2010年04期 v.36;No.13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美托洛尔、地尔硫卓及单硝酸异山梨酯

    董钰明;李春兰;张玲;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人血清中美托洛尔、地尔硫卓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方法,为临床药学研究提供简单方便的分析技术。方法固定相为Kromasil ODS-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6.0)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美托洛尔6.8~400μg/mL,r=0.9997(n=6);地尔硫卓6.8~400μg/mL,r=0.9999(n=6);单硝酸异山梨酯5.1~300μg/mL,r=0.9998(n=6)。方法回收率分别为:美托洛尔103.3%,地尔硫卓98.2%,单硝酸异山梨酯91.4%。结论本方法能有效分离美托洛尔、地尔硫卓及单硝酸异山梨酯,适于同时检测人血清中3种物质的含量。

    2010年04期 v.36;No.13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型肉毒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曹馨匀;王革;王军;武毅;

    目的以A型肉毒类毒素为模型药,探讨聚乳酸用于包裹生物大分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水-油-水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并测定粒径和包封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免疫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获得了60%以上的包封率,微球粒径可控制在30~200μm,微球在体内缓慢释放诱导抗体产生。结论采用水-油-水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成功地制备了A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微球,可用于运载生物大分子。

    2010年04期 v.36;No.134 52-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循证医学

  • 真皮内显微注射对比肌肉内注射疫苗预防流感的Meta分析

    张宇龙;潘慧;马彬;陈耀龙;杨克虎;

    目的评价真皮内显微注射对比肌肉内注射疫苗预防流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2期)、Pubmed、EMBASE,同时检索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09年4月,收集真皮内显微注射对比肌肉内注射疫苗预防流感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50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真皮内显微注射3μg流感疫苗时可获得与肌肉内注射15μg流感疫苗相近的预防效果,但将真皮内显微注射流感疫苗剂量增加到6μg和9μg时,其预防效果并未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结论真皮内显微注射3μg流感疫苗可以引发比较满意的免疫应答,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流感大流行期间以及疫苗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接种策略。

    2010年04期 v.36;No.13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与qacEΔ1-sul1基因检测

    金凤玲;朱海平;陈保锦;王凤霞;姚立琼;李莉;刘志武;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构成、耐药性特征以及革兰阴性杆菌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的携带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各种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筛选革兰阴性杆菌实验菌株检测qacE△1-sul1基因。结果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株大部分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的携带率高达80.6%。结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控制抗菌药物高耐药率和防范携带耐消毒剂基因多药耐药菌定植及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中之重。

    2010年04期 v.36;No.13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酸暴露与胃动素结果的分析

    张宏玲;王玉玲;慕仲元;周永宁;姬瑞;蒋咏梅;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酸暴露情况,食管动力和胃动素结果的比较,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不同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对照18例,RE和NERD各30例参与试验,经症状评估、内镜诊断、24 h食管pH动态监测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诊断入组。检测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UESP)、食管体部蠕动压力(即食管近段、中段、远段压力指标)、食管蠕动波推进速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RE组、NERD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LESP、食管体部蠕动压力和蠕动波推进速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RE组和NERD组患者UES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和NERD组患者食管24 h pH监测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RD组和RE组胃动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RE组和NERD组患者食管动力学和酸暴露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胃动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胃动素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010年04期 v.36;No.13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5种终末期肝病模型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比较

    文洁;朱德增;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相关模型判断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能力,包括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终末期肝病血清钠腹水模型(MELD-AS)、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MELD)和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值比模型(MESO)。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PHC患者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种模型判断患者预后的能力;不同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的Log-rank检验进行计算。结果判断患者3、12个月的预后,MELD-AS的AUC最大(0.793和0.639),与其余各模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LD、MELD-Na、MELD-AS、iMELD、MESO的最佳截值点分别为5.0、5.0、6.0、21.0和0.4,以此截值点对患者进行分组,各模型高低分值组间患者的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5种终末期肝病模型均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以MELD-AS判断患者中短期预后能力最佳。

    2010年04期 v.36;No.13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张文杰;李朝霞;田淑菊;毛维武;龚晏萱;屈延;

    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NA)的产生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2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难治性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总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检测干扰素NA。结果 44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干扰素NA阳性,对照组干扰素N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组(P<0.05)。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1b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NA的产生可能是导致难治性丙型肝炎产生的因素之一。

    2010年04期 v.36;No.13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

    岳红梅;王法红;胡梅叶;龚飞;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中脑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确诊的40例OSAHS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结果轻、中、重度OSAHS组脑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OSAHS患者3组间脑红蛋白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r=0.94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800,P<0.01),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无明显相关性(r=-0.005,P>0.05)。结论 OSAHS患者的血清脑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早期脑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0年04期 v.36;No.13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海西州肺心病月发病率的ARIMA模型及预测

    田富鹏;万淑慧;桂露;

    目的探讨季节时间序列自回归集成滑动平均(ARIMA)模型在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青海省海西州地区肺心病月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用SPSS 13.0软件对肺心病发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海西州2001年1月—2007年12月肺心病月发病率资料绘制时序分布图,观察疾病发展趋势,作发病人数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图,根据模型定阶原则且残差没有相关性,建立ARIMA模型,并进行预测值比较。结果海西州地区肺心病月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在每年的1月及附近;作偏相关和自相关图,进行时间序列模型拟合;最终得到时间序列模型ARIMA及其相关数学表达式,列表进行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得到预测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作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序列图,预测值虽然与实际值有差异,但基本趋势一致。结论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得到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算出未来1年的海西州地区肺心病的月发病人数,通过预测出的数据考虑各季节的发病特征,更有重点的进行季节性健康防治工作。

    2010年04期 v.36;No.13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第36卷总目次

    <正>~~

    2010年04期 v.36;No.134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简则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8年,2005年起更名为现刊名连续出版,季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外美国《化学文摘》(CA)等数据库和国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10年04期 v.36;No.134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