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医学

  • 依托咪酯经腹外侧视前核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产生促眠作用

    张敏;范坤;邵玉峰;赵鹏;侯一平;

    目的揭示非巴比妥类麻醉药依托咪酯的促眠作用与作用途径。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生理盐水组(E1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依托咪酯组(E2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生理盐水组(E3组,n=6)和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依托咪酯组(E4组,n=6)4个组。连续记录脑电图与肌电图,解析大鼠腹外侧视前核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损毁前、后腹腔注射依托咪酯睡眠觉醒时相的变化和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的表达变化。结果 E2组产生脑电图慢波活动增加,肌电图活动减弱或消失,12h(20:00-08:00)各时相时间比E1组觉醒减少35.3%(P<0.01);而浅慢波睡眠、深慢波睡眠、异相睡眠分别增加48.2%(P<0.01)、77.7%(P<0.01)和83.3%(P<0.05);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表达明显增加。E4组的促眠作用消失,与E2组比较觉醒增加68 4%(P<0 01),而浅慢波睡眠、深慢波睡眠、异相睡眠分别减少29.1%(P<0 05)、69 2%(P<0.01)、43.3%(P<0.05);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表达明显减少。E3组和E4组分别与E1组相比仅深慢波睡眠分别减少44.1%(P<0.01)、45.3%(P<0.01);但E3组和E4组相比各时相时间无显著变化。E2组和E4组Fos基因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深慢波睡眠变化量分析结果为线性关系。结论依托咪酯经腹外侧视前核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通路产生促眠作用。

    2011年01期 v.37;No.135 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脂联素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的表达

    杨霄鹏;吕同德;刘斌;王晓辉;唐瑜;贾庆华;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对构建的重组人脂联素质粒pET-32a(+)/AP进行诱导表达,并对产物进行纯化、鉴定。方法将pET-32a(+)质粒和重组pET-32a(+)/AP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建立表达体系,筛选高表达的克隆子,用不同诱导时间和不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浓度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用Ni~(2+)金属层析柱进行蛋白亲和层析,对纯化蛋白进行浓缩,蛋白质印迹鉴定所诱导的蛋白。结果得到分子量为43 kD的新生蛋白,经蛋白质印迹鉴定为重组脂联素融合蛋白。结论将重组pET-32a(+)/AP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中,建立表达体系,且获得高效表达。

    2011年01期 v.37;No.13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星型胶质细胞参与三叉神经尾端亚核中枢敏化过程

    吴萌;沈海丽;汉华;汪泽皓;夏亚一;王志平;韵向东;汪静;

    目的观察化学性刺激刺激大鼠牙髓造成的炎性痛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三叉神经尾端亚核(Vc)内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分为芥茉油组、石蜡油对照组和完全空白对照组。通过制备大鼠炎性牙痛模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实验方法,观察Vc内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GS的表达变化。结果芥末油所致的炎性牙痛大鼠,其Vc内GFAP和GS的表达数量和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AP和GS有很高的共存率,这些指标同石蜡油对照组和完全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石蜡油对照组和完全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其Vc内GFAP和GS的表达数量、荧光强度和共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c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被芥末油刺激牙髓造成的炎性刺激激活,且GS的活性增强,表明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及GS的活性增强可能在颌面部炎性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1年01期 v.37;No.135 11-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肝脏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的表达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刘毅;张诚;刘长海;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肝脏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53的表达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240只,在1517和3848m两个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即时复苏(IFR)组、延迟复苏(DFR)组和假烫伤(SS)组,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烫伤模型,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细胞凋亡、HIF-1α和p53的表达。结果两个海拔高度实验组HIF-1α及p53蛋白表达强度均高于相对应的假烫伤组,随海拔梯度上升,HIF-1α及p53蛋白的表达均增强,各海拔高度DFR组高于IFR组(P<0.05);DFR组肝细胞凋亡率高于IFR组,且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结论 HIF-1α蛋白积聚及p53促凋亡途径的激活,在高海拔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肝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01期 v.37;No.13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Ghrelin基因Arg51Gln、Leu72Met多态性与甘肃回族2型糖尿病及血脂的关系

    张淑兰;刘静;郭茜;马晓琴;刘菊香;靳立英;

    目的探讨Ghrelin基因Arg51Gl(G-A)和Leu72Met(C-A)多态性与甘肃回族2型糖尿病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甘肃回族人251例(2型糖尿病138例,对照组113例),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各基因型,并测定其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g51Gln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G携带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u72Met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总胆固醇明显高于A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多态性与本组人群2型糖尿病无关,但Arg51Gln和Leu72Met多态性均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2011年01期 v.37;No.135 21-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癌Smad4、CyclinDl和p21waf1表达意义及其与生存的关系

    李强;郭庆红;路红;姬瑞;张宏玲;赵越;张志镒;周永宁;

    目的研究Smad4、CyclinD1及p21~(w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200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中Smad4、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中Smad4、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0%、56.5%和59.5%。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及弥漫型胃癌中较高分化及肠型胃癌降低(P<0.0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及弥漫型胃癌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及肠型胃癌者(P<0.05);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及弥漫型胃癌中较高分化及肠型胃癌者下降(P<0.05)。胃癌中Smad4与p21~(waf1)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r=0.179,P<0.05)。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Smad4阳性表达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胃癌中存在TGF-Smad4信号通路的异常,Smad4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进而使p21~(waf1)对细胞G_1/S期的负性调控作用减弱,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Smad4蛋白高表达对胃癌患者是一个有利的预后因素,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2011年01期 v.37;No.13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关永林;李晓玲;郑祖根;胡建萍;

    目的探讨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受体(Flt-1、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受体Flt-1、Flk-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Flt-1、Flk-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 h表达上调,24h达高峰,7d时开始下降。表达细胞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其次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Flk-1表达细胞比Flt-1更多见。结论急性损伤可上调Flt-1、Flk-1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VEGF受体Flt-1、Flk-1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损伤神经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01期 v.37;No.13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谦;耿喜林;杨同群;李惠萍;康迎新;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I/R)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rhEPO后处理组(5000IU/kg),采用25%的乌拉坦4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在I/R组、rhEPO后处理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I/R实验模型,4h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2h后切取腓肠肌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3组细胞凋亡指数,对I/R早期骨骼肌病理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rhEPO后处理组细胞凋亡较I/R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及光镜下腓肠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rhEPO后处理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 rhEPO后处理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骨骼肌I/R损伤。

    2011年01期 v.37;No.135 35-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听神经脱髓鞘病变中的听力学和病理改变

    仇志强;陈小婉;张淑慧;张小兵;王有虎;

    目的建立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模型,观察其听力学改变和耳蜗及听神经的病理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皮下注射牛坐骨神经髓鞘碱蛋白、完全弗氏佐剂和生理盐水;对所有实验动物在免疫前、免疫结束后1、2、3、4、5、6周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检查。各组随机抽取2只动物,2.5%戊二醛活体灌注后处死,电镜下观察听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的变化。结果髓鞘碱蛋白免疫后的动物共37耳/20只成为模型动物,听神经近中枢段在给药后1周均出现脱髓鞘病变,给药后第3周达到高峰,随后自行缓解,在第6周基本恢复;神经末梢和毛细胞突触间隙结构上无明显变化;模型动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在实验第1周时增高,然后逐渐恢复;Ⅲ波潜伏期在实验第1周时延长,实验期间无明显恢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给药1周后于0.5、1.0、2.0 kHz降低,瞬态耳声发射给药1周后所有频率均降低。结论免疫性脱髓鞘模型有听神经近中枢端脱髓鞘改变和毛细胞损伤,其听力学改变和听神经病不同。

    2011年01期 v.37;No.13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钠/碘转运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王志峰;刘勤江;廖世奇;杨荣;

    目的研究钠/碘转运蛋白(NIS)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甲状腺组织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27例和甲状腺癌标本23例,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和免疫组化法研究NIS和TSHR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NIS和TSHR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0.0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中,NIS和TSH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67和0.551,P<0.005),而在甲状腺癌中无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甲状腺癌中NIS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并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0.05);TSHR蛋白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01),但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无显著性差异。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NIS mRNA表达下降的同时伴有细胞质NIS蛋白表达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x~2=4.428,P=0.035)。结论甲状腺癌NIS mRNA及TSHR mRNA的表达下降,且二者表达无相关性。

    2011年01期 v.37;No.13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兔室颤后心功能的影响

    李惠萍;李培杰;张谦;冯友繁;杨晓华;

    目的探讨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兔室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接通50 V交流电胸壁致颤),将24只健康清洁家兔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仅进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肾上腺素组:复苏时颈静脉套管注入肾上腺素30μg/kg;米伐西醇组:复苏时颈静脉套管注入米伐西醇50μg/kg;育亨宾组:诱发室颤前15 min先静脉给予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育亨宾100μg/kg,复苏时颈静脉套管注入米伐西醇50μg/kg,于诱发室颤前15min、复苏后0.5、1、2、3、4h,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下降最大速率、心功能不全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浓度。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组、米伐西醇组和育亨宾组复苏成功后LVEDP和BNP明显升高(P<0.05),MA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下降最大速率显著下降(P<0.05);复苏后米伐西醇组各时间段LVEDP值、BNP浓度明显低于肾上腺素组(P<0.05)、育亨宾组(P<0.01),MA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下降最大速率各时间段值明显高于肾上腺素组(P<0.05)、育亨宾组(P<0.01)。结论米伐西醇可改善兔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BNP的浓度,对复苏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2011年01期 v.37;No.13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学

  • 几种测定芒果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方法的比较研究

    陈锐;朱玲;张海霞;

    目的探讨几种测定芒果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平衡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芒果苷与BSA的结合率。结果芒果苷与BSA的结合率为85.4%~92.1%(超滤法)、91.1%~94.5%(平衡透析法),结合常数为10~4L/mol数量级,凝胶色谱法的结合率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芒果苷与BSA高度结合(90%左右),为设计给药方案及评价药物的临床药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凝胶色谱法测定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存在局限性。

    2011年01期 v.37;No.13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层随访干预的效果评价

    邓瑞;田莉梅;

    目的对适合在社区康复的老年高血压群体实施分层随访干预,旨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干预,试验组按患者近3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几率预测疾病的预后及危险性,制定分组干预指标,给予不同分组规律而连续的随访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发生频数和血压控制率变化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在不同随访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1)。结论规律而连续的分层随访干预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和知识知晓率,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年01期 v.37;No.135 59-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与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王荣珍;梁昭红;刘天喜;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清中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功能不同阶段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84例,分别于入选初,6、12月后测定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丙二醛、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根据其血肌酐增长程度分为4组,并比较其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炎症,随肾功能损害加重其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增强,并且肾功能进展越快者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越明显。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相互促进,均参与并促进肾功能的恶化。

    2011年01期 v.37;No.13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 ]
  • 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临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陈和福;王志海;王锡堂;徐宝权;毛艳秋;甘慧兰;

    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以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治疗组,予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以44例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神经意识恢复率及其恢复时间、出院存活率、复苏后血压等。结果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66.67%、自主呼吸恢复率为42.86%、神经意识恢复率和出院存活率均为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9%、22.73%和11.36%。治疗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84.54±26.2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2±24.97)mmHg。结论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较单用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呼吸及神经意识恢复率、出院存活率,使复苏后血压显著升高。

    2011年01期 v.37;No.135 67-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的相关性

    文洁;朱德增;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蛋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HC住院患者资料,应用Spearman's等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MELD与PHC患者血清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按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MELD评分<10分、10~20分、>20分3组,3组患者间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α_2球蛋白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α_2球蛋白百分比与MELD评分的关系密切,二者的数值越低,MELD评分越高。结论 MELD评分与PHC患者的血清蛋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1年01期 v.37;No.13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赵建洪;周俊林;董驰;何宁;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为单发病灶,直径3.8~7.8cm,平均5.8cm,1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呈分叶状;5例呈囊实性;13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1例脑室内,1例脑实质内,边界均清晰;14例瘤组织中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MRI平扫,瘤组织T_1WI呈基本均匀的稍低信号,T_2WI呈基本均匀的较高信号,增强后瘤组织显著明亮强化10例,显著强化5例。病理学显示瘤组织由增生丰富的厚壁、薄壁血管构成,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亚型脑膜瘤(特别是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相鉴别。

    2011年01期 v.37;No.13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梅妹;李珊;汉媛媛;胡晓潘;张晓波;

    目的研究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牙科焦虑症与特质焦虑的关系,为临床防治牙科焦虑症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90例口腔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报告率为43.33%,不同性别、口腔就诊项目患者的牙科焦虑症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性格、文化程度对牙科焦虑症无显著影响,牙拔除术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平均评分最高,焦虑组比非焦虑组的心理焦虑水平高,牙科焦虑症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呈正相关。结论牙科焦虑症在口腔门诊患者中发病率高,性别、就诊项目及心理焦虑情况对牙科焦虑症有影响。

    2011年01期 v.37;No.135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前身是《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后,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现刊名出版。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按照学校的要求,遵循办刊宗旨,制定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审稿环节,提高编辑人

    2011年01期 v.37;No.1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简则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8年,2005年起更名为现刊名连续出版,季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

    2011年01期 v.37;No.135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