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瑞;郭娴;郭庆红;陈兆峰;李强;周永宁;杨挚;
目的采用特异性甲基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方法对2株胃癌细胞株31例胃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的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胃癌细胞株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11例胃癌组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7例癌旁组织检测到CpG岛甲基化。胃癌组织hMLH1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存在hMLHl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并且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2012年02期 v.38;No.140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华;张福康;安仰原;崔秀玉;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和重复低氧预处理对小鼠海马组织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初步探讨低氧预处理保护神经组织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低氧组及低氧预处理组,3组动物分别进行海马组织氨基酸神经递质检测和尼氏染色。结果急性低氧可显著增加海马组织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并降低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的含量,兴奋与抑制氨基酸递质失衡。重复低氧预处理并不增加海马组织天门冬氨酸的含量,但甘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天门冬氨酸与甘氨酸含量之比逆转。尼氏染色显示急性低氧组与重复低氧预处理组海马组织变性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急性低氧组神经细胞内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结论重复低氧预处理可通过重塑低氧组织的兴奋与抑制平衡,使低氧组织处于相对的稳态,改善神经细胞的生存环境。
2012年02期 v.38;No.140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翔;梁剑平;冉茂胜;陆锡宏;李雪虎;王曙阳;
目的探讨海氏迪茨菌株中VapA/VapB基因质粒子的表达及临床药物敏感性。方法利用16SrRNA技术,采用马红球菌株ATCC133701p+为应变标准,评价海氏迪茨菌株分子性状,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海氏迪茨菌株与马红球菌株的相似度为8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为0,对复方磺胺甲嗯唑、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100%,红霉素耐药率为7.3%,头孢他定耐药率为11.5%,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3.7%,头孢噻吩耐药率为32.7%,头孢唑啉、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5.5%~91.8%。结论海氏迪茨菌株与马红球菌株的相似性为80%,是马、猪、牛等动物的致病菌,也是人类罕见的致病菌,能够引起呼吸道、尿道感染和败血症等。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可延缓该菌耐药性的产生。
2012年02期 v.38;No.14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娟;王晨昱;杨爱军;刘伟;李敏;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白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对9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IL-6、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34%,IL-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72%。CXCR4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L-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CXCR4的表达与IL-6的表达无相关性。CXCR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有相关性。IL-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关,而与微血管密度有相关性。结论 CXCR4和IL-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2012年02期 v.38;No.14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世雄;严祥;王晶;赵丽;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大鼠液体胃排空和小肠传输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1次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生理盐水,1周后用葡萄糖酚红溶液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0、20、30 min处死大鼠,切取胃和小肠近、中、远各段留取内容物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胃肠各段酚红残留率。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在灌胃前2 h分别腹腔注射奥美拉唑,灌胃后10 min处死大鼠,测定胃内酚红残留率。结果灌胃后10、20、30 min治疗组胃内酚红残留率分别为59.4%±1.9%、42.2%4±1.7%和36.9%±2.7%,对照组为50.2%±2.0%、29.8%±1.1%和21.7%±1.3%,治疗组胃内酚红残留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小肠近段与中段酚红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远段小肠酚红残留率分别为0.2%±0.2%、0.4%4±0.1%和2.1%±1.9%,对照组分别为2.7%±0.6%、5.9%±1.4%和7.8%±2.1%,两组比较治疗组酚红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奥美拉唑预处理灌胃后10min治疗组较对照组胃内酚红残留率增多,分别为60.7%±8.1%和49.8%5±6.4%(P<0.05),与未给予奥美拉唑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使大鼠液体胃排空减慢,小肠传输延迟。
2012年02期 v.38;No.140 1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一帆;姚裕峰;车红霞;余霞;关晓丽;陈慧;
目的比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和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基础上修订后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CDS)在兰州某社区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15岁以上人群3465例进行流行病调查,分别应用IDF、NCEP和CDS标准,比较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IDF、NCEP和CDS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为16.31%、24.65%和12.38%。以NCEP标准诊断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最高(P<0.01);NCEP与IDF、IDF与CDS、NCEP与CDS两两间的一致检出率分别是94.7%、85.6%和83.5%,NCEP与IDF标准的一致检出率最高。结论 3种诊断标准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以NCEP标准诊断的检出率最高。
2012年02期 v.38;No.14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小欣;李光迪;赵有利;张长菊;高山;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有血管病变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1组,39例无血管病变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2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AFI、PAI-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脂代谢指标及体重指数等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TAFI、PAI-1、vWF、FIB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2组TAFI、PAI-1、vWF、FIB水平升高(P<0.05);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1组TAFI、PAI-1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AFI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分别为r=0.29,P<0.05;r=0.71,P<0.01),PAI-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33,P<0.05),TAFI与PAI-1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增强,存在低纤溶状态;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TAFI水平升高与长期的高血糖有关,而脂肪蓄积是PAI-1增多的主要根源。
2012年02期 v.38;No.14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晓霞;杨衍涛;马莉;李正东;
目的研究脑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力衰竭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CRP、TNF-α、IL-6。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CRP、TNF-α和IL-6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NP、CRP、TNF-α、IL-6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判断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
2012年02期 v.38;No.140 40-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骆常强;刘依群;袁雯;张坛生;
目的比较肌问沟阻滞中常规一点方法与两点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采用一点和两点行肌间沟阻滞,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评估麻醉后感觉和运动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优、良、失败),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B组好于A组(P<0.05),B组优良率为93.3%,A组优良率为83.3%,霍纳综合征B组高于A组(P<0.01)。结论上肢手术中两点肌间沟阻滞效果优于一点阻滞。
2012年02期 v.38;No.14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祖邦;谢金会;屈坤鹏;张学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11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分为4组,其中A组28例行常规手术;B组30例予早期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置管+手术治疗;C组34例予早期超声引导下腹腔及胆囊穿刺引流置管+手术治疗;D组19例早期行胆囊及腹腔置管引流后保守治疗,观察疗效并比较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C及D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甚至治愈,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成为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重要的方法。
2012年02期 v.38;No.140 47-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泽庆;崔兰兰;蒲竞;徐香玖;史葆光;陈莉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肾癌及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资料完整的35例肾癌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包括透明细胞癌28例,其中合并肉瘤样细胞2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型肾癌5例,嫌色细胞型肾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低、稍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10例低于。肾皮质,18例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均迅速消退;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7例。肾细胞癌中乳头状细胞型肾癌和嫌色细胞癌表现为平扫低密度肿块,三期增强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癌亚型增强扫描不同强化方式和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癌及肾癌亚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2年02期 v.38;No.14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任卫萍;栗震亚;侯一平;王军;龙飞;
目的探讨阻生尖牙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阻生尖牙组患者40例共53颗,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阻生尖牙倾斜角度、牙根水平重叠度、尖牙垂直高度。对照组为正常(牙合)受试者30例,测量两组记存模型的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前段长度、牙弓总长度及牙弓拥挤度。结果阻生尖牙男女性比例为1:3,上颌与下颌比例为19:1,双侧与单侧比例为1:2。76.50%的上颌阻生尖牙倾斜角>30。,其中41.18%的>45。;72.55%的阻生尖牙与侧切牙有重叠,其中41.18%的重叠程度超过了侧切牙牙根;阻生尖牙组的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45%的阻生尖牙患者存在Ⅱ度或Ⅲ度拥挤的解剖特征。结论阻生尖牙的发生与牙胚长轴的倾斜角相关,倾斜角度越大、与侧切牙牙根重叠面积越大、牙距(牙合)平面的距离越高,阻生发生率越高。阻生尖牙对牙弓形态的影响不大,近1/2的患者具有中度至重度拥挤。
2012年02期 v.38;No.14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学敏;李光迪;
目的探讨XE-5000流水线两种血小板测定方法及其性能评价。方法用XE-5000两种血小板测定方法,测试精密度与准确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红细胞干扰实验、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以显微镜计数法作为参照。结果平均批内精密度血小板电阻抗计数法(PLT-I)为3.20%,血小板光学计数法(PLT-O)为1.73%;批间精密度PLT-I为2.46%,PLT-O为2.06%;携带污染率范围PLT-I为0~1.11%,PLT-O为0~0.99%;线性稀释试验中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是PLT-I为0.992,PLT-O为0.997;在红细胞碎片干扰试验中,PLT-O法对低浓度红细胞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t=1.37,P>0.05);PLT-I法在低值血小板(<60×10~9/L)容易受IPF与MPV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I和PLT-O均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线性和抗十扰能力。常规使用PLT-I法计数血小板,当血小板数目少于正常且体积偏大时,可用显微镜计数法或PLT-O法复查血小板数。
2012年02期 v.38;No.14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