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晓东;陈一戎;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端粒酶活性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噻唑蓝比色试验观察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与TNF-α共同作用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48 h,其端粒酶活性下降;作用72 h,其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与反义核酸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后,加入TNF-α作用48 h,T24细胞的抑制率为39%,与对照组、正义核酸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组、TNF-α组及正义核酸+TNF-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后加入4μg/mL TNF-α作用48 h,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为35.18%;与对照组、正义核酸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组、TNF-α组及正义核酸+TNF-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hTER工基因的全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能降低膀胱癌T24细胞端粒酶活性;对TNF-α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有增敏作用。
2014年02期 v.40;No.148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耀星;达明绪;姚继彬;张永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启动子序列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VEGF-C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方法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GC-803及MKN-45,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中VEGF-C mRNA与蛋白表达;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检测胃癌细胞株、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VEGF-C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GC-803及MKN-45中VEGF-C启动子序列的38个CpG岛未发现明显的甲基化位点;BGC-823、SGC-7901、MGC-803细胞株中VEGFC mRNA呈阳性表达,BGC-823、SGC-7901、MGC-803及MKN-45蛋白呈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发现VEGF-C启动子序列的甲基化状态,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VEGF-C启动子序列的甲基化程度降低,胃癌组织发现VEGF-C启动子序列高度去甲基化。甲基化率的比较,正常胃黏膜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x~2=205.5,P<0.001;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x~2=262.6,P<0.001;胃癌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x~2=7.219,P=0.007。结论VEGF-C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节VEGF-C的甲基化状态对抑制胃癌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2014年02期 v.40;No.14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学红;柳立军;薛石龙;王乃辉;李红星;岳丰;王一青;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途径。方法通过促排和自然受孕两种方式获得鼠胚,使用不同胎龄的鼠胚分离胚胎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来源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和培养的影响;不同来源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观察其对胚胎干细胞状态的维持。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促排和自然受孕来源的鼠胚均可以分离得到胚胎成纤维细胞,但是相同胎龄下,促排组可以获得数目较多的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其中13.5 d鼠胚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效果优于其他胎龄;促排和自然受孕来源的13.5 d鼠胚获得饲养层细胞均可以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典型的"鸟巢"状干细胞集落,进行10代以上的传代和培养。结论经由促排获得13.5 d胎龄鼠胚分离培养胚胎成纤维细胞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饲养层用于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2014年02期 v.40;No.148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6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娟;田林红;张宏刚;王苑铭;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法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高、中、低3个剂量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比较干预各组与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比糖尿病组,GLP-1干预各组大鼠胰岛细胞bax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降低,与GLP-1剂量呈负相关;bcl-2/bax比值均明显升高,与GLP-1剂量呈正相关。结论GLP-1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率,增加bcl-2/bax比值。提示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细胞有明显抗凋亡作用,并与GLP-1剂量有关。
2014年02期 v.40;No.148 16-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国琴;常寅龙;张煦;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10例相应癌旁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将17例活检腺瘤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CD147的表达。结果CD14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与腺瘤性息肉76.5%、癌旁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47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CD147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2014年02期 v.40;No.14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敏;刘黎星;徐丽;杨海东;朱志红;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及核因子-κB(NF-κB)不同程度表达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2只/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AR模型组、C组为AR+脂多糖组、D组为AR+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十预组、E组为AR+地塞米松干预组。应用卵清蛋白建造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形态改变,计数炎症细胞浸润数,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LR-4及NF-κB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h细胞因子及IgE的含量。结果B组TLR-4及NF-κB、IgE的表达均较A组增高,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C组TLR-4及NF-κB、IgE的表达进一步增高,鼻黏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E组TLR-4及NF-κB、IgE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TLR-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发挥作用,NF-κB的高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4的生成、促进干扰素-γ的生成,产生免疫偏移作用。
2014年02期 v.40;No.14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伟欣;刘静;安思芹;张琦;牛瑞兰;郑鹏;
目的观察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检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饱和度指数(ODI)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0例)、轻度OSAHS组(39例)和中重度OSAHS组(41例),分析3组间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观察mAlb与OSAHS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合并DN将患者分为DN组(44例)与无DN组(96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DN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重度OSAHS组体重指数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轻度OSAHS组(P<0.05),中重度OSAHS组患者DN患病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mAlb与AHI(r=0.31)、ODI(r=0.42)呈正相关(P<0.05),与LSaO2无相关性。与无DN组相比,DN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HbAlc和ODI更高(P<0.05),两组间AHI、LSaO2、体重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bAlc、ODI、糖尿病病程与DN独立相关(P<0.05)。结论OSAHS能够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ODI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02期 v.40;No.148 47-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玉萍;陈盛举;杜媛媛;蒲英;
目的观察维替泊芬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4例特发性CNV患者54只眼,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临床资料变化,观察PDT的安全性。54例患者中,48例患者接受1次治疗,2例患者接受2次治疗,4例患者接受3次治疗。结果PDT治疗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者为视力提高,共35例,视力变化不超过2行者为视力稳定,共13例,视力下降≥2行者为视力下降,共6例。FFA检查显示,38只眼渗漏消失或减轻,病灶范围缩小,7只眼渗漏无明显变化,9只眼PDT治疗后平均10个月左右再次出血。PDT治疗后15 d时视力提高明显,1个月时脉络膜出血明显吸收,3个月时出血基本完全吸收,病灶纤维化。2例患者输液时出现背部胀痛,液体输完后症状缓解,4例患者PDT后对光的敏感性增加,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DT治疗CNV患者可以减轻新生血管渗漏,延缓视力下降,对于大多数患者安全有效。
2014年02期 v.40;No.14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令晓玲;张成刚;侯小明;杨景茹;马守成;陈蕊;赵达;
目的探讨兰州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及经年龄频数匹配(±3.5岁)的100例患者对照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月经周期不规则(OR=12.942,95%CI:1.645~101.034)、流产史(OR=2.769,95%CI:0.267~0.930)、长期被动吸烟(OR=2.321,95%CI:1.438~9.214)、口服避孕药服用史(OR=4.589,95%CI:1.199~17.496)、良性乳腺疾病史(OR=1.656,95%CI:0.458~5.715)、腌制类食品年摄入量高(OR=3.218,95%CI:1.681~5.319)及生活负性事件(OR=2.650,95%CI:1.562~4.424)可能是兰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312,95%CI:0.031~0.813)、月经初潮年龄晚(OR=0.521,95%CI:0.267~0.930)、新鲜豆类(OR=0.587,95%CI:0.466~0.712)和新鲜蔬菜水果(OR=0.832,95%CI:0.412~0.631)摄入量高则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结论减少口服避孕药及腌制类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新鲜豆类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病;对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妇女加强体检,加大乳腺癌预防及健康宣传工作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2014年02期 v.40;No.148 55-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谢金会;周祖邦;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查的96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108个结节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分级,对所有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均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108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病灶66个,恶性病灶42个。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88.10%、90.08%、89.14%、90.84%、91.07%;细针穿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2.85%、93.71%、91.82%、90.61%、93.89%;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细针穿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7.86%、87.62%、82.50%、97.72%、94.39%。结论弹性成像和细针穿刺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明显提高了该病术前的诊断率。
2014年02期 v.40;No.14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杜兰宁;邰霄辉;王丽娜;李淑萍;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在疗效及倾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0例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CEA和CYFRA21-1的水平,观察血清学指标改变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患者治疗后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其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病情稳定甚至进展的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对食管癌患者的放疗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年02期 v.40;No.14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林;张春林;杨文翠;
目的探讨放射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81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A组)86例,单纯放射治疗组(B组)58例,单纯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37例,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时,A组、B组和C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2.6%、70.7%和59.5%,A组与C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对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月后A组、B组及C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2%、70.7%和67.6%,A组缓解骨转移瘤疼痛较B组及C组明显(P<0.05);A组对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骨转移瘤的理想方案。
2014年02期 v.40;No.148 66-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建伟;苗长丰;王彩明;
目的探讨和总结创伤性胰腺炎的分类、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创伤性胰腺炎病例的诊断、外科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总结创伤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13例创伤性胰腺炎中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3例;预后: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详细的追溯病史、细致的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应根据创伤的性质、胰腺及合并脏器损伤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介入穿刺技术的发展,通过穿刺置管,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及冲洗,结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改善胰腺微循环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绝大多数创伤性胰腺炎可通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治愈。
2014年02期 v.40;No.14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磊;李斌;陈茂盛;李永春;晏波;
目的分析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20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资料,应用改良Alvarado评分标准进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比较评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7分作为分界值,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的灵敏度是74.4%,特异度是52.4%,阳性预测值为72.2%,阴性预测值为55.2%。评分系统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4年02期 v.40;No.148 73-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治忠;李梅花;祝新梅;滕亮;豆志强;董根喜;
目的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影响创口愈合的因素,以期能为这部分患者找到简单、安全、有效的口腔局部治疗措施,促进拔牙创口的愈合。方法将口腔门诊需要拔牙的糖尿病患者80人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局部麻醉及术前口腔洁治,对照组处理:创腔常规刮治,创口复位,明胶海绵药物创口内填塞,由患者咬棉垫30 min压迫止血,术前1 d及术后3 d联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处理:拔牙创腔内及牙周袋内壁炎性肉芽组织刮治,创腔内使用纯碘仿粉剂,由医生用棉球蘸碘仿粉压迫创口止血直到血凝块形成,替代患者咬合棉垫压迫止血,术前、术后不全身使用止痛药、止血药及抗生素等。比较两组患者拔牙创口出血量、出血时间、局麻过后的创口疼痛程度、创口初步愈合时间、患者因拔牙花费的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拔牙后创口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了46.4%,出血时间明显缩短,麻醉过后的创口疼痛程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标准评分,平均分值为对照组的44.4%。全程拔牙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至对照组的17.9%,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减少了约3/4。结论通过提高对影响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口愈合因素的认识,改进创口处置方法,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加简单、安全、有效的接受牙拔除术。
2014年02期 v.40;No.148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