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肝细胞癌中Kruppel样因子4与叉头框蛋白M1基因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田川;叶庆旺;姚姗姗;高勇;杨宁;李琦;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核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4(KLF4)与叉头框蛋白M1(FOXM1)基因表达相关性,以及两种转录因子表达对肝细胞癌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及8株肝癌细胞中KLF4m RNA和FOXM1 m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KLF4过表达质粒和KLF4 si RNA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Hep3B和BEL-740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实验检测KLF4 m RNA、FOXM1m RNA及KLF4蛋白、FOXM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CCK8实验检测KLF4和FOXM1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和细胞中KLF4低表达,而FOXM1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r=-0.462,P=0.001);KLF4基因过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FOXM1基因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FOXM1基因过表达能恢复KLF4对肝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结论在肝细胞癌中,KLF4和FOXM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两者不同的表达水平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

    2015年05期 v.41;No.15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宝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王俭勤;赵鹏鸣;梁耀军;王金华;杨妍;

    目目的探讨宝肾方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价值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宝肾方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按不同药物剂量,每天灌胃2次。另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第7、21、28天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肾功能,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第28天收集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处死大鼠,取结扎侧肾脏,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第21、28天,不同剂量宝肾方组SCr、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宝肾方大剂量组SCr水平及尿蛋白定量低于宝肾方小剂量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宝肾方组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及不同剂量宝肾方组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不同剂量宝肾方组纤维化相对面积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宝肾方可明显减轻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功能损害,宝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2015年05期 v.41;No.155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时间—强度曲线结合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耿祥亮;聂芳;宋爱琳;贾英英;刘学会;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分与时间—强度曲线评分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甲状腺实性结节性疾病患者62例,共96个结节(所有结节性质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增强模式评分与时间—强度曲线评分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向心性增强模式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3,当向心性增强模式评分≥2分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乳头状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66.7%;时间—强度曲线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55,当评分≥4分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乳头状癌)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91.9%。结论超声造影向心性增强模式评分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大于时间—强度曲线评分。

    2015年05期 v.41;No.15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节苷脂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以翠;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溶栓、脱水、抗凝、护脑、高压氧、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14 d。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值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A、SOD、MMP-9、r ADC值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2015年05期 v.41;No.15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热休克蛋白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增生性瘢痕皮肤和胎儿皮肤中的表达

    宋维旭;赵晓云;赵晓霞;颉玉胜;吴斌;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47(HSP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增生性瘢痕皮肤和胎儿皮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妊娠终止的胎儿背部正常皮肤30例,胎龄13~33周;增生性瘢痕组织18例,平均年龄22岁。所有标本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PASM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和胶原纤维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SP47和MMP-2蛋白在皮肤组织内的表达和定位,RT-PCR检测HSP47和MMP-2 m RNA的水平。结果胎儿皮肤组织内HSP4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增生性瘢痕皮肤(P<0.01),而MMP-2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 HSP47和MMP-2对皮肤创面的无瘢痕修复可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015年05期 v.41;No.155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立体伽玛刀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唐芳;白琛;杨茹;胡富碧;吴少平;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立体伽玛刀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立体伽玛刀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92%(30/39)和97.44%(38/39),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10/39),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13/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2.31%(36/39)和82.05%(32/39),中位生存时间为23.1个月,均高于对照组(χ2=4.401,P=0.03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和甲胎蛋白水平降低,观察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阳性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立体伽玛刀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2015年05期 v.41;No.155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晚期宫颈癌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

    蓝建发;潘华;李瑞萍;张海滨;孙鹏飞;高峻;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两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33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34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顺铂+紫杉醇,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在两次化疗期间加腔内近距离放疗。两组患者辅助治疗后选择合适时间手术,对比辅助治疗前后MRI信号变化、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辅助治疗前后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宫颈肌层深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和胃肠道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2015年05期 v.41;No.155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的研究

    潘宏;聂芳;刘婷;卜岚;董甜甜;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ICC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和特征,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理学表现的关系。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的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度减退,呈不均匀低增强。病灶直径≤3 cm动脉期多呈均匀高增强,直径≥5 cm多呈不均匀低增强(P<0.001)。动脉期高增强区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丰富,低增强区可见大量的纤维成分,中心无增强区可见灶状坏死。结论超声造影对IC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5年05期 v.41;No.15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靳慧亚;李文涛;颜丽;付晓艳;胥敏敏;蒲三多;刘小娇;何津春;

    目的调查兰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人口学、行为学特征,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兰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30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230名戒毒人员中,男性120人,女性110人;HBs Ag阳性率4.78%(11/230),抗-HCV阳性率18.26%(42/230),抗-TP阳性率14.78%(34/230)。通过卡方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吸毒年限与戒毒人员梅毒感染相关;戒毒次数与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结论与全国自然人群相比,兰州市强制戒毒人员抗-TP、抗-HCV阳性率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高年龄(46~57岁)和长期吸毒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次戒毒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

    2015年05期 v.41;No.15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并发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孙静;徐亿普;田宝莹;王菲菲;谢富强;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因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住院治疗的临床病例84例,从一般资料、感染来源、颌面颈部间隙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脓肿引流液细菌培养和住院天数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特点。结果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疗效差,住院天数长,病死率高。结论对糖尿病并发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应采用综合积极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抗炎、支持治疗及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术,以预防多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015年05期 v.41;No.15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任晓艳;张磊;王昱滨;李燕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87例乳腺癌患者和60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参数、生化指标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DW在乳腺癌组,乳腺癌亚组的Ⅰ-Ⅱ组、Ⅲ组、Ⅳ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组RDW升高(P<0.05);Ⅲ组的RDW高于Ⅰ-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对乳腺癌发生转移的危险无相关性(P>0.05)。结论 RDW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

    2015年05期 v.41;No.155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藏药独一味生药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张娟红;徐丽婷;王荣;张汝学;李茂星;贾正平;

    通过藏药独一味生药学研究、品质评价、资源状况及化学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藏药独一味药材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开发研究前景,其镇痛、止血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5年05期 v.41;No.15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小脑与精神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杨超;丰广魁;

    小脑与大脑、脑干、脊髓之间有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传统思维认为小脑参与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当小脑损害时会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眼球震颤、言语障碍等临床症状。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脑还在认知、情感、注意力、记忆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与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关系密切,重新认识小脑功能及对精神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临床指导意义。

    2015年05期 v.41;No.15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病例

  • 胃一点癌2例及文献复习

    袁文臻;马如超;朱晓芸;关泉林;倪天智;杨杰;

    <正>胃一点癌是指胃镜病理证实为癌,但在术后标本上不仅肉眼不能确定癌灶(有时可伴良性溃疡或糜烂),而且经详细的大量连续组织切片,仍然不能发现癌组织[1]。本文报告2例胃一点癌病例并复习一点癌文献104例,为一点癌的治疗提供借鉴。1临床资料病例1男,55岁,上腹部间歇性钝痛1个月,剑突下为甚,偶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2014年12月胃镜见多发溃疡,贲门部溃疡活

    2015年05期 v.41;No.15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年康生;韩志坚;谷保红;王芙蓉;彭正奎;宋天亮;陈昊;李玉民;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发现头皮局部肿物10余年,约枣核大小,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近来发现肿物逐渐增大并轻度压痛,于2014年10月24日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就诊。患者平时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外伤史、个人及家族肿瘤史。体格检查:左眼睑下垂,其余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头顶部可见一拇指大小肿物,表面角化蜕皮,触之无破溃及渗出,质地较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实验室

    2015年05期 v.41;No.15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右上纵隔异位甲状腺肿伴左房黏液瘤1例

    贺逢孝;褚相乐;包辉;齐海;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汉族,因体检发现左心房占位入院诊治,无不适主诉。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余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异常。固有甲状腺超声显示多发实性结节。心脏彩色超声显示:左房内可见4.8 cm×3.5 cm等回声团,基底部附着于房间隔,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尚均匀(图1a);团块随心脏收缩摆动,舒张期部分脱入左室,收缩期回缩于左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回声团内

    2015年05期 v.41;No.15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正>尊敬的作者:我们怀着对您从事科学研究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崇敬之情,诚邀您向本刊赐稿获推荐稿件。本刊开通了论文发表绿色通道,特约稿、优秀稿件快速处理(30日之内有处理结果),即时发表(不超过90天),免收版面费、审稿费,稿酬优厚。《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

    2015年05期 v.41;No.155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