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烧伤整形外科临床新探索

  • 重视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刘毅;

    严重烧伤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由于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大量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使得严重烧伤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新理念与新技术的实践,从而显著提高了严重烧伤救治水平。本文讨论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中关于MEEK植皮技术、供皮区处理、烧伤康复治疗和烧伤后期瘢痕整形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烧伤外科同行的关注。

    2016年04期 v.42;No.16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EEK植皮技术在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陈旭;覃凤均;陈辉;于东宁;马春旭;杜伟力;陈忠;王浩;沈余明;张国安;

    目的探讨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的1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 h内来院并早期行MEEK植皮手术患者7例,3~7 d由外院转来患者5例。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全部成活,其中1次MEEK植皮创面完全愈合6例;MEEK植皮成活率>70%4例,成活率<50%及成活率<30%各1例。成活率不佳的主要原因均为感染。结论应用MEEK植皮技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确实,但有一定适应症,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施行。

    2016年04期 v.42;No.16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厚皮供区创面愈合临床研究

    孙超锋;李跃军;李望舟;吕晓星;蒋立;李靖;冯剑;陈绍宗;李学拥;

    目的观察中厚皮供区应用刃厚皮回植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的作用。方法对2002—2010年收治的192例患者行背部或大腿外侧取中厚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3组,治疗组(A组)即大张及邮票刃厚皮回植覆盖,对照组功能性敷料覆盖(B组)和凡士林纱布覆盖(C组),刃厚皮供区又分为头部、大腿和后背3个部位。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局部疼痛、瘢痕生长情况。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A组为6.2±1.1 d,B组为11.1±2.1 d,C组为13.5±2.5 d;术后第2天和第5天疼痛评分,A组平均疼痛评分为2.3±0.86和1.9±0.8,B组为2.5±1.1和3.9±1.3,C组为3.8±1.4和5.9±2.1;术后6~12个月瘢痕评分,A组评分为2.8±1.5,B组为6.6±2.1,C组为8.2±3.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刃厚皮供区头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瘢痕生长优于后背和大腿(P<0.01)。结论刃厚皮回植能显著缩短中厚皮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治疗期间中厚皮供区疼痛,预防中厚皮供区瘢痕增生。

    2016年04期 v.42;No.160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体头皮移植修复中厚皮片供皮区的效果观察

    王常印;崔正军;杨高远;杨荣强;郭鹏飞;高娅;孟庆楠;邹仕波;

    目的探讨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烧伤患者中厚皮片供皮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60例,按随机机械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头皮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烧伤创面经清创后,自大腿前外侧以电动取皮机切取厚0.3 mm中厚皮片修复烧伤创面。对照组供皮区创面应用单层凡士林油纱贴敷并适度加压包扎;头皮组用电动取皮机自头皮切取厚0.12~0.15 mm、大小10 cm×5 cm~20 cm×5 cm条状刃厚皮片,移植于中厚皮片供皮区。观察两组患者供皮区愈合时间,并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评价瘢痕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头皮组术后第7天移植头皮全部成活,中厚皮片供皮区愈合时间(7 d)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21 d)(P<0.01)。术后1年随访,头皮组供皮区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分别为1.4±0.6分、1.3±0.3分和15.6%±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1.2分、2.1±0.6分和54.8%±13.2%(均P<0.01)。结论采用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烧伤患者中厚皮片供皮区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可减轻瘢痕增生程度。

    2016年04期 v.42;No.16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在乳房区瘢痕挛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李威扬;刘超华;楚菲菲;金鑫;马显杰;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乳房区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乳房区瘢痕挛缩患者14例,全部患者Ⅰ期均行同侧背阔肌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部分切除并松解乳房区瘢痕,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覆盖遗留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患者中,乳房区瘢痕挛缩均得到充分松解修复,术后切口Ⅰ期愈合,肌皮瓣未发生血运障碍,因用于修复的组织量充足,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外形效果。结论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是治疗乳房区瘢痕挛缩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6年04期 v.42;No.16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病房康复治疗缩短重度烧伤患者ICU住院时间

    陈建;钟晓芸;刘秋石;邓欢;马晓红;贺贵洋;陈治余;周亚琴;吴军;

    目的了解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康复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度烧伤患者,分析其临床基础资料及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情况。结果康复治疗早期介入下,重度烧伤患者ICU住院时间有逐年减少趋势,尤其在强化站立行走训练后,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ICU患者的康复治疗费用仅占ICU总治疗费用的3%左右。结论 ICU内开展重症烧伤患者康复治疗安全可行,可显著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而医疗费用并未大幅度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6年04期 v.42;No.16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siRNA干扰MeCP2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赵金燕;陈庆;符生鱼;段钊;

    目的研究甲基化Cp G结合蛋白2(Me CP2)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物学影响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 RNA干扰Me CP2表达;MTT比色法分析Me C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Me CP2 si RNA对Cyclin D1、P-ERK1/2和P-p38表达的影响。结果 Me CP2 si RN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 CP2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下调;Me CP2 si RNA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S和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G1/G0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Me CP2 si RNA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显著增加;Cyclin D1和P-ERK1/2表达显著下调;P-p38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结论 Me CP2通过调控P-ERK1/2和Cyclin D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经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了细胞凋亡。

    2016年04期 v.42;No.160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RAF6在UUO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刘明龙;梁耀军;刘天喜;卢守燕;安海倩;

    目的研究TRAF6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于3、7、14 d时各处死8只大鼠。病理组织标本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法、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 RNA的定量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RAF6和α-SMA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AF6的表达在UUO术后7 d显著增加,于14 d表达最高(P<0.01),且主要表达于UUO术后14 d时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 TRAF6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化可能参与了病变过程中炎症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2016年04期 v.42;No.16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鲁虹霞;童明辉;宋建勋;吴婷婷;张德奎;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TRTE)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常规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和TRTE检查,获取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常规6点穿刺加靶目标穿刺结合的靶向活检,通过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弹性分级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TRT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9%、78.3%、78.6%,明显高于TRUS(P<0.05);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为3.365,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0%;弹性分级法及应变率比值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83,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5)。结论经直肠TRTE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提高PCa的检出率。

    2016年04期 v.42;No.16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p53和Bcl-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杜兰宁;王丽娜;李淑萍;

    目的探讨p53、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活检组织中p53与Bcl-2蛋白表达,观察指标表达阳性率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p53、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42%和68%)与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12%和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蛋白阴性表达组放化疗疗效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疗效无关(P>0.05)。结论p53、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3蛋白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判断指标。

    2016年04期 v.42;No.16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采用小剂量监测技术研究影响肺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个体因素

    毛泽庆;黄刚;马娅琼;

    目的利用小剂量监测技术探讨对比剂到达主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和峰值与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74例患者以4 m L/s注射对比剂15 m L,注射对比剂后延迟0 s,用Test Bolus技术在气管分叉水平下2 cm同层动态扫描主肺动脉,用灌注软件分析主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其达峰时间和峰值。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化疗史等因素与对比剂到达主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和峰值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个体相关因素得出回归方程:达峰时间(s)=6.61+0.04×体重(kg);峰值(Hu)=699.18-1.4×体重(kg)-1.49×身高(cm)-11.22×达峰时间(s)。结论评估患者的个体因素后根据达峰时间和峰值的回归方程可计算出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时注射对比剂后的延迟时间和峰值。

    2016年04期 v.42;No.16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刘婕婷;张琰;王迎斌;石翊飒;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依托咪酯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七氟醚2%~4%持续吸入和依托咪酯15~20μg/(kg·min)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手术时间;记录入室(T1)、切皮(T2)、手术开始后20min(T3)、术毕(T4)、拔管后5 min(T5)生命体征、NT指数;记录苏醒、拔管时间、术毕躁动、肌颤、术中知晓发生的例数及率;记录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心率、收缩压、NT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躁动例数及发生率较依托咪酯组高(P<0.05);依托咪酯组术后肌颤的例数和发生率较七氟醚组高(P<0.05)。两组术毕皮质醇浓度均较麻醉前降低,依托咪酯组更明显(P<0.05),术后24 h均逐渐回升,依托咪酯组较麻醉前仍低(P<0.05),术后48 h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持续输注依托咪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轻微,可安全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手术的麻醉维持。

    2016年04期 v.42;No.160 51-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奈必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正义;卢昌宏;蒙颖;关晓丽;商波;余静;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奈必洛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心脏舒张功能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2周龄雄性SHRs 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安慰剂)和高、低剂量奈必洛尔干预组(n=10),同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n=10)作为正常血压组(基线正常对照),采用无创心脏彩超及有创导管法测定心脏舒张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测定心肌beta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a)的表达,利用转化法测定e NOS的活性及ELISA法测定NO的生成量。结果 13周龄SHRs与WKYs大鼠相比存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不同剂量奈必洛尔干预2周后,无创及有创心脏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心肌β3-AR,e NOS表达水平明显增加,e NOS活性及NO生成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奈必洛尔能够改善SHRs大鼠舒张功能,其作用是通过兴奋心肌β3-AR,增加e NOS和SERCA2a在心肌表达,同时提高e NOS的活性,增加心肌NO生成量而产生心脏保护效应。

    2016年04期 v.42;No.16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弹性成像ROIA值联合弹性评分诊断腋窝淋巴结的价值

    李兴杰;赵文君;陈斌娟;胥萍;

    目的研究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感兴趣区A值(ROI A)与8分弹性评分构成的联合法对乳腺疾病引起的肿大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128位女性患者,共计136枚肿大的腋窝淋巴结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ROI A值并用8分弹性评分评价,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ROI A值、8分弹性评分以及联合两者后的联合法、核磁检查的诊断结果,用ROC曲线评价并寻找ROI A值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联合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77.7%和82.7%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具有中等偏上诊断价值,ROI A值鉴别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最佳界点为0.001 9。与核磁影像诊断结果对比,联合法诊断准确性更好(P=0.036),两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弹性成像ROI A值联合8分弹性评分组成的联合法对腋窝淋巴结良恶性有值得肯定的诊断价值,准确性优于核磁检查,是可信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更快速准确地诊断腋窝淋巴结良恶性提供了新的参考。

    2016年04期 v.42;No.16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局部晚期宫颈癌EGFR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李淑萍;赵达;苏洪新;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ⅢB期)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130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接受了EGFR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期68例基线特征相似的单纯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对比,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近期总有效率以及1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Ⅲ-Ⅳ级)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偏高(P<0.05)。结论 EGFR提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但可耐受。

    2016年04期 v.42;No.16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ABC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丽君;孙云霞;刘蓓;

    急性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是ABC转运体介导的多药耐药。多药耐药是一种多因子现象,而关于ABC超家族成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对于部分ABC超家族成员(包括ABCB1、ABCC1、ABCC4和ABCG2)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相关性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提出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共同表达多种转运体,其耐药性将比单一表达更强。"ABC转运体共表达"的提出为多药耐药机制的阐释提供了新的方向。

    2016年04期 v.42;No.160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正>尊敬的作者:我们怀着对您从事科学研究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崇敬之情,诚邀您向本刊赐稿或推荐稿件。本刊开通了论文发表绿色通道,特约稿、优秀稿件快速处理(30日内有处理结果),即时发表(不超过90天),免收版面费、审稿费,稿酬优厚。

    2016年04期 v.42;No.160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