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DNA甲基化在脑胶质瘤中调控囊泡相关膜蛋白8基因的表达

    袁立;陈元渊;陈红岩;卢大儒;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DNA甲基化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VAMP8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使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检测VAMP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通过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脑胶质瘤细胞,检测DNA甲基化程度对VAMP8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DNA甲基化程度对VAMP8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VAMP8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2),其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程度相关(相关系数r=-0.533,P=5.8×10-5);脑胶质瘤组织中VAMP8基因转录起始区上游6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低(P<0.05)。VAMP8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量受DNA甲基化水平的调控,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的VAMP8基因启动子活性较低(P=0.028)。结论脑胶质瘤组织DNA甲基化程度较低是VAMP8基因高表达的原因之一。

    2016年06期 v.42;No.16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强迫游泳损害小鼠空间记忆与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水平的关系

    范勇;段忠鑫;何俊杰;祁楚楚;王庆君;高丽萍;景玉宏;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样行为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与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强迫游泳诱导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利用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区IGF2及IGF2受体表达水平,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及NR3C1的负性调控因子FK506结合蛋白5(FKBP5)表达水平。结果旷场实验表明强迫游泳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表明强迫游泳导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记忆巩固和重现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强迫游泳小鼠海马区IGF2表达水平下降,但NR3C1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强迫游泳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导致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这一行为学改变与海马区NR3C1升高及IGF2水平下降有关。

    2016年06期 v.42;No.16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腺苷对脊髓背角NMDA受体的抑制性调节作用

    杨云惠;索占伟;杨娴;胡晓东;

    目的研究腺苷对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离体脊髓片,在脊髓背角Ⅱ板层神经元上膜片钳全细胞记录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提取脊髓背角突触后致密质(PSD)结构,蛋白质印迹法检查NMDA受体的含量。结果胞外灌流腺苷(50μmol/L)能够明显降低EPSCs的幅值(P<0.05),加速EPSCs的衰减(P<0.05);能够显著降低Glu N2B受体在兴奋性突触中的含量(P<0.05)。结论腺苷可能通过降低Glu N2B受体在突触的表达水平,抑制NMDA受体的痛觉突触传递。

    2016年06期 v.42;No.16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黎黎;魏光兵;王光辉;李徐奇;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是否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方法通过开腹术后擦拭腹膜诱导粘连形成。SD大鼠32只分为4组:单纯开腹组、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白藜芦醇组。手术后第8天,通过肉眼观察法进行粘连分级评估;通过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估粘连组织间沉积胶原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炎症相关分子环氧合酶-2(COX-2)在大鼠腹膜或粘连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显著减轻大鼠模型的腹腔粘连形成,减少纤维蛋白沉积(P<0.05);明显降低血清IL-6和TGF-β1水平(P<0.05);下调COX-2在大鼠腹膜或粘连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有效预防大鼠模型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可能与其通过抑制大鼠损伤腹膜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新的抗粘连药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016年06期 v.42;No.162 20-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联合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翠娟;李培杰;王晓琴;王锐;张致苍;梁振贵;

    目的探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联合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切口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和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每组12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后0、2、4、8、12 h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脓毒症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术后2、4、8、12 h血TNF-α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比较,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术后2、4、8 h血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脓毒症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术后4、8、12 h血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比较,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在各时间点血IL-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术后4、8、12 h血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比较,右美托咪定+亚低温组术后8、12 h血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右美托咪定组、亚低温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亚低温二者单独或联合治疗均可降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TNF-α、IL-1、IL-6水平;与二者单独治疗比较,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TNF-α、IL-6水平,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具有更明显抑制作用。

    2016年06期 v.42;No.162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右心室中位间隔与心尖部起搏有效性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

    白明;江尕学;汪涛;张璐;张钲;

    目的比较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RVMS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器依赖患者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96例,随机分为RVMSP组(50例)和RVAP组(46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测定起搏阈值、阻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同步性指标、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VAP组和RVMSP组患者起搏阈值、阻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同步性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RVAP组较RVMS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P>0.05),左心室内径及容积扩大(P<0.05),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较差(P<0.05);两组临床预后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MSP比RVAP更有利于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增加心室射血分数,可作为RVAP的替代起搏位点。

    2016年06期 v.42;No.16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何玉萍;陈秋莹;施靖容;赵婷婷;樊莹;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应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5例门诊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分析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相关因素。结果病理性近视患者SAS与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诊断焦虑者25例(21.70%),抑郁者28例(24.30%),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者19例(16.52%);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视力损伤(SAS、SDS评分均P<0.01)和低收入水平(SAS评分P=0.034,SDS评分P=0.045)是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广泛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视力损伤以及收入水平相关联,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2016年06期 v.42;No.16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γ干扰素诱导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P-10及其机制研究

    施栋梁;林友文;祝先进;宋艳芳;黄丽华;林青;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表达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MMC随机分为空白组、γ干扰素刺激组、α-氰基-(3,4-羟基)-N-苄苯乙烯胺(AG490)干预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P-10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P-10蛋白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STA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1、JAK2、STAT1及其磷酸化蛋白p-JAK1、p-JAK2、p-STAT1表达情况。结果γ干扰素刺激MMC后IP-10 mRNA及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多(P<0.01),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AG490干预后,与刺激组相比,IP-10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了81.16%(P<0.01),IP-10蛋白分泌量下降了91.81%(P<0.01);γ干扰素刺激后p-JAK1、p-JAK2、p-STA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经AG490干预后p-JAK1、p-JAK2、p-STAT1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γ干扰素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MMC表达IP-10;抑制JAK/STAT1信号通路对减少MMC表达IP-10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42;No.16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王艺萍;赵娜;杨乃宁;于春洋;柴丽萍;

    目的评估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是否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炎症指标和营养状态。方方法选择持续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NAC治疗组(NAC 600 mg,2次/d)41例和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30例。收集常规临床资料,开始为期3个月的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NAC治疗3个月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女性MHD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降低值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结论 NAC治疗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营养状态,从而使血液透析患者从抗炎治疗中获益。

    2016年06期 v.42;No.16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脾脏硬度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冯菲;马苏美;

    目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ARFI)技术测量脾脏硬度,探讨脾脏硬度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ARFI技术检测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74例健康人群脾脏硬度、肝脏硬度,并化验肝功及血常规,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脾脏硬度与肝脏硬度、APRI、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脾脏硬度进行评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脾脏硬度影响因素。结果测定脾脏硬度无效数据1例,测定肝脏硬度无效数据27例,χ2=26.060,P=0。脾脏硬度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脾脏硬度与肝脏纤维化分期、肝脏硬度、APRI均有相关性(P<0.05);脾脏硬度诊断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均>0.7,与肝脏硬度诊断S0—S2期与S3—S4期,S0—S3期与S4期及各期APRI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为脾脏硬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脾脏硬度可作为一种有效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尤其在肝脏弹性测量值不稳定及肝脏存在明显纤维化时诊断意义更大,是对肝脏硬度评估肝纤维化的良好补充。

    2016年06期 v.42;No.16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市中小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现状调查

    张瑞娥;刘玮;王燕;张俊梅;李亚红;郭珂;苏俊海;王尔平;张印红;王玉;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小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现状,为合理有效地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规定的抽样原则,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兰州市7所中学和4所小学3 126名学生,其中,男生1 426人,城市695人,乡村731人;女生1 700人,城市859人,乡村841人。采用询问法进行调查,采用半数年龄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半数年龄。结果 2014年兰州市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为15.6岁,城市男生的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比乡村男生提早1.6岁(t=5.601,P<0.05),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为12~18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8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比乡村女生提早0.3岁(t=3.697,P<0.05),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为10~18岁。结论相较于2010年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和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均无变化,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的城乡差异有所增大。

    2016年06期 v.42;No.16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征象及鉴别诊断

    沈雪娇;陈菲;马丽;孙鹏飞;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影像学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ESFT的CT、MR征象,包括肿瘤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改变。结果肿瘤部位:颅内、鼻腔、腹腔各2例,颈部、肝脏、盆腔、膀胱、臀部、腘窝、胸壁及右上臂肌间隙各1例。肿瘤形态:类圆形11例;不规则形3例,其中2例为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均为鼻腔起源。肿瘤内部结构:实质性肿块13例,伴单发或多发小囊变区者4例,出血者1例,CT检查的8例中2例见钙化;囊实性肿块1例,起源于盆腔。MR T1WI实性部分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肿瘤强化表现:实性部分呈轻度至中度或明显"快进慢出"型强化。结论 ESFT的发病部位、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2016年06期 v.42;No.16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静脉导管参数的相关性

    李天刚;王艺璇;杨磊;祁平安;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静脉导管血流参数,评价二者相关性。方法 9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其中,重度子痫前期14例,轻度子痫前期26例,妊娠期高血压52例;60例与其孕龄匹配的血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及静脉导管血流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静脉前负荷指数(PLI)。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静脉导管PI、RI及PLI之间无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静脉导管PI、RI及PLI存在相关性(r=0.329,P=0.014)。结论通过评价胎儿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静脉导管参数的相关性,可以间接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心室整体功能与舒张功能的关系。

    2016年06期 v.42;No.16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2016年澳大利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及各国指南之对比解读——Ⅰ.筛查、诊断及治疗前评估

    刘姝;王炳元;乔梁;

    2016年澳大利亚胃肠病学会等多家机构组织专家联合撰写并发布了《2016年澳大利亚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诊治指南》,内容涉及澳大利亚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管理模式、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筛查及诊断、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期间监测及治疗后随访等,本文对其中的部分要点进行解读,并着重与《2015年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2015年加拿大肝病学会慢性丙型肝炎管理共识指南》、《2015及2016年美国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2016年英国HCV感染诊治指南》以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肝病医生了解各个指南推荐意见的异同、规范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便利。

    2016年06期 v.42;No.162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病例

  • 胸膜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刘丹;王芳;任万明;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间断咳嗽、咳痰伴气短半个月,阵发性咳嗽,无金属音样咳嗽,无犬吠样咳嗽,白色泡沫痰,量约50 m L/d,无痰中带血,无寒战、发热,无胸闷,无恶心、呕吐,否认外伤及用药史;患者既往体健,除患头癣多年外无其他不适,无家族病史。门诊以"气短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实音,心率84次/分,心律齐,各

    2016年06期 v.42;No.16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