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小檗碱对低氧性肺小动脉收缩的抑制作用

    王军伟;解翠;程功;刘曼玲;赵澎涛;

    目的研究小檗碱在常氧条件下和低氧条件下对大鼠肺三级小动脉舒缩活动的影响作用。方法分离大鼠三级肺小动脉,常氧条件下用1μmol/L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环,累积加入不同浓度(10~(-9)—10~(-3)mol/L)的小檗碱,检测常氧条件下小檗碱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舒缩活动变化,计算小檗碱舒张血管效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低氧条件下10μmol/L小檗碱预孵育血管环20 min,1μmol/L PE预收缩血管环,血管环张力上升到平台期后,立即低氧,记录小檗碱在低氧条件下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张力变化。结果常氧条件下低浓度(10~(-9)—10~(-4)mol/L)的小檗碱以浓度依赖方式舒张血管环,其舒张效应的EC50为7.87±1.826μmol/L;高浓度(10~(-3)mol/L)的小檗碱诱导血管环收缩。低氧条件下肺小动脉环呈双相收缩变化。用10μmol/L小檗碱预孵育肺小动脉环20 min后,再经1μmol/L PE预收缩血管环和低氧刺激,低氧诱导肺小动脉环首先出现的瞬时收缩和后期出现的持续性收缩消失,血管被逆转为舒张,且出现较长时间,舒张幅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血管被逆转为舒张。

    2017年04期 v.43;No.16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4种病原菌体外培养对抗菌药物持留形成特征

    潘奕欣;马宁宁;赵婧;赵梓含;庞燕;高娟;韩俭;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培养时对抗菌药物持留形成特征。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种病原菌对实验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用10—100倍MIC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培养细菌的暴露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于诺氟沙星(100μg/mL),粪肠球菌暴露于氨苄青霉素(390.63μg/mL),福氏志贺菌暴露于诺氟沙星(50μg/mL),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诺氟沙星(100μg/mL),计数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变化,分析4种病原菌体外培养时持留形成特征。结果 4种病原菌在受到高浓度抗菌药物作用后,对数生长期病原菌在数小时至3 d内全部被杀死;稳定期病原菌在药物作用1周后仍然有大量存活。结论 4种病原菌在体外培养状况下,对数生长期持留菌形成少,而稳定期形成大量持留菌。

    2017年04期 v.43;No.16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肠道免疫因子GM-CSF,NLRP3和TLR4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张磊;吴永娜;陈拓;李汛;刘光琇;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志愿者、肝硬化患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探讨GM-CSF、NLRP3和TLR4在原发性肝癌疾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的5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标本各12例,健康志愿者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mRNA水平上GM-CSF、NLRP3和TLR4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细胞GM-CSF、NLRP3和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癌细胞(P<0.001);原发性肝癌组织GM-CSF、NLRP3和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健康志愿者血清GM-CSF、NLRP3和TLR4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P<0.001),但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GM-CSF、NLRP3和TLR4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及癌细胞系GM-CSF、NLRP3和TLR4与癌旁组织及人正常肝细胞相比表达显著降低,GM-CSF、NLRP3和TLR4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免疫过程。

    2017年04期 v.43;No.16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符合变应性鼻炎临床客观特征的大鼠模型初步建立

    周柳青;马岚;王德贵;袁逸铭;张小兵;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客观特征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方法 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对照组(9只),另有3只大鼠用于被动皮肤过敏(PCA)实验。模型组以卵清蛋白作为变应原,完成基础致敏;继以2%卵清蛋白生理盐水进行鼻内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卵清蛋白。采用PCA实验、行为学评分、Luna染色、HE染色对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模型组基础致敏阶段完成后,PCA实验阳性,证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产生;鼻内激发阶段完成后,每只大鼠行为学评分均>5分,出现喷嚏、鼻痒、流清涕等典型症状;Luna染色示鼻中隔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HE染色示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黏膜上皮脱落。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产生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符合变应性鼻炎发作时临床特征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

    2017年04期 v.43;No.16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藻多糖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诱导的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

    方燕祥;赵晶;张国强;饶志;武新安;

    目的考察海藻多糖(SP)对异烟肼(INH)与利福平(RIF)合用所致氧化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肝脏转运体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INH-RIF组和SP组,每组8只。INH-RIF组:灌胃INH和RIF各100 mg/(kg·d);SP组:灌胃SP 720 mg/(kg·d),3 h后灌胃INH和RIF各100 mg/(kg·d)。在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氧化指标及Ntcp蛋白表达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与INH-RIF组相比,SP组明显降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汁酸(P<0.05或P<0.01),缓解肝脏的病变;能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对Ntc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或P<0.01)。结论 SP能明显改善INH与RIF诱导的肝脏氧化损伤,且能增加肝脏转运体Ntcp的表达,缓解肝脏病变。

    2017年04期 v.43;No.16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复杂用药环境下的美罗培南血清药物浓度

    魏立明;果茵茵;刘婧;邱雯;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在复杂用药环境下的人血清美罗培南浓度的方法,并应用该法对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色谱柱:Luna C18柱(250 mm×4.60 mm,5μm)、以V(乙腈)∶V(磷酸盐缓冲液)=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6 nm;模拟ICU用药情况,制备含有ICU常用的13种药物的溶液,分别与美罗培南溶液混合后进样考察其专属性。结果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052 6 X+0.918 5,r=0.999 5;线性范围:1.0—100.0μg/mL;专属性、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回收率、冻融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18名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ICU复杂用药环境下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测定。

    2017年04期 v.43;No.16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儿童阑尾炎术后镇痛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张惠艳;李敏;周洪权;王志广;董慧领;陈庆国;王倩;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儿童阑尾炎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阑尾炎患儿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全身麻醉。术后研究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横肌平面内局部注射,分别于术后6、12、24、36 h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儿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芬太尼总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以及1周内患儿梦魇、惊恐发生次数;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芬太尼总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尿潴留发生例数均降低,1周内患儿梦魇、惊恐发生次数减少(P<0.05);治疗后24 h,血清IL-6与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增强儿童阑尾炎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心理应激影响,可能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减少儿童阑尾炎术后血清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2017年04期 v.43;No.166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疗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疗效比较

    张丽华;刘永斌;白锋;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选取拟行PCI术的AS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2例)和氯吡格雷组(63例)。替格瑞洛组术前接受负荷量替格瑞洛18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维持。氯吡格雷组术前接受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1次/d维持。患者分别于服药前、PCI术后2个月和4个月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P选择素(CD62P)、CD63、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服药治疗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PCI术前基线资料、血糖水平等指标,血小板功能指标CD62P、CD63及M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个月后,2组血小板功能指标CD62P、CD63及MPAR较术前下降(P<0.05);治疗4个月后,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数值继续下降,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SC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出血风险更小。

    2017年04期 v.43;No.166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莹;吴万民;冯永胜;张文芳;杨义;王阳;曹光;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高度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分析RGPCL高度屈光不正患者78例(103只眼),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患者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配戴RGPCL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与配戴框架眼镜对比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以上的眼数超过50%。RGPCL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与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未发生明显角膜上皮脱落、巨乳头结膜炎、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等。结论 RGPCL对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稳定,易被接受。

    2017年04期 v.43;No.16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甘肃省人民医院2006—201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

    刘凯;秦英;王治民;马铭;

    目的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06—201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出生缺陷的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06—2015年甘肃省人民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资料,对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出生缺陷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监测围产儿共计20 295例,缺陷儿27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5,整体趋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外耳畸形、唇腭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共占所有出生缺陷的60.3%。多指(趾)(χ~2=6.757,P=0.009)、先天性心脏病(χ~2=4.668,P=0.031)及其他缺陷(χ~2=9.733,P=0.002)的发生率逐年递增,直肠肛门闭锁逐年递减(χ~2=10.22,P=0.001)。结论甘肃省人民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该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前5位发病率较高病种的预防,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2017年04期 v.43;No.16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和S-100B蛋白影响的系统评价

    韩亚梅;张娟丽;

    目的系统评价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O干预对新生儿HIE的NSE、S100B蛋白影响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测量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研究,包括761名新生儿。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示:EPO与常规治疗比较,NSE浓度和S100B蛋白浓度下降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PO联合亚低温疗法与单独亚低温疗法比较:NSE浓度MD=-8.22,95%CI(-9.36,-7.09),P<0.000 01;S100B蛋白浓度MD=-0.35,95%CI(-0.43,-0.27),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EPO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MD=1.98,95%CI(1.64,2.32),P<0.000 01。结论 EPO在治疗新生儿HIE方面,可明确降低脑损伤标志物NSE和S100B蛋白水平,并且改善患儿NBNA评分,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7年04期 v.43;No.166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折患者炎性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

    魏然;贾金广;王敏;朱婉凌;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折患者多种炎性介质、疼痛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老年COPD合并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 h和48 h分别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缓激肽(BK)、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 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 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抑制老年COPD患者骨折所致急性疼痛,同时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2017年04期 v.43;No.16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炎康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齐墩果酸含量

    秦龙;王娟弟;李平;李玉民;

    <正>肝炎康胶囊是由虎杖、黄芪、太子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丹参、柴胡和水红花子8味中药组成的医院制剂,是依据中医药辨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肝炎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化裁而来的临床经验用方,具有益气固本、活血化瘀、利湿解毒的功效。为了控制其内在质量,保证临床疗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肝炎康胶囊中的丹参药材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和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2017年04期 v.43;No.16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

    张百红;岳红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持续诱导免疫反应,但仅对一小部分肿瘤患者有效。如何筛选出这部分肿瘤患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包括寻找预测因子、筛选优势人群、重建免疫反应和免疫联合治疗等。

    2017年04期 v.43;No.16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病例

  • 自然受孕四胞胎1例

    陈燕如;蔺军敏;侯全灵;陈思瑶;路英丽;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停经56天,发现宫内多胞胎,要求减胎"于2015年11月6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该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13岁月经初潮,(5—6 d)/(28—30 d),量中,痛经(-)。孕5产1,2006年12月足月妊娠,剖宫产分娩1健康女婴,体重3 500 g;2007年、2008年因计划外妊娠40 d,行人工流产2次;2013年带环妊娠40余天,行人工流产1次。夫妻双方家族中均无多胎妊娠分娩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15年9月11日。停经30 d时自测尿妊娠

    2017年04期 v.43;No.16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正>尊敬的作者:我们怀着对您从事科学研究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崇敬之情,诚邀您向本刊赐稿或推荐稿件。本刊开通了论文发表绿色通道,特约稿、优秀稿件快速处理(30日内有处理结果),即时发表(不超过90天),免收版面费、审稿费,稿酬优厚。《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国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存CNKI》《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2017年04期 v.43;No.166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