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础研究

  • 长期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肾炎的网状Meta分析

    王瑞娟;马兴铭;周立;芦永斌;

    目的评价长期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肾炎(L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2月,收集不同免疫制剂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WinBugs 1.4.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0个RCT,共4 202例患者。治疗LN降低尿蛋白有效性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来氟米特、环磷酰胺+来氟米特、霉酚酸酯、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环磷酰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P <0.05),环磷酰胺+来氟米特的效果优于来氟米特(P <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来氟米特、来氟米特+霉酚酸酯和霉酚酸酯的效果优于他克莫司[SMD (95%CI)分别为-1.23 (-2.40,-0.04)、-1.11(-2.00,-0.22)、-1.44 (-2.79,-0.08)、-1.17 (-2.04,-0.29)],霉酚酸酯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SMD (95%CI)为-0.40 (-0.78,-0.01)];累积排序概率曲线图排序结果显示,环磷酰胺+来氟米特、来氟米特+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分别为75.3%、72.7%、63.4%。治疗LN降低血清肌酐有效性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磷酰胺+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P <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SMD (95%CI)为-0.37 (-0.65,-0.09)];累积排序概率曲线图排序结果显示,环磷酰胺+来氟米特、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的SUCRA分别为75.9%、65.1%、63.7%。结论环磷酰胺+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多靶点治疗LN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

    2018年06期 v.44;No.17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的保护

    张艳;冷玉芳;薛兴;张红;吕兴华;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其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S组)、下肢缺血再灌注组(LIR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组(PHC组);橡皮筋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3 h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PHC组完全阻断大鼠双下肢血流3 h后,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5 mg/kg)后再灌注;检测再灌注即刻(t_1)、1 h(t_2)、3 h(t_3)、6 h(t_4)、12 h(t_5)和24 h(t_6)小肠组织湿/干重(W/D)和丙二醛(MDA)含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并行Chiu's病理分级。结果与S组比较, LIR组和PHC组各时间点Chiu's分级均升高(P <0.05);与LIR组比较,t_3—t_6时,PHC组大鼠小肠黏膜Chiu's病理分级降低(P <0.05)。与S组比较,LIR、PHC组大鼠小肠组织各时间点W/D和MDA含量升高(P <0.05);与LIR组比较,t_2—t_6时,PHC组大鼠的小肠组织W/D和MDA含量降低(P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对肠黏膜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抑制MDA对肠黏膜细胞的毒性有关。

    2018年06期 v.44;No.17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瑾;张彬艳;商苏杭;李珮;邓美英;江毓;陈晨;屈秋民;

    目的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户县一个自然村40岁以上的常住村民1 560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及调脂药物者。收集翔实的基线资料,测定肱动脉随机坐位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高血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578人(37.1%),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508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脂异常组高血压病患病率、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 <0.05)。以高血压病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与TG和高TG血症呈正相关关系(OR=1.224,95%CI:[1.065,1.454],P=0.006;OR=1.583,95%CI:[1.177,2.130],P=0.002)。以收缩压或舒张压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显示:收缩压与TG、高TG血症呈正相关关系(β=2.038,P <0.001;β=4.085,P <0.001),舒张压与TG、高TG血症呈正相关关系(β=1.381,P <0.001;β=2.715,P <0.001)。结论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尤其与TG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对血脂,尤其是对TG的监测和控制。

    2018年06期 v.44;No.17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18)F-FDG PET/CT全身肿瘤代谢体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张旭霞;翟亚楠;张皓;蔺莉莉;崔兰兰;郭顺林;辛仲宏;王梦书;魏柯香;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肿瘤代谢体积(MTVw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首次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0例NSCLC患者。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分期、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化疗、放疗、手术治疗及PET/CT显像中的MTVwb、全身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运用C值对比MTVwb及临床分期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化疗(HR=0.569,95%CI:[0.366,0.886],P=0.013)、临床分期Ⅳ期(HR=3.012,95%CI:[1.575,5.762],P=0.001)、MTVwb(HR=1.925,95%CI:[1.261,2.940],P=0.00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HR=0.266,95%CI:[0.144,0.493],P <0.001)、临床分期Ⅳ期(HR=2.940,95%CI:[1.315,6.574],P=0.009)和MTVwb(HR=1.538,95%CI:[1.180,2.004],P=0.001)是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且MTVwb的C值(0.634)>临床分期的C值(0.609)。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中的MTVwb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与SUVmax及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治疗方法、病理类型等多种因素比较,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2018年06期 v.44;No.17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

    雷海燕;吴婷婷;童明辉;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瓣膜置换术(AVR)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应用2DSTI技术对30例AI患者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分析,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VR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结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峰值较术前增加,但低于对照组,达峰时间较术前缩短,但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各水平段纵向应变峰值及达峰时间均呈现为基底段>中间段、基底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DSTI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价AI患者AVR术后心肌收缩力的变化及恢复情况。

    2018年06期 v.44;No.17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结局的影响

    安锦霞;刘小玲;王琰;倪亚莉;贺清;杨杰;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关系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PCOS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2组分别按照体重指数再分为2个亚组。检测患者月经周期第2天血清ADPN质量浓度,观察其与PCOS患者各代谢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关系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PN质量浓度在PCOS组明显降低,并且在肥胖PCOS亚组降低更显著(P <0.05)。PCOS组内比较,肥胖PCOS亚组临床妊娠率低于非肥胖PCOS亚组,早期流产率高于非肥胖PCOS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DPN水平较低,且肥胖PCOS患者更低,与IVF-ET结局不良相关。

    2018年06期 v.44;No.17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向长港;彭才华;童胜兰;段丽君;尚士宣;孙曼;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宫颈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分析HPV-E6/E7mRN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HPV-E6/E7mRNA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PV-E6/E7mRNA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E6/E7mRNA高表达是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V-E6/E7mRNA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术后预后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8年06期 v.44;No.17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吴金婵;陈娟;冯光球;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筛选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给予非药物和口服二甲双胍片降糖。对照组采取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检测2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显著多于对照组(80%,χ~2=4.640,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肽、餐后2 h C肽、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可提高降糖效果,且安全性好,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是其疗效之一。

    2018年06期 v.44;No.17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探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贺立侠;金秀平;刘佳明;万秋霞;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骨密度(BMD),记录相应的T、Z值。按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骨量减少组(B组),骨量正常组(C组)。结果骨质疏松在不同性别的检出率不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大于男性(P <0.05);A、B组的年龄、病程、HbA1c明显大于C组(P <0.05); A组的FPG、ALP大于B、C组(P <0.05);A组的BMI低于B、C组(P <0.05);而3组间血Ca、血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血Ca、血P无明显变化,而血ALP升高。年龄、FPG、HbA1c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6期 v.44;No.17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术前SII、NLR、PL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赵跃;郭永刚;孙甲甲;刘春蓉;周广磊;黄景昊;王宁;吴凤云;

    目的分析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分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和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差异,研究SII、NLR、PLR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DTC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讨论SII、NLR、PLR在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cut-off值。结果 DTC组SII、NLR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PL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由ROC曲线分析得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SII的最佳cut-off值为520.65,敏感度为41.6%,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64.8%,曲线下面积(AUC)为0.659。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NLR的最佳cut-off值为1.81,敏感度为62.4%,特异度为83.9%,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73.4%,AUC为0.720。结论术前高SII、NLR对DTC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工作中,可使用术前SII、NLR指导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全面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2018年06期 v.44;No.17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何峰;任高伟;

    目的探讨微创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微创直肠癌Dixon术患者150例,观察患者吻合口愈合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 150例患者吻合口愈合130例(86.67%)、吻合口瘘20例(1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糖尿病、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放置肛管与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体重指数> 25 kg/m2、术前白蛋白≤35 g/L、糖尿病、距肛缘距离≤7 cm、手术时间> 270 min、未放置肛管是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微创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愈合与年龄> 60岁、体重指数> 25 kg/m2、术前白蛋白≤35 g/L、糖尿病、距肛缘距离≤7 cm、手术时间> 270 min、未放置肛管等危险因素有关,应重视和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控,以防治吻合口瘘的发生。

    2018年06期 v.44;No.17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2016年澳大利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及各国指南之对比解读——Ⅱ.丙型肝炎病毒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刘姝;王炳元;乔梁;张海燕;

    2016年澳大利亚胃肠病学会等多家机构组织专家联合撰写并发布了《2016年澳大利亚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诊治指南》,内容涉及澳大利亚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管理模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诊断、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期间监测及治疗后随访等。本研究对其中丙型肝炎病毒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进行解读,并着重与《2015年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2015年加拿大肝病学会慢性丙型肝炎管理共识指南》《2015及2016年美国肝病学会丙型肝炎治疗指南》《2016年英国HCV感染诊治指南》以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肝病医生了解各个指南推荐意见的异同、规范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便利。

    2018年06期 v.44;No.174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太赫兹技术在检测蛋白质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进展

    谢明真;蒋丽云;车团结;何津春;

    太赫兹技术是基于太赫兹(THz)波的远红外波段光谱测量新技术,近年来在医疗诊断、食品检测和生物研究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迅速。本研究结合THz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利用THz技术在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构象、动力学及定量检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同种氨基酸和肽在THz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阐述了THz技术在研究混合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氨基酸水溶液的应用以及不同氨基酸的THz波谱存在差异的原因;综述了THz技术研究蛋白质构象、水合动力学、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和蛋白定量,初步探讨了THz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的前景和待解决的问题。

    2018年06期 v.44;No.17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安军钰;黄晏;李万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亦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研究进展,CHD发病机制的研究虽不断深入,但仍不明确。尽管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CHD的金标准,但大量临床及相关研究表明, CAG正常而仍存在胸痛的患者数量并不罕见,怀疑此现象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引起,CMD在CHD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CMD在CHD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评估、治疗及展望作一综述。

    2018年06期 v.44;No.17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黑热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张真珍;

    <正>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异常激活、过度增生并分泌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全身高度炎症反应综合征~([1]),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HLH的常见病因

    2018年06期 v.44;No.17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