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肿瘤整体治疗研究

  • 肿瘤微生物治疗的机制和模式

    张百红;岳红云;

    微生物治疗是肿瘤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群可以调节人体免疫、抑制局部炎症、靶向肿瘤代谢和传导信号分子,肿瘤微生物治疗有单独和联合治疗2种模式。本研究探讨肿瘤微生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主要模式,强调肿瘤微生物治疗在联合治疗时代的价值和未来。

    2019年05期 v.45;No.17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剂

    张百红;岳红云;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细胞因子和代谢物不仅影响肿瘤免疫治疗,其调节剂还能促进免疫细胞活性。TIME调节剂主要有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精氨酸酶抑制剂、腺苷受体拮抗剂、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TIME调节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可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2019年05期 v.45;No.179 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对选择性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张百红;岳红云;

    耐药仍是限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抑制剂应用的主要问题。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包括细胞周期素(Cyclins)-CDKs复合物增加、Cyclin-CDK4/6-P16-Rb通路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和肿瘤细胞适应。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和自噬抑制剂是克服其耐药的主要方法。

    2019年05期 v.45;No.17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表观遗传修饰剂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百红;岳红云;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遗传突变也是表观遗传改变的结果,多个靶向表观遗传调节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这些药物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修饰剂、DNA联合组蛋白修饰剂和染色质重构剂。未来实体瘤的表观遗传治疗将寻找新的表观遗传靶点和联合治疗策略。

    2019年05期 v.45;No.17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妇产医学研究

  • 兰州市近10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趋势分析

    李永霞;杨永秀;

    目的分析兰州市近10 a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趋势,为HDCP的发病情况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730例HDCP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人数和年龄在年际、季节和月份下的变化特征,以5 a为间隔对比不同时段患者的构成比和平均年龄。结果 (1)兰州市HDCP患者人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率为8.87例/a (P <0.05);各季患者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春季,增加率为3.48例/a (P <0.05),其次为夏季,增加率为2.23例/a (P <0.05),秋季变化最小。HDCP发病期主要集中在5、10月,11月患者人数最少。(2)兰州市HDC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8岁,并趋于大龄化,增大率为0.09岁/a;不同年龄的患者人数呈正态分布,峰值出现在28岁左右,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45岁,自32岁后患者人数明显减少;患者平均年龄最大的月份是8月,均值为31.43岁,其次是1月,均值为30.77岁,4月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小。(3) 2013—2017年的患者比率与2008—2012年的在年际和季节上都存在显著差别,后5 a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而患者整体上趋于年轻化,仅夏季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前5 a,其余各季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小于前5 a。结论近10 a兰州市HDCP患者人数呈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春季,其中5月的患者最多;患者整体上趋于大龄化,年龄集中在28~32岁,8月大龄患者最多,4月年轻患者偏多;近5年来HDCP患者人数明显增多,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2019年05期 v.45;No.17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王金凤;李琛;黄康榕;王月玲;冀静;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4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及1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1周内NLR、ML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前NLR、MLR水平均高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P <0.05)。在宫颈癌患者中,高NLR与低NLR 2组在FIGO分期、淋巴/脉管转移、病理分级、初婚年龄、产次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MLR与低MLR 2组在FIGO分期、淋巴/脉管转移、肌层浸润及初婚年龄差方面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LR与MLR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的常规筛查项目,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2019年05期 v.45;No.17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王晓艳;李莲英;王肃旸;

    目的分析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及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各30例,均在孕32周时采外周血留取血标本,分别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数目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重度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Thl7细胞相对数均明显升高,Treg细胞相对数明显下降,Th17细胞相对数/Treg细胞相对数向Th17偏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Thl7细胞相对数升高,Treg细胞相对数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血浆中IL-17均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IL-17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IL-10低于轻度子痫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对数/Treg细胞相对数平衡更倾向于Th17细胞介导的促炎状态,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能力下降,且随病情加重而更加明显。

    2019年05期 v.45;No.179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儿童康复医学研究

  • 基于引导式教育的悬吊训练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中的应用

    王东升;

    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教育的悬吊训练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下肢肌张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SCP患儿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常规悬吊训练,B组给予基于引导式教育的悬吊训练,比较2组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平衡功能。结果 B组下肢肌张力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治疗1、3个月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儿童平衡量表(PBS)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1、3个月后下肢FMA、PBS得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引导式教育的悬吊训练可有效改善SCP患儿下肢肌张力,有利于改善患儿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5期 v.45;No.179 36-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组形式的构音训练对脑性瘫痪后构音障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费维维;

    目的探讨基于小组形式的构音训练对脑性瘫痪后构音障碍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后构音障碍患儿168例,依据患儿接受的康复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接受基于小组形式的构音训练,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一对一语言训练。于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语言康复训练效果及口部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交流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84.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患儿唇运动、下颌运动、舌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试验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语言流利性、复述能力、视命名、反应命名等评分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小组形式的构音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言语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5期 v.45;No.179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基础医学研究

  • 脑皮质撞击法构建颅脑创伤大鼠模型中设定参数的比较

    周娟;陈花英;吴焕成;王振国;刘洋;

    目的利用脑皮质撞击仪设置不同参数,以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创伤(TBI)大鼠模型,为相关参数的标准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V1、V2、V3、D1、D2、D3、假手术(S)和对照(C)组,利用电子脑皮质打击仪构建不同损伤程度TBI模型。术后48 h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网屏实验评分、旷场实验评分,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V、D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C组及S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网屏实验评分方面,除V1组外,其余各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D1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与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旷场实验评分中,水平得分方面,V3、D1、D2、D3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降低,且V3组高于D2和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垂直得分方面,各模型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降低,且V1、V2、V3组均高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便粒数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组织含水量方面,与C组或S组比较,V2、V3、D1、D2和D3组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V3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固定打击最低点持续时间均为200 ms的情况下,以2 mm的打击深度,4 m/s的打击速度构建轻度TBI大鼠模型,以2 mm的打击深度,5 m/s的打击速度构建中度TBI大鼠模型,以4 mm的打击深度,5 m/s的打击速度构建重度TBI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成功率和区分度,该参数更为适合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TBI大鼠模型。

    2019年05期 v.45;No.179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toQ对高原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杨林鹏;樊鹏程;蒋炜;景临林;马慧萍;靳婉君;孙薇;贾正平;

    目的研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对模拟高原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组(正常对照组)、Model组(缺氧模型组)、ACZ组(乙酰唑胺阳性对照组)、MitoQ (15 mg/kg)组,给药后将小鼠放入低压氧舱,减压至模拟海拔高度7 200 m,小鼠保持在此高度下缺氧72 h后处死,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NO含量、顺乌头酸酶(ACO)、苹果酸脱氢酶(MDH)、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Ⅲ的活性。结果经过模拟7 200 m高原缺氧72 h后,与Model组比较,MitoQ组能够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线粒体ACO、MDH和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Ⅲ的活性,降低NO含量。结论 MitoQ能够保护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

    2019年05期 v.45;No.179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血清胱抑素C及C1q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吴雪;张尚弟;赵有利;徐义先;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及血清补体(C1q)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方法选择14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检测血清CysC、C1q水平,分析其与ISR的相关性。结果再狭窄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C1q水平显著低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C1q水平与ISR相关(P <0.05)。结论血清C1q水平可能是ISR的保护因素,血清CysC水平可能是ISR的危险因素。

    2019年05期 v.45;No.17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Denonvilliers筋膜解剖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吕西;郭琎祎;刘小康;王彦伟;赵磊;李榆;贺东强;马家骧;马强;宋爱琳;

    目的探讨Denonvilliers筋膜(DVF)解剖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解剖分离直肠前间隙的应用。方法回顾2017年9月—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9例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时解剖分离DVF。行直肠前间隙解剖时,在腹膜返折上方1 cm处切开腹膜,分离后进入DVF前间隙。对男性患者分离至精囊腺底部处切断DVF;对女性患者分离至距腹膜返折下方5 cm处切断DVF,然后进入直肠固有筋膜与DVF间的间隙。结果该方法不仅确保完整切除直肠固有筋膜,而且也能很好地避免精囊腺损伤以及保护自主神经。结论解剖分离DVF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2019年05期 v.45;No.17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酸酐酶Ⅸ、DLL4的表达与胃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王拓;魏友芬;赵金匣;张德奎;李桂香;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Ⅸ (CAⅨ)、DLL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3例胃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AⅨ、DLL4、VEGF、CD34的表达程度,回顾性分析83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AⅨ和DLL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Ⅸ、DLL4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有关(P <0.05),两者与胃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 0.05);CAⅨ与DLL4、VEGF、CD34均存在相关性,DLL4与VEGF、CD34存在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CAⅨ、DLL4高表达与无复发生存时间缩短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CAⅨ、DLL4、TNM分期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CAⅨ和DLL4胃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胃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因子。

    2019年05期 v.45;No.179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配对相关同源框1基因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刘天祥;温霄雄;祝成楼;王尚;李耀岐;达明绪;

    目的检测配对相关同源框1 (PRRX1)基因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波形蛋白(Vim))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PRRX1与E-ca、Vim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RRX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转移淋巴结组织及胃癌组织标本,其中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65例,胃癌组织标本93例。通过实验分别测定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E-ca、Vim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根据实验数据探讨在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和E-ca、Vim的表达差异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 PRRX1和Vim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9%、63.44%,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和Vim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8%、36.9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4.09%)显著低于转移淋巴结组织(61.54%),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 <0.05);(3) PRRX1与Vim、E-ca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429,P <0.05)、负相关关系(r=-0.334,P <0.05);(4)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3个方面:PRRX1的表达、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结论 PRRX1可能通过调控EMT促使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影响患者预后。

    2019年05期 v.45;No.17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赵金花;毛小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患病率逐年增长,并呈现低龄化。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及遗传等因素相关。随着"肠—肝轴"学说的提出,大量的研究逐渐证实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机制中有作用,针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对于NAFLD的治疗价值被不断探索。

    2019年05期 v.45;No.17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的影像支持研究进展

    李元敏;崔芬芬;李昕;宋兵;

    随着心脏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已经成为心脏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因为解剖结构复杂,受限于影像技术,大部分仍未开展微创手术。本研究回顾近年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影像支持的相关研究后,主要介绍新兴的3D旋转血管造影、心脏3D打印技术和辐射安全技术,并提出展望。

    2019年05期 v.45;No.17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增强胶质瘤放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裴亚亚;马莉;孙鹏飞;

    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受瘤内低氧分压微环境的影响,使其对放疗产生一定程度的拮抗性;而高压氧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乏氧所致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主要综述了高压氧放疗增敏的机制、与放疗的协同作用以及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旨在为高压氧在胶质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5期 v.45;No.17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医学院展示

  • 弦歌相继 培育时代新人 初心不改 服务全民健康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正>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端于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所开设的卫生学课程。1959年,原兰州医学院筹建卫生系,招收首批卫生学专业学生,开创西北地区公共卫生教育的先河。1962年因故撤消了卫生系。1984年恢复重建卫生系。1989年更名为预防医学系。2001年更名为公共卫生系,2002年6月成立公共卫生学院。2004年11月随着原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2005年1月组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9年05期 v.45;No.179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烈庆祝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

    袁占亭;严纯华;

    <正>值此兰州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医护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九曲黄河浩荡奔流,巍巍学府俊采星驰。1909年,兰州大学肇基法政,开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秉持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之追求,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参与和见证了

    2019年05期 v.45;No.17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肿瘤整体治疗研究专栏简介

    <正>目前人类对肿瘤的治疗尚有许多限制。虽然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可能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但因为肿瘤内异质性和肿瘤竞争性转移,肿瘤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似乎并不能延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肿瘤中心张百红团队认为肿瘤治疗策略需要

    2019年05期 v.45;No.17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