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专家述评

  • 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急性肺损伤的无细胞治疗策略

    陈佳威;张惠兰;

    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因多样,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MSC-EV)具有低免疫原性、无致瘤风险等优势,为ALI/ARDS治疗带来希望。本文从免疫调节与炎症控制、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修复、细胞死亡调控、微生物清除与抗病毒活性、线粒体功能保护等多方面阐述MSC-EV治疗ALI/ARDS的作用机制,系统总结外泌体工程化策略在提高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并探讨当前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转化进展,为ALI/ARDS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2025年06期 v.51;No.234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贾炎峰;何春晓;张登才;王玥元;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Sanger测序、微卫星不稳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A聚合酶ε催化亚基(POLE)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和P53蛋白表达进行分子分析。结果 POLE突变型占4.3%,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无广泛淋巴血管间隙浸润;错配修复缺陷型占23.2%,子宫内膜样癌1级51例(68.0%);P53异常型占6.1%,浆液性癌占比50.0%,均存在肌层浸润;无特异分子特征型占66.5%。3例患者观察到双分子特征,1例POLE突变+P53异常型,2例P53异常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4种分子分型亚组在侵袭性类型、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6期 v.51;No.234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HbA1c、 AIP变化与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杨雪;王珩;王霞;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4月—2023年7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5例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设为梗死组,选取同期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HbA1c、血脂等实验室指标。根据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计算AIP,并校正AIP(cAIP)。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无斑块组(57例)和斑块形成组(68例) 2个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A1c、cAI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梗死组HbA1c、cAI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HbA1c、cAIP均显著低于斑块形成组(P<0.05)。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HbA1c、cAI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3、0.76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cAIP、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cA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诱发颈动脉斑块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HbA1c、cAIP升高是诱发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

    2025年06期 v.51;No.234 20-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离断胸背血管桥支对重建乳房的影响

    艾小红;李芳英;艾一凡;王彦;蒲竞;赵鹏;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一期乳房重建术中离断胸背血管桥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3年3月,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用背阔肌皮瓣一期乳房重建术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中对胸背血管桥支不同处理方式,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保留胸背血管桥支,试验组为离断胸背部血管桥支1~2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乳房表面美观度评分、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状况,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肢活动度、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64.10%)相比,试验组患者满意度(85.37%)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肢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用背阔肌皮瓣一期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者,术中离断胸背部血管桥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乳房美观度、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且对上肢活动度基本无影响。

    2025年06期 v.51;No.234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循证医学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20年内相关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王宇航;张皓承;曾通旭;哈小琴;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糖尿病(DM)领域研究进程和内容。方法 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语言等软件可视化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5年1月-2024年3月发表的文献。结果 共纳入核心文献2 940篇;德国、美国和意大利是本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哈佛大学是本领域中合作的中心机构,《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是与本领域最相关的期刊,《Diabetes》是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目前本领域研究集中于4个方向:氧化应激、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DM并发症和DM创面治疗;研究热点集中于外泌体和创面治疗领域。结论 MSC仍是治疗DM的前沿领域,MSC治疗DM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疗机制和并发症治疗领域,未来的热点将集中于外泌体及创面治疗。

    2025年06期 v.51;No.234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奥琪;丁奉兴;王浙;任紫钰;牛牧町;赵跃;易少威;刘晏利;刘辉;李娜;张瑜;李文捷;马彬;

    目的 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及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该领域动物实验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40篇文献,总结了该领域动物实验中应用的疾病类型、动物模型、细胞来源及形态、结局指标测量时间点及其方法等。结论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在动物实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获得验证,但在动物模型选择、移植细胞类型、结局指标测量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研究的可重复性造成影响。今后应规范该领域动物实验的实验方法,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安全性,以促进该领域动物实验研究向临床转化。

    2025年06期 v.51;No.234 43-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共卫生

  • 兰州市7~12岁健康汉族儿童肺通气功能预计值研究

    李盼英;张小峰;尹建运;任晓卫;杨静;黄莉;倪倩;

    目的 通过建立兰州市7~12岁健康汉族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指标预计方程以获得预计值。方法 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兰州市5个行政区选取2 087名7~12岁健康汉族儿童,采用德国耶格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录并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外推容积(VBE)等10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以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对各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兰州市7~12岁健康汉族男、女童的肺通气功能指标预计方程。结果 7~<8、8~<9、9~<10、10~<11岁组男童FVC、FEV1高于女童,9~<10、10~<11、11~<12、12~<13岁组男童FEV1/FVC低于女童(P<0.05)。除FEV1/FVC和VBE/FVC外,其他8项指标均与年龄、身高和体重呈正相关关系(P<0.001)。PEF与FEV1呈正相关关系(P<0.001)。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男、女童的肺通气功能指标预计方程,按性别输入年龄、身高、体重可计算出相应预计值。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计方程可通过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出兰州地区7~12岁儿童肺通气功能预计值。

    2025年06期 v.51;No.234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用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应用

    岳莉;魏丽琼;黄蕾;南楠;李佳樾;郭金仙;张小妮;陈奕铭;

    住院儿童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临床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和营养不良风险密切相关。对存在风险儿童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干预十分必要。临床上使用的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包括主观全面营养风险评价、儿科营养不良筛查方法、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数字测量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以及中国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等。这些筛查工具在全面性、操作简便性及适用人群等方面各具特点,但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可广泛应用的营养筛查工具。本文对常用的儿童营养风险评估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系统综述,深入比较各工具的临床适用性和局限性,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适合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51;No.234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SC-EV促进肝再生的机制及工程化增效策略研究进展

    漆子飞;宋晓静;杨乐乐;张骁骉;邵毅;胡轩睿;王晓迪;李向阳;尚进;汪名飞;任龙飞;张磊;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胞外囊泡(EV)因其天然纳米载体特性与无细胞治疗优势,近年来成为肝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MSC-EV通过高效靶向递送微RNA、环状RNA、脂质、功能蛋白、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精准调控肝细胞增殖和凋亡、免疫微环境稳态等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天然MSC-EV由于组织靶向性不足、功能分子载荷异质性大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其临床转化应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工程化修饰MSC-EV或MSC,有望系统性提升MSC-EV的再生潜能。本文系统综述了MSC-EV促进肝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工程化增效技术的前沿进展,以期为无细胞治疗促进肝再生提供理论依据与崭新视角。

    2025年06期 v.51;No.234 65-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遇与挑战

    王芸;雷泽林;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肺组织不可逆的纤维增生和结缔组织沉积,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衰老、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会触发表观遗传改变,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并被异常激活,引起纤维化的发生,被认为是IPF发生的关键。但是,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疾病预后不佳,尚无治愈方法。细胞疗法已经成为多种疾病的新兴治疗策略,本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免疫调节能力和成瘤风险较低等特性,提出了MSCs在IPF治疗中的挑战和展望,为治疗IPF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51;No.234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细胞RNA测序在癌症研究中的进展

    赵洪辉;张子玉;禹晓轩;石磊;

    单细胞RNA测序在癌症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揭示肿瘤异质性、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和探索肿瘤治疗新靶点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单细胞RNA测序能够在单个细胞层面精准分析基因表达及突变特征,揭示肿瘤内部的分子多样性。此外,空间转录组学结合基因表达与组织空间结构信息,弥补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空间定位上的不足,为研究细胞空间定位、基因表达模式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创新性的工具。单细胞RNA测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异质性分析、免疫治疗研究和耐药性机制的探索,为肿瘤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51;No.234 79-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胶质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痛中的研究进展

    陈云娜;阚鸿姣;袁曼;张晓燕;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以视神经和脊髓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80%的患者伴有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枢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通过释放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在NMOSD疼痛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胶质细胞介导NMOSD与疼痛共病的分子机制,着重解析其动态调控网络,为开发靶向胶质细胞的特异性镇痛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51;No.234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年重点专题预告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核心学术期刊(B+),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和检索系统收录。作为“双一流”高校学术期刊,具有良好的学术口碑和学术影响力。66年来我们坚持“引领创新,促进交流,培养人才,服务健康”的办刊宗旨,遵循“立足西部,面向世界,突出特色,守正创新”的办刊理念。发挥兰州大学医学特色和西部地域特色,努力提高刊物质量,建设专家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综述等栏目,助力西部常见病、高发病、地方病、罕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研究和西部道地药材的研发、推广。

    2025年06期 v.51;No.234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