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妍君;王若涵;鲁鸿;康宁;佟明坤;薛涛;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疾病负担及污染水平改善对儿童下呼吸道的健康收益,测算2013—2023年间归因于大气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方法 本研究以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先进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暴露反应关系,利用网格化的污染浓度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PM_(2.5)的归因风险比和归因死亡人数。结果2013—2023年,中国人口加权的PM_(2.5)浓度显著下降,并由此导致归因于PM_(2.5)的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归因于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由2013年的3 496人(95%CI:[2 526,4 619])降至2023年的592人(95%CI:[385,845])。归因死亡人数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的疾病负担情况常年位居全国前列。随着PM_(2.5)污染水平降低,各省份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PM_(2.5)污染状况的改善极大地减轻了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
2025年01期 v.51;No.2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菲;曲一楠;郭富;赵琦;
目的 探讨山东省德州市大气二氧化硫(SO_2)短期暴露与救护车紧急呼叫量(AECOs)的关联。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山东省德州市每日急救呼叫、空气污染和气象数据。基于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估计SO_2短期暴露的效应,利用分层分析确定脆弱人群和敏感疾病。结果 在滞后3d内,AECOs的相对风险(OR)与大气SO_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SO_2每增加10μg/m~3,累积OR值为1.06 (95%CI:[1.04,1.08])。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SO_2短期暴露的效应在滞后当天最大,而后迅速减小。35岁以下青壮年及65岁以上老年人群SO_2效应更大。在不同病因分层的分层分析中,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AECOs与大气SO_2暴露的关联强度大于其他病因相关的AECOs (P<0.05)。结论山东省德州市人群SO_2短期暴露与AECOs显著相关,应重点关注年轻人群、老年人群和患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SO_2效应。
2025年01期 v.51;No.229 68-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媛媛;张本忠;张海涯;赵芯瑞;周丹妮;罗贤峰;赵文莉;
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依据。方法新发职业病数据来源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职业病发病年龄和接害工龄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灰色模型预测2024—2028年职业病及其不同特征的发病例数。结果甘肃省2014—2023年共报告2 095例新发职业病病例,涵盖8大类47种疾病。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最多,共计1 714例(81.81%);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计123例(5.87%);职业性传染病与职业性化学中毒均为121例(5.78%)、其他职业病16例(0.76%)。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9 (44,55)岁;接害工龄为13 (6,23)年。大型企业职业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微型企业,国有、合资、大型企业接害工龄长于私有、小微型企业。灰色模型GM (1,1)预测显示,甘肃省2024—2028年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职业病,且发病数呈上升趋势,职业性传染病、耳鼻喉口腔疾病及化学性中毒发病例数较小且趋于平稳;一类地区未来5年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有下降趋势,四类地区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尘肺病是甘肃省主要职业病病种,应重点加强对小、微型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职业病监管,加强对第四类地区和小型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帮扶。
2025年01期 v.51;No.22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