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专家述评

  • 大气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毅翔;阚海东;

    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以往研究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及其健康效应的复杂性、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等。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涉及流行病学、毒理学、大气科学,及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暴露模型和统计分析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大气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本研究从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潜在威胁和影响路径入手,综述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v.51;No.229 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心血管健康及相关表观遗传标志物的影响

    姜云星;白丽君;吴少伟;

    臭氧(O_3)是一种强氧化性污染物,其浓度随全球变暖上升,短期暴露可能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本文综述了O_3短期(急性)暴露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O_3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风险、ST段压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化等表型指标,以及表观遗传标志物的影响,旨在为O_3致心血管健康危害的机制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v.51;No.229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基础研究

  • 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祝继原;李嘉雯;王梦迪;张世超;吴鹤;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蛋白的分子特征,并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02例结直肠癌组织病理标本,分别采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蛋白检测,并分析结直肠癌的分子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402例结直肠癌样本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占比8.46%,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型占比2.49%,2B3D位点中敏感性高的位点分别为BAT-26 (8.46%)、BAT-25 (7.96%)和D2S123 (7.46%)。错配修复缺陷型发生率为6.22%,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形式以PMS2和MLH1共缺失为主要类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蛋白的结果不符合率为3.73%。另外,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具有独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系统分子特征,并且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

    2025年01期 v.51;No.229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023—2024年兰州市某三甲医院6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朱莉莎;李德顺;李娜;包海荣;

    目的 分析2023—2024年兰州市6种呼吸道病原体病原谱及流行特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3年3月—2024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4 402例,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即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和肺炎支原体(MP)的核酸,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6种呼吸道病原体总体阳性率为50.5%,其中单一感染检出率为46.9%,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7%。检出率排名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MP (21.3%)、FluA (10.8%)、HRV (10.4%)。病原体总体阳性率在性别(χ~2=13.396,P<0.05)、年龄(χ~2=2 829.124,P<0.05)及季节(χ~2=408.629,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儿童FluB、HRV、RSV、ADV和MP的阳性率均高于中青年和老年患者(P均<0.016 7);中青年FluA的阳性率高于老年患者(P<0.016 7)。HRV在秋季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三季(P均<0.008 3),而FluA、FluB、RSV、ADV主要在冬季高发(P均<0.008 3)。结论 预测FluA高流行态势可能延续至2025年5月底,MP流行强度将逐步减弱,HRV流行趋势相对稳定。未来需加强病原体监测,重点关注儿童等易感人群,并针对不同人群和季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025年01期 v.51;No.229 34-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高原旅居男性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马刚;张新;王锐;任洁;康亚芬;张春雷;常德辉;

    目的 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I-ESWT)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西藏旅居男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就诊时采用LI-ESWT治疗仪(ED1000)治疗的西藏旅居男性CP/CPPS患者42例,治疗参数为0.09 mJ/mm~2、脉冲频率120次/min,于左、右侧阴茎脚冲击波分别输出300次治疗,于会阴部左侧、中点、右侧3个位置各输出600次治疗,治疗2次/周,连续3周,共6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随访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5 (IIEF-5)、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C-ISFPE)、勃起硬度分级(EHS)、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在42例患者中,治疗后NIH-CPSI、IIEF-5、C-ISFPE、GAD-7、PHQ-9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HS未见明显改变(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LI-ESWT可以减轻罹患CP/CPPS西藏旅居男性的会阴区多种不适症状,改善患者泌尿生殖功能,提高男性工作能力。

    2025年01期 v.51;No.229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黏菌素B联合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李姗姗;侯国阔;铁兴华;张英杰;史倩雲;张立平;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其中,有17例为MDR-AB感染且使用了多黏菌素B治疗,9例采用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收集此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抗感染治疗方案、脑脊液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感染指标、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评估其接受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纳入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9[18, 60]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脑脊液培养报告阳性)中位时间为13.33[2, 25] d;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中位时间30.11[16,56] d, IVT/IT注射多黏菌素B中位时间19.78[8, 42] d,脑脊液培养转阴中位时间12.56[8, 17] d;治疗有效率为88.90%,细菌清除率为100.00%,28 d临床死亡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急性肾损伤1例(11.11%),皮肤色素沉着1例(11.11%),未出现明显神经毒性副作用,无其他过敏反应。结论 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方案治疗M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好。

    2025年01期 v.51;No.229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循证医学

  • 国内外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周丽;李腾飞;徐晓红;连娇燕;王宝林;杨早娟;

    目的 深入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4-2023年发表的ICH相关文献。利用Excel 2021统计分析文献的年发文量、发表国家、作者。用VOSviewer 1.6.13软件构建国家、作者合作关系图和关键词共现聚类图,用R(4.3.1版) Bibliometrix包(3.13版)绘制年度热点变化趋势图。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666篇,英文文献1 812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国、英国为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中文文献倾向于ICH的感染因素和药物治疗,英文文献则更关注遗传学分析、综合治疗策略和疾病预后。遗传学研究、个性化营养管理,创新的基因诊断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结论 美国在ICH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中、英文文献虽有共性,但在侧重点上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遗传学机制、个性化营养管理和基因诊断技术。

    2025年01期 v.51;No.229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公共卫生

  • 中国大气PM2.5污染改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风险的影响

    董妍君;王若涵;鲁鸿;康宁;佟明坤;薛涛;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疾病负担及污染水平改善对儿童下呼吸道的健康收益,测算2013—2023年间归因于大气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方法 本研究以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先进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暴露反应关系,利用网格化的污染浓度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PM_(2.5)的归因风险比和归因死亡人数。结果2013—2023年,中国人口加权的PM_(2.5)浓度显著下降,并由此导致归因于PM_(2.5)的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归因于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由2013年的3 496人(95%CI:[2 526,4 619])降至2023年的592人(95%CI:[385,845])。归因死亡人数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的疾病负担情况常年位居全国前列。随着PM_(2.5)污染水平降低,各省份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PM_(2.5)污染状况的改善极大地减轻了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

    2025年01期 v.51;No.2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德州市大气二氧化硫短期暴露与救护车紧急呼叫量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

    刘菲;曲一楠;郭富;赵琦;

    目的 探讨山东省德州市大气二氧化硫(SO_2)短期暴露与救护车紧急呼叫量(AECOs)的关联。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山东省德州市每日急救呼叫、空气污染和气象数据。基于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估计SO_2短期暴露的效应,利用分层分析确定脆弱人群和敏感疾病。结果 在滞后3d内,AECOs的相对风险(OR)与大气SO_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SO_2每增加10μg/m~3,累积OR值为1.06 (95%CI:[1.04,1.08])。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SO_2短期暴露的效应在滞后当天最大,而后迅速减小。35岁以下青壮年及65岁以上老年人群SO_2效应更大。在不同病因分层的分层分析中,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AECOs与大气SO_2暴露的关联强度大于其他病因相关的AECOs (P<0.05)。结论山东省德州市人群SO_2短期暴露与AECOs显著相关,应重点关注年轻人群、老年人群和患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SO_2效应。

    2025年01期 v.51;No.229 68-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4—2023年甘肃省职业病发病特征及基于灰色模型的短期预测

    马媛媛;张本忠;张海涯;赵芯瑞;周丹妮;罗贤峰;赵文莉;

    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定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依据。方法新发职业病数据来源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职业病发病年龄和接害工龄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灰色模型预测2024—2028年职业病及其不同特征的发病例数。结果甘肃省2014—2023年共报告2 095例新发职业病病例,涵盖8大类47种疾病。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最多,共计1 714例(81.81%);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计123例(5.87%);职业性传染病与职业性化学中毒均为121例(5.78%)、其他职业病16例(0.76%)。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9 (44,55)岁;接害工龄为13 (6,23)年。大型企业职业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微型企业,国有、合资、大型企业接害工龄长于私有、小微型企业。灰色模型GM (1,1)预测显示,甘肃省2024—2028年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职业病,且发病数呈上升趋势,职业性传染病、耳鼻喉口腔疾病及化学性中毒发病例数较小且趋于平稳;一类地区未来5年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有下降趋势,四类地区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尘肺病是甘肃省主要职业病病种,应重点加强对小、微型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职业病监管,加强对第四类地区和小型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帮扶。

    2025年01期 v.51;No.22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机器学习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余杭;张婧杰;高祥瑞;杨志国;徐丁;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兴起,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方法,为儿童呼吸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诊断、精准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机器学习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机器学习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年01期 v.51;No.22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王子圆;刘欣然;孙利娜;雷军强;

    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术前准确、无创地预测淋巴结转移是该领域的研究难题。近年来,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由于可以从医学影像中非侵入性地获取高通量数据信息而受到关注,在术前识别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优于普通放射科医生。本研究综述近年来基于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识别高风险人群并拟定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2025年01期 v.51;No.229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年重点专题预告

    <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核心学术期刊(B+),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和检索系统收录。作为“双一流”高校学术期刊,具有良好的学术口碑和学术影响力。66年来我们坚持“引领创新,促进交流,培养人才,服务健康”的办刊宗旨,遵循“立足西部,面向世界,突出特色,守正创新”的办刊理念。发挥兰州大学医学特色和西部地域特色,努力提高刊物质量,建设专家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综述等栏目,助力西部常见病、高发病、地方病、罕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研究和西部道地药材的研发、推广。

    2025年01期 v.51;No.229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