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涛;张凡;唐富天;李玉民;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肝细胞癌(HCC)差异表达基因,探索HCC发生、发展的通路及分子机制,构建肝细胞癌预后模型。方法 筛选GEO数据库中的HCC基因表达芯片“GSE76427”,利用R语言的“limma”“cluster profiler”包筛选HCC差异基因并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分析,用“survival”包行单因素COX分析并用“glmnet”包构建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 回归模型建立预后模型;用“survival”“ survminer”“timeROC”包构建风险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RMS”包绘制预后相关列线图;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相关数据验证。结果 得到425个HCC差异基因及15个HCC预后相关基因(P< 0.05)。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色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等通路。LASSO回归得到8 个关键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低风险组总体生存(OS) 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 0.000 97);TCGA验证队列结果显示,低风险组OS 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 0.021)。结论 本研究建立8个关键基因的预后模型可有效预测HCC患者预后风险,为HCC患者的临床决策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05期 v.47;No.191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逸轩;刘陇黔;
目的观察肝激酶B1 (LKB1)对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LKB1真核表达载体pCMV-LKB1转染ARPE-19细胞,筛选稳定过表达LKB1的ARPE-19细胞株。将ARPE-19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HG组)、高糖+空白组(HG+B组)、高糖+LKB1组(HG+LKB1组)。用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EdU法检测结果显示,HG+LKB1组与HG组、HG+B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Transwell小室观察发现,HG+LKB1组与HG组、HG+B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HG+LKB1组与HG组、HG+B组相比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1),磷酸化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显著增加(P <0.01),而磷酸化的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LKB1可下调MMP2和VEGF的表达,抑制高糖条件下ARPE-1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调控机制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2021年05期 v.47;No.19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峰;李思宇;胡雨佳;李靖;吴喜江;陈亚荣;许璐璐;康峰;白亚娜;尹春;
目的分析金昌队列人群2011—2020年糖尿病的死亡率、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评价该队列人群糖尿病的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金昌队列为平台,以基线48 001人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访10 a,应用Joinpoint回归法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疾病负担及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 2011—2020年金昌队列人群糖尿病粗死亡率为27.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04/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35.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7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2.92/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7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死亡率最高(156.26/10万),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比最高(88.24%)。糖尿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451.89 a,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10.51 a/人,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212.50 a,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9.24a/人。结论金昌队列人群糖尿病死亡率相对较高,且集中在高年龄段人群,男性糖尿病死亡率与疾病负担较重,应重点关注并尽早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
2021年05期 v.47;No.19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燕;马玉玲;祝秀梅;张亚杰;胡芳弟;
目的构建土木香、总状土木香药材醇提物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以实现两种药材的种属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HPLC-DAD)法构建两种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 19.0、SIMCA-P11.5Demo软件对24批药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采用夹角余弦法计算24批药材的相似度。结果成功构建了24批药材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样本分为两大类:S7~S12、S22~S24样本为一类,即总状土木香;S1~S6、S13~S21样本为一类,即土木香,其分类结果与原植物形态学鉴定一致。结论总状土木香、土木香醇提物的化学特征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所构建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方法可初步实现两种药材的鉴别。
2021年05期 v.47;No.19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娜;张静;吴闯;马来阳;马玉荣;甘铁军;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血管高信号(FVH)与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5月诊断为单侧MCA供血区的AIS患者53例,均行MR检查,其中行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随访。根据FLAIR和mCTA-MIP图进行FVH评分和mCT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FVH与mCTA评分的相关关系。根据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 2),探讨FVH与AIS患者的预后关系及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FVH评分与mCT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97,P=0.000 4)。单变量分析表明,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P<0.001)及FVH评分(P=0.073)更高,梗死体积更大(P<0.001);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较低的入院NIHSS评分和较小的梗死体积与良好的预后相关(OR=0.772,95%CI:[0.598, 0.996],P=0.047;OR=0.973,95%CI:[0.951, 0.994],P=0.013),AUC分别为0.832、0.906。结论 FVH评分与mCT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FVH代表侧支循环不良,但FVH不能预测AIS患者90 d临床预后情况,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2021年05期 v.47;No.191 42-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雅婷;宋飞雪;李鑫;王满侠;蒋珍秀;张雅敏;宋丽娟;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对恶性肿瘤患者伴发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多中心内确诊恶性肿瘤伴发颅内感染的住院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脑脊液mNGS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相关资料。结果 43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mNGS对脑脊液样本分析检出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与微生物培养或PCR符合的共34例,真阳性率为79.06%;可疑阳性感染结果 8例,可疑阳性率为18.60%;假阳性感染为伴发巨细胞病毒1例,假阳性率为2.33%。结论 mNGS对恶性肿瘤伴发颅内感染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更准确且敏感,在精准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1年05期 v.47;No.19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珍花;栗静;石亚玮;陈合成;马国平;彭玮;龚海燕;武国德;
目的分析极后区综合征(APS)在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 (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表型、影像特征,提出可行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从131例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中筛选的21例存在A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和脊髓的影像资料等,分析APS临床表型,同时使用改良的孕妇专用呕吐和恶心量表(PUQE)量化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7 d后的严重程度。结果 AQP4-IgG阳性NMOSD患者首发症状存在APS患者中女性多见(17/21),发病中位年龄(37.6±16.8)岁。其中以孤立性极后区综合征(IAPS)为首发症状患者12例(9.16%),APS合并视神经炎或脊髓炎患者9例(6.87%)。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3 d内行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13例(61.90%)显示延髓背内侧区域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改变,其中7例存在延髓—脊髓延续性病变,4例为孤立性延髓病变,2例延髓病变合并视神经强化。12例患者(57.14%)存在误诊,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21例患者确诊后接受了免疫治疗(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6例)、静脉丙种球蛋白(4例)、血浆置换(1例))。治疗前通过改良的PUQE对顽固性呃逆和(或)恶心、呕吐(INH)症状评级,其中16例(76.19%)严重,4例(19.05%)中度,1例(4.76%)轻度。治疗7 d后改良的PUQE评估显示17例患者(80.95%)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无其他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或持续性的急性或亚急性INH,症状持续≥48 h且对症治疗或非免疫治疗无明显缓解时,建议及时行血清AQP4-IgG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是APS诊断的支持性依据。
2021年05期 v.47;No.19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钗红;全昱冲;杨永秀;
目的通过宫颈癌(CC) mRNAs网络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生存相关mRNAs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获得新的可靠的生存预测标志物。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CC的mRNAs表达和生存数据,使用R3.6.2软件构建预后模型。使用GSEA_4.0.3软件对生存相关mRNAs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经多步骤回归分析构建CC患者生存预测模型。该模型的12个mRNAs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体细胞突变,C-指数=0.84,3年生存率的AUC=0.838,5年生存率的AUC=0.869。该模型风险评分提示低风险组患者生存预后优于高风险组。经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KRAS_UP.V1、KRAS SIGNALING、RB_DN.V1、UV RESPONSE DN基因集分别与多个生存相关mRNAs显著相关。结论 CC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其预后风险,模型mRNAs主要通过KRAS_UP.V1、KRAS SIGNALING、RB_DN.V1、UV RESPONSE DN途径影响患者预后,模型mRNAs、KRAS、RB、UV相关基因集有望成为CC基因靶向干预和生存预测的新靶标。
2021年05期 v.47;No.191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昕;马双春;田迪;宋清伟;刘爱连;李智勇;
目的探讨基于Dixon序列非对比增强自由呼吸导航3.0T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WH CMRA)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可行性,并分析心率与图像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38例,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完成3.0T Dixon序列WH CMRA成像,2名放射科医师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8例受试者平均扫描(5.20±0.79) min,共计152支冠状动脉、342个节段,所有节段平均得分为(2.84±1.04)分,满足诊断要求(≥2分)的冠状动脉节段共287段(83.92%);除左主干、左前降支中段、左前降支远段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0.05)外,其余各节段与心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基于Dixon序列的非对比增强自由呼吸导航WH CMRA对冠状动脉显示有良好的可行性,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2021年05期 v.47;No.191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兰会;潘杰;郭雯铮;张灵丽;常建梅;王宏伟;徐菁;覃艳红;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基因的剪接体ABL~(Δexon7+35INS)蛋白结构及其在野生型与融合型ABL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I-TASSER在线工具预测剪接体蛋白结构并与野生型ABL晶体结构对比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25例初诊CML患者ABL~(Δexon7+35INS)、ABL~(Δexon7)和ABL~(35INS)3种剪接体在野生型与融合型ABL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ABL~(Δexon7+35INS)失去C端活化环,其结构改变可能影响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结合位点或结合力;25例初发CML患者中分别转录自BCR/ABL融合型和ABL野生型的ABL~(Δexon7+35INS)、ABL~(Δexon7)和ABL~(35INS)3种剪接体的相对表达量,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剪接体在b2a2 (8例)和b3a2(17例)融合型与野生型ABL的发生率及表达量无差别;TKIs治疗后反应良好组(11例)与欠佳组(4例)中,3种剪接体的相对表达量在融合与野生型ABL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接体ABL~(Δexon7+35INS)在融合型BCR/ABL与野生型ABL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其与TKIs耐药无关。
2021年05期 v.47;No.191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子财;温馨;彭阳;钟立达;李芳;刘惠宇;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两种模式的经颅磁刺激作用小脑部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rTMS组(30例)、iTBS组(24例)、对照组(35例);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小脑部位,iTBS组给予经颅磁的iTBS模式刺激小脑,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3组患者均在标准吞咽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以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估量表(FED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价3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rTMS组、iTBS组、对照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rTMS组、iTBS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rTMS组的FEDSS评分高于iTBS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MS组、iTBS组在SS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结论 rTMS模式、iTBS模式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iTBS不劣于rTMS,在吞咽疗效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21年05期 v.47;No.19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蔺朋武;孟照琰;冯暄;张庆华;王兴;郝胜菊;刘亚利;
目的分析和确诊2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为患者确诊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结合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技术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2例患者在16p11.2区域均存在约0.6 Mb缺失,该区域包含OMIM数据库中功能基因:ALDOA,CORO1A,KIFF22,PRRT2,TBX6等为致病性变异,从基因型和表型推测,相关疾病为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其变异分别来源于临床表型正常的(例1患者)父亲和(例2患者)母亲。结论通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2个家系中患者均为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其基因型为致病性变异,但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存在异质性,可能与外显率密切相关。同时,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表型变异较大的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
2021年05期 v.47;No.191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邓丽娟;罗兴春;郭元成;刘蓓;
目的探究DNMT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及其与AML预后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DNMT3A的突变率和位点、突变与生存的相关性;基于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和cBioPortal数据库中DNMT3A突变数据,利用R软件进行突变相关差异基因、突变与表达相关性分析,利用GSEA软件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ML病例,描述性分析DNMT3A突变率和位点、共突变基因类型及其功能类别。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初诊AML中DNMT3A突变率高达24%,R882为其突变热点,突变组DNMT3A表达显著下调(P <0.05),OS明显缩短(P <0.05),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背腹轴线形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显著活跃(P <0.05)。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初诊AML中DNMT3A突变率为15.2%,突变多见于M5型(76.47%)、正常核型(76.47%)和预后中等组(47.06%) AML,NPM1 (52.9%)和FLT3 (41.2%)为较常见的共突变基因,转录因子相关共突变发生率最高(32.8%)。结论 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率高,可使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AML预后不良相关。
2021年05期 v.47;No.191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